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
廖姓:傳承與榮耀
姓氏緣起


南宋紹興年間歷官吏部員外郎、御史中丞,對於朝政知無不言,曾建議起用有德望的舊相,因此得罪了秦檜,改任工部尚書。著有《高峯文集》。他四個兒子廖遲、廖過、廖遂、廖遽都任將帥,做到太守一級的官,當時人稱“萬石廖氏”。
廖姓起源於姒姓,相傳為夏朝宗室廖叔安之後裔,以國名為氏。其他廖姓源流包括:
- 周文王後裔:周武王同姓宗室召伯廖後裔,以邑名為氏。
- 皋陶後裔:堯舜賢臣皋陶後裔,春秋時建英、立等小國,後以國名或姓氏為氏。
- 張姓改姓:元代福建漳州詔安縣張元子入贅廖家,改姓廖。
郡望與堂號
- 汝南郡:廖姓最早的發祥地。
- 武威堂:流傳最廣的廖氏堂號,來源於廖崇德任虔化縣令的功績。
- 世綵堂:宋朝廖剛以極有膽識、謀略,威望高的緣故而得名。
- 清武堂:福建詔安官坡張廖一派取自郡望“清河”和“武威”。
曆史名人
上聯:溯源本於西周,祖德文謨昭百代;肇冠堂興南宋,家聲世彩振千秋。
下聯:源遠流長,自唐朝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當思發揚光大;溪清水秀,由博州遷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親朋。
廖郡望族居汝南郡。
各個朝代都有著名的廖姓人士,其中包括:
- 漢朝:廖扶聚谷萬石救濟百姓災荒。
- 北宋:廖衡幼年時機敏過人,六歲能寫文章。
- 宋朝:廖剛忠正耿直,疏陳無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權貴。
- 明朝:廖永忠封德慶侯。
- 清朝:廖莊生性剛烈、恬淡。
全球廖氏分佈
廖姓約有600萬人口,佔漢族人口的0.37%,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
總結
廖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各個時代都湧現出傑出的名人。廖氏族人團結一心,薪火相傳,為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廖氏族譜:傳承與追尋
簡介
《廖氏族譜》是記載廖姓家族歷史、世系、人物事蹟的重要文獻,是廖氏後人尋根溯源、維繫宗族聯繫的重要資料。目前已有多種《廖氏族譜》版本,其中較知名的有西晉《廖氏馮翊譜》,五代十國《漢廖氏馮翊譜》,以及明清時期的《廖氏通譜》等。
版本沿革
版本 | 編纂時間 | 地點 | 特色 |
---|---|---|---|
《廖氏鳳陽譜》 | 東晉 | 豫章 | 首部廖氏族譜 |
《廖氏馮翊譜》 | 西晉 | 馮翊 | 記載西晉時期避難馮翊的廖姓後人 |
《漢廖氏馮翊譜》 | 五代十國 | 福建 | 記載湧入福建的廖姓後人 |
《廖氏通譜》 | 明清 | 福建 | 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版本 |
內容與價值
《廖氏族譜》主要記載以下內容:
- 世系傳承:記載廖姓各支系源流、世代相傳。
- 人物事蹟:記載廖氏名賢的生平事蹟和成就。
- 家規家訓:記載維護宗族倫理、規範族人行為的規範。
- 文化遺產:記載與廖姓相關的文化傳統、典籍文獻。
《廖氏族譜》具有以下價值:
- 史料價值:提供廖姓家族歷史和發展的珍貴史料。
- 宗族聯繫:幫助廖氏後人追根溯源,維繫宗族聯繫。
- 文化傳承:傳承廖姓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和家訓。
編纂與修訂
《廖氏族譜》的編纂與修訂是一項長期且重要的工程,一般由宗族推舉有學問、聲望高的族人負責編纂。修譜時,需蒐集有關家族的史料、人物資料和家規家訓,並進行考證和纂寫。修譜後,會刻印成書,分發給族人收藏。
延伸閲讀…
廖氏族譜[37卷]
上水廖氏
意義與展望
《廖氏族譜》作為廖姓家族的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的載體,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和現實價值。隨著時代發展,族譜的編修方式也在不斷創新,透過網路平台和數位化技術,更廣泛地傳播廖姓家族的歷史和文化,促進族人聯繫和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