布袋羅漢與因揭陀尊者
[布袋羅漢即十八羅漢中的因揭陀尊者,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釋迦牟尼預言授記,當其壽四千歲(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彌勒菩薩下生此世,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説法度眾生。]


因揭陀尊者,別稱布袋羅漢,為十八羅漢之首,傳説出生於印度首相家庭,然不戀富貴,一心出家。另有傳言,他為古印度捉蛇人,以布袋捉蛇,拔毒放生,由此修成阿羅漢。
銅雕布袋羅漢像依照《三百佛像集》記載,呈左手託經,右手掐珠,杖藜倚肩之姿。蘇東坡頌其形象「杖則倚肩,經珠乃閒」。
因揭陀尊者與其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常駐廣脅山中,護法弘法。其形象傳至日本,成為「七福神」之一,廣受祭祀。
表格:布袋羅漢與因揭陀尊者之異同
特徵 | 布袋羅漢 | 因揭陀尊者 |
---|---|---|
別稱 | 布袋和尚 | 第一尊者 |
人物 | 應化身彌勒菩薩 | 古印度捉蛇人 |
出身 | 相傳首相之家 | 不詳 |
特徵 | 身材肥胖,大肚 | 不詳 |
物品 | 布袋 | 無 |
果位 | 阿羅漢 | 阿羅漢 |
地位 | 十八羅漢之一 | 十八羅漢之首 |
現身時機 | 隋唐時期 | 不詳 |
常見形象 | 唐代禪月大師貫休描繪 | 不詳 |
信仰與祭祀 | 佛教,民間信仰 | 佛教,日本七福神之一 |
布袋羅漢:慈祥彌勒化身,民間信仰中的財富與福氣象徵
前言
布袋羅漢,又名契此,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十八羅漢之一,也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笑口常開、大腹便便、手執布袋的形象,深植人心,成為民間信仰中財富和福氣的象徵。
布袋羅漢的傳説與事蹟
布袋羅漢相傳出生在唐代(公元8世紀),生而能言,自小就頭大腹大,身穿破爛布衣,手執布袋,四處雲遊,化緣為樂。他以偈言點化世人,勸人為善,深受百姓愛戴,被後世尊稱為「布袋羅漢」。
關於布袋羅漢的事蹟,民間傳頌甚廣,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幾則:
事蹟 | 簡介 |
---|---|
投龍入水 | 布袋羅漢化身為黑龍,投身錢塘江,救助落水百姓。 |
驅鬼除祟 | 布袋羅漢手執布袋,驅趕惡鬼,庇佑百姓平安。 |
預言身後事 | 布袋羅漢臨終前預言,自己將於錢塘江邊圓寂,後人於江邊尋獲其遺體。 |
布袋羅漢的寓意與信仰意義
布袋羅漢的形象和事蹟,藴含著豐富的寓意和信仰意義:
- 慈悲喜捨: 布袋羅漢笑口常開,大腹便便的形象,寓意著慈悲喜捨,包容萬物的胸襟。
- 財富與福氣: 他的布袋被認為是財富的象徵,代表著富足和安樂。
- 知足常樂: 布袋羅漢雖然身無長物,卻能安貧樂道,教人知足常樂。
- 放下執念: 布袋羅漢的布袋是放下執唸的象徵,代表著放下塵世的牽絆,追求心靈的解脱。
在民間信仰中,布袋羅漢被奉為福神和財神,深受商人和百姓的崇拜。人們相信供奉布袋羅漢可以帶來財運亨通、福壽綿延,因此布袋羅漢的塑像或掛畫常被放置於家中或廟宇中。
延伸閲讀…
布袋羅漢- 抖音百科
布袋羅漢[十八羅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