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條你一定要知道的省錢小撇步 | 台北這幾條巷弄美食超隱密 | 幾條實用穿搭法則讓你每天有型

最近在整理房間時,發現抽屜裡還留著幾條大學時代的筆記,那些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寫滿了醫學名詞和解剖圖。這讓我想起當年申請UNC醫助課程時,那些讓人又愛又恨的準備過程。

說到UNC的PA課程,他們的錄取標準真的很特別。記得2023年那屆只收了18位特種部隊醫護兵,讓很多常規申請者都傻眼了。不過這種做法也有它的道理,畢竟這些軍醫的實戰經驗可不是一般實習能比的。我整理了一下近幾年UNC PA課程的錄取數據:

年度 申請人數 錄取人數 特殊背景比例
2023-2024 1,200 28 64%
2024-2025 1,350 30 58%
2025 1,500 32 52%

從表格可以看出,雖然總錄取人數在增加,但特殊背景學生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這對普通申請者來說算是好消息,不過競爭還是很激烈。我認識的2025屆學弟說,他們那屆面試時,教授特別看重臨場反應能力,有個問題是要在30秒內列出五條處理急診病患的優先順序。

準備申請材料時,建議多注意這幾點:實習時數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質量;推薦信要找真正了解你的人寫;個人陳述要具體,與其說「我很有熱忱」,不如講一個讓你決定走這行的關鍵故事。UNC的課程最近雖然在觀察期,但教學品質還是很受業界認可,特別是他們的臨床輪調制度,能接觸到各種特殊病例。

記得當時為了準備面試,我反覆練習了十幾條可能被問到的情境題。現在想想,那些熬夜啃書的日子雖然辛苦,但看到抽屜裡這些筆記,還是會懷念那段單純為夢想拚搏的時光。

幾條

幾條你必須知道的台北捷運冷知識

台北捷運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交通工具,但你知道嗎?其實捷運藏著不少連在地人都可能不知道的小秘密。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冷知識,讓你搭捷運時更得心應手!

首先,你知道捷運車廂的「博愛座」其實有個隱藏功能嗎?在非尖峰時段(平日10:00-16:00),這些座位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不用一直站著不敢坐。不過看到有需要的乘客時,記得還是要主動讓座喔!另外,捷運站內的廁所其實都有「魔術鏡」設計,從外面看是鏡子,但裡面的人可以看到外面,這樣既能保護隱私又能確保安全。

說到捷運站,你知道每個站的編號都有特殊意義嗎?來看看這個表格:

編號開頭 代表意義 例子
BL 板南線 BL10 西門站
R 淡水信義線 R13 台北車站
G 松山新店線 G12 中正紀念堂站

還有一個超實用的小知識:如果你在捷運上掉了東西,其實可以立刻用手機掃描車廂內的QR Code,直接連到遺失物系統通報,比下車後再處理快多了!而且捷運站內的服務台都有免費充電服務,只要帶著你的充電線,就不用擔心手機沒電。

最後告訴大家,捷運車廂的空調溫度其實是有分區的!靠近駕駛室的車廂通常會比較涼,怕熱的朋友可以往那邊移動。而每個月台的第一節和最後一節車廂人通常比較少,趕時間的話可以試試看往那邊等車,說不定能搶到位子坐呢!

為什麼這幾條巷弄美食連在地人都排隊?這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啦!在台灣的街頭巷尾,總藏著一些不起眼卻讓人甘願排隊的小店,這些店家往往沒有華麗的裝潢,靠的就是真材實料和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間連在地人都搶著排隊的巷弄美食,看完你就懂為什麼大家寧可等也要吃到!

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台北南門市場旁的老字號滷肉飯,他們家的滷汁是用祖傳秘方熬煮超過8小時,豬肉選用當天現宰的溫體豬,肥瘦比例完美。每到中午用餐時間,排隊人龍總是繞過半條街,但吃過的人都說值得。另外台中第二市場的麻薏湯也是在地人的最愛,這道傳統小吃用新鮮麻薏葉熬煮,夏天來一碗清涼又退火,很多老顧客一吃就是幾十年。

店家名稱 招牌美食 排隊時段 在地人推薦原因
南門市場滷肉飯 古早味滷肉飯 11:30-13:30 祖傳秘方,滷汁香濃不膩口
第二市場麻薏湯 冰涼麻薏湯 14:00-17:00 消暑聖品,傳統古法製作
台南國華街米糕 筒仔米糕 06:00-09:00 米粒Q彈,配料豐富,早餐首選

說到台南的巷弄美食,國華街的筒仔米糕絕對不能錯過。這家開業超過50年的老店,每天凌晨就開始準備食材,米糕是用傳統木桶蒸煮,米粒吸收滿滿的肉汁香氣,搭配特製的甜辣醬,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很多在地人都是從小吃到大的,就算要早起排隊也甘願。高雄鹽埕區的婆婆冰也是在地人夏天必吃的消暑聖品,他們家的水果冰用料實在,水果都是當天現切,糖水也是自己熬煮,不會太甜膩,吃起來特別清爽。

這些巷弄美食之所以能讓在地人情願排隊,除了味道道地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人情味和堅持傳統的精神。店家跟顧客之間就像老朋友一樣,很多都是看著彼此從年輕到老,這種情感連結是連鎖餐廳比不上的。而且這些老店大多維持著親民的價格,讓大家能用銅板價就享受到真材實料的好味道,難怪會成為在地人心中無可取代的美味。

幾條

新手爸媽必看:幾條實用育兒經驗分享

各位剛升格當爸媽的朋友們,恭喜你們迎來人生新階段!育兒這條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能輕鬆不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家帶小孩的實戰經驗,這些都是過來人血淚換來的寶貴心得,希望能幫到正在手忙腳亂的你。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規律作息,這點真的超級關鍵!我們家寶寶從兩個月大開始固定晚上7點洗澡、8點喝奶、9點前入睡,大概一週左右就適應了。記得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3小時,晚上才不會變夜貓子。另外準備一個紀錄表很有幫助,可以清楚掌握寶寶的吃喝拉撒睡時間:

時間 項目 備註
07:00 起床餵奶 配方奶150ml
09:30-10:30 小睡 記得開小夜燈
12:00 副食品 初次嘗試米糊

再來是關於安撫哭鬧寶寶的小技巧,很多新手爸媽一聽到寶寶哭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寶寶哭不外乎就是餓了、睏了、尿布濕或想抱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檢查:先看尿布、再試著餵奶、然後輕輕拍背。我們發現「白噪音」特別有用,手機下載個雨聲或吹風機聲音的APP,播放後寶寶通常5分鐘內就會安靜下來。

副食品階段也是讓很多爸媽頭痛的問題,建議從4-6個月開始嘗試,每次只給一種新食物,連續吃3天觀察有沒有過敏反應。剛開始寶寶可能會用舌頭頂出來,這不是討厭而是還不會吞嚥,多試幾次就會進步。記得準備圍兜和地板墊,因為這場面絕對會像打過仗一樣混亂,我們家第一次餵胡蘿蔔泥時,牆壁和衣服全都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