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概況
廈門的名稱源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而築的中左守禦千户所城,因該城池屬於“下海門”流域,故得名“下門”,雅稱“廈門”(意為大廈之門,即國家之門户)。


廈門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 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整個海岸線蜿蜒曲折,港闊水深,不淤不凍、風小, 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自近代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
廈門市下轄6個市轄區:同安區、翔安區、集美區、湖裏區、思明區、海滄區。2023年10月,廈門市常住人口530.80百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90.19%。
廈門市主要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商貿服務業、會展旅遊業、金融業、機械製造、航空維修和電子產品製造。廈門是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產封裝基地之一,並且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車生產基地與全亞洲最大的航空維修基地之一。
此外,廈門市各類港灣和生產性泊位可以停泊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目前,廈門港已躋身國內大型一類港、世界集裝箱大港前13強之列。
廈門市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在攝氏21度上下,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温和濕潤。廈門市境內的鷺江夜遊項目可以用另一種在海上的視角,欣賞美麗廈門景點。整個體驗約需要1小時,遊客可以搭乘有三層樓高的豪華郵輪,一覽廈門和鼓浪嶼的夜景。
廈門市的傳統菜餚是閩南菜的一個分支,受台灣和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有大量以海鮮為原材料的特色街頭小食。其中,蚵仔煎(海蠣煎)是將新鮮生蠔、紅薯粉和雞蛋攪拌均勻,然後加入一大勺醬油,在平底鍋中以淺油煎至変脆,口感香脆,內餡香滑。
廈門市閩南語方言主要有廈門話、泉州話和漳州話。廈門島主要通行廈門話(泉漳濫),海滄區東南部通行海澄腔(漳州話次方言),而同安區和翔安區通行同安腔(泉州話次方言)。廈門話與台灣話的優勢腔及東南亞地區福建話有高度的相似性。自五口通商以來,由於廈門在閩南地區的經濟優勢,廈門話逐漸取代了泉州話,成為閩南地區閩南語的代表方言。
廈門:迷人的海濱城市
廈門,位於中國福建省南端的沿海城市,素有「海上花園」之稱。這座城市以其美麗的風景、豐富的文化和現代化的發展而聞名。
地理和氣候
廈門位於九龍江口,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它是由廈門島和周圍的幾個小島組成的。廈門島面積約為 150 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 250 公里。
廈門氣候宜人,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温和乾燥。年平均氣温約為 21°C,年降水量約為 1,100 毫米。
歷史和文化
廈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它曾是重要的貿易港口和軍事要塞。在清朝時期,廈門成為對外貿易的四大通商口岸之一。
廈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該市有許多寺廟、教堂和博物館,展示了其歷史和文化的多樣性。南普陀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廟之一,而廈門大學是中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
旅遊景點
廈門是一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其主要旅遊景點包括:
景點 | 簡介 |
---|---|
鼓浪嶼 | 一座美麗的小島,以其閩南建築和音樂氛圍而聞名 |
南普陀寺 | 中國著名的佛教寺廟,建於宋朝 |
廈門大學 | 中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擁有美麗的校園環境 |
環島路 | 一條長約 43 公里的濱海公路,可欣賞到廈門的城市風光 |
五老峯 | 廈門島上的一座山峯,以其壯麗的景色而聞名 |
經濟發展
廈門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其主要產業包括航運、旅遊、電子和金融。廈門是中國廈門自貿區的一部分,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便捷交通
廈門交通便利,有國際機場、高速鐵路和深水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是中國南方的主要航空樞紐之一,提供飛往國內外主要城市的航班。廈門北站是廈門鐵路的樞紐,可通往中國各主要城市。廈門港是中國最大的港口之一,擁有發達的集裝箱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