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建築結構補強政策
近年來,隨著國內老舊建築物數量激增,為保障國民生命財產安全,政府積極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辦法」,著力於協助民眾重建或補強老屋。


針對未達重建標準但仍欲維持使用的老舊建築物,內政部提出「主動輔導辦理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及弱層補強經費補助執行作業要點」和「中央主管機關補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費用辦法」,鼓勵民眾辦理結構安全補強,以提升耐震能力。
目前,各地政府依據「評估辦法」,委託專業機構執行私有建築物耐震初評,並依據「費用辦法」補助民眾相關費用。
該辦法將補助金額以「棟」為計價單位,與過去公有建築物耐震評估工作計價模式相同,且符合業界慣例。
然而,近期發現有地方政府將計價單位改為「幢」,與「棟」有明顯區別。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定義,幢為建築物結構獨立、使用機能獨立分開,而棟則以單獨或共同出入口且以防火牆及防火樓板隔開為特徵。
以此定義檢視常見的公寓集合住宅,單幢可包含多棟,而單棟樓地板面積可能超過3,000平方公尺,而單幢樓地板面積則可能超過12,000平方公尺。
「幢」與「棟」樓地板面積的差距不容忽視,使用「幢」為計價單位將導致補強費用大幅降低,影響政策推動的成效。
項目 | 定義 |
---|---|
幢 | 建築物結構獨立,使用機能獨立分開 |
棟 | 具有單獨或共同出入口,以防火牆及防火樓板分隔 |
計價單位 | 目前「費用辦法」規定為「棟」 |
幢棟定義
幢棟定義 是在都市規劃和建築領域中,用於劃分特定區域內建築物的單元。通常採用以下定義:
- 幢: 指由同一地基興建、相互連接或圍繞同一中庭建造的多個單元。
- 棟: 指獨立建造或與鄰近建築物有適當間距的多層建築,擁有自己的出入通道和結構系統。
幢棟定義的應用
幢棟定義在以下情境中具有重要意義:
- 都市規劃: 協助確定建築密度、容積率和開發規模。
- 建築設計: 界定建築物的規模、形狀和空間佈局。
- 產權管理: 劃分建築物中獨立單元的產權範圍和共用設施。
- 消防安全: 評估建築物火災風險和避難需求。
- 税務評估: 計算建築物的課税價值。
幢棟定義的類別
幢棟定義可根據建築物的類型和特徵進行分類,常見的類別包括:
類別 | 特徵 |
---|---|
住宅大樓 | 用於居住目的的多層建築,通常包含多個住宅單元。 |
商業大樓 | 用於商業或產業活動的多層建築,可包含辦公室、零售空間或倉庫。 |
複合式大樓 | 融合住宅、商業或其他用途的多層建築。 |
獨棟住宅 | 獨立建造且不與其他建築物連接的住宅。 |
聯排住宅 | 一排連接在一起但擁有獨立入口的住宅。 |
幢棟定義的影響因素
幢棟定義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 法規: 地方建築法規和都市規劃規定定義幢棟的標準。
- 地籍: 建築物的地塊形狀和大小影響其幢棟分類。
- 經濟因素: 市場需求和開發成本驅動建築物的規模和類型。
- 技術進步: 建築材料和結構系統的進步擴大建築物設計的可能性。
- 社會趨勢: 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的變化影響幢棟類型的演進。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