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寬度決定生意好壞? | 開店必看!店面寬度怎麼選 | 店面太窄客人不愛進?

店面寬度對於開店做生意來說,絕對是影響顧客第一印象的關鍵因素。走在台灣的街道上,你一定有發現,有些店明明賣的東西差不多,但就是會不自覺被某些店面吸引過去,這其實跟店面寬度有很大關係。

先來說說店面寬度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店面越寬敞,展示商品的空間就越多,路過的人更容易看清楚店內賣什麼。像我們常看到的手搖飲料店,通常會選擇3米以上的寬度,這樣才能把招牌飲料的照片放大展示。而便利商店更誇張,基本都要5-6米的寬度,才能塞下那麼多商品和冰櫃。

不同行業適合的店面寬度也不太一樣,我整理了一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行業類型 建議最小寬度 理想寬度 備註
手搖飲料店 2.5米 3-4米 需考慮排隊動線
便利商店 4米 5-6米 要放冰櫃和貨架
服飾店 3米 4-5米 櫥窗展示很重要
小吃攤 1.5米 2-3米 需留走道空間
咖啡廳 3米 4米以上 要放桌椅和吧檯

不過要注意的是,店面寬度也不是越寬越好。太寬的店面租金通常比較貴,而且如果商品不夠多,反而會讓店內看起來很空曠。我朋友之前開過一間4米寬的飾品店,結果商品擺不滿,客人反而覺得東西很少,後來改租2.5米的店面,生意反而變好了。

另外,店面寬度還會影響裝潢成本。寬度每增加1米,裝潢費用可能就要多花2-3萬,因為要做的招牌變大了,玻璃門也可能要訂做。所以建議新手開店,可以先從適中的寬度開始,等生意穩定後再考慮換大一點的店面。

店面寬度

店面寬度多少才夠用?開店前必知的黃金比例

每次經過街邊店面,總會忍不住觀察店家的門面設計對吧?其實店面寬度可是大有學問的!根據我們走訪數十家成功店家的經驗,發現寬度不僅影響顧客第一印象,更直接關係到動線規劃和商品陳列效果。一般來說,零售店面最理想的寬度約在3-5米之間,這個範圍能讓顧客在門外就能清楚看到店內陳設,又不會因為太寬而顯得空洞。

餐飲業的黃金比例又不太一樣,特別是外帶型飲料店,2.5-3.5米的寬度最剛好。太窄會讓排隊人潮擋住店面,太寬又會浪費租金成本。我們整理了幾種常見店型的建議寬度給大家參考:

店型 建議寬度 主要考量點
便利商店 4-6米 貨架陳列與收銀動線
手搖飲料店 2.5-3.5米 外帶排隊空間
服飾店 3-4.5米 櫥窗展示與試衣間規劃
美容沙龍 3.5-5米 接待區與服務空間

除了數字上的建議,實際選擇時還要考慮幾個重點。首先是店面深度,理想的深寬比約在1:1到2:1之間,太淺會讓顧客覺得壓迫,太深又容易造成後方空間利用率低。其次是鄰近店家的狀況,如果旁邊是知名連鎖店,適當增加寬度能提升能見度。最後別忘了當地建築法規,有些老舊商圈對騎樓深度有特別規定,這些都會影響實際可用的店面寬度。

說到商品陳列,寬度直接決定了你能放多少展示架。以常見的服飾店為例,每增加50公分寬度,就能多放一組中島架或兩排側掛。但要注意走道至少要留80公分,不然客人轉身拿衣服時會覺得擁擠。餐飲業者更要精打細算,寬度每多10公分,可能就關係到能不能多放一台冰箱或工作台,這些都是開店前要仔細盤算的細節。

為什麼店面寬度會影響生意好壞?專家解析

開店做生意,店面寬度真的是個大學問!你可能沒想過,光是門面寬窄就能直接影響客人會不會走進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實際的話題,讓你知道為什麼有些店明明東西不錯,卻總是冷冷清清。

首先,店面寬度會影響「視覺吸引力」。根據零售專家研究,寬敞的門面能讓路過的人更容易注意到店內陳列,尤其是台灣人喜歡的開放式店面設計。窄窄的門面會讓商品展示受限,路人可能根本看不清你在賣什麼。舉個例子,同樣是飲料店,門面寬的店可以把當季主打飲品擺得滿滿的,路過的人光看就覺得口渴想買了!

店面寬度 優點 缺點
4米以上 展示空間大、吸引路人目光 租金成本較高
2-4米 適中、適合多數零售業 需精心規劃陳列
2米以下 租金便宜 容易給人壓迫感、展示受限

再來是「動線流暢度」的問題。台灣人逛街很重視舒適度,太窄的店面會讓客人覺得擁擠,特別是遇到下雨天或假日人潮多時,根本不想擠進去。像我們常去的服飾店,如果走道太窄,客人連翻衣服的空間都沒有,試問誰會想久留?反觀寬敞的店面,客人可以悠哉地逛,不知不覺就會多拿幾件去試穿。

最後要提的是「心理感受」。你知道嗎?門面寬度會直接影響客人對店家的信任感。寬敞明亮的店面給人專業、有規模的感覺,窄小的門面則容易讓人聯想到「是不是快倒閉了」。這在餐飲業特別明顯,大家總覺得門面大的餐廳比較衛生可靠,就算價格貴一點也願意買單。

店面寬度

如何測量店面寬度?簡單三步驟自己來

開店做生意最怕遇到店面尺寸量不準,裝潢完才發現櫃檯放不下就尷尬了!今天就來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法自己量店面寬度,只要準備捲尺和手機就能搞定,完全不用花錢請人來量喔!

準備工具與注意事項

首先準備好這些東西:5公尺以上的金屬捲尺(布尺容易拉長不準)、粉筆或膠帶(做記號用)、手機計算機。量測時要特別注意店門口的地面是否平整,如果是有斜坡或是磁磚接縫處,建議避開這些地方量測會比較準確。另外最好選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測量,才不會看錯刻度。

工具名稱 用途 替代方案
金屬捲尺 主要量測工具 雷射測距儀(較貴)
粉筆 標記轉角位置 膠帶、便利貼
手機計算機 計算總長度 紙筆手算

實際測量三步驟

第一步先從店面的某一側牆角開始,把捲尺拉直貼緊牆面。這時候可以請家人或朋友幫忙按住捲尺頭,自己慢慢往另一側拉。拉到對面牆角時,記得要把捲尺保持水平,不能懸空或垂在地上,這樣數字才會準。如果店面寬度超過捲尺長度,可以在中間先用粉筆做記號,分段測量再加總起來。

第二步要特別注意店門口是否有柱子或突出物,這些都要單獨測量並記錄下來。比如說總寬度是4米,但中間有根30公分的柱子,實際可用寬度就是3.7米。很多人在規劃櫃檯時都忘記扣掉這些佔用空間,結果買來的傢俱根本放不進去。

最後一步是把所有測量到的數字加總,建議至少量三次取平均值。因為自己量難免會有誤差,多量幾次比較保險。記得要記錄下最窄處的寬度,尤其是老房子常常牆面不平行,前後寬度可能差到10公分以上,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後續的裝潢規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