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磁磚挑選5大重點 | 防滑地磚推薦這幾款 | 磁磚顏色這樣搭最耐看

廚房地磚挑選指南:讓廚房既美觀又好清理

說到廚房裝修,廚房地磚的選擇絕對是重點之一。每天在廚房忙進忙出,地磚不僅要耐髒好清理,還要能承受高溫和油煙的考驗。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挑選地磚的小技巧,讓你的廚房既實用又美觀。

首先要注意的是地磚的防滑性。廚房難免會有水漬和油污,建議選擇表面有紋理的防滑磚,特別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更要注重安全性。我個人很推薦仿古磚或石英磚,它們不僅防滑效果好,而且質感溫潤,踩起來很舒服。記得要實際去建材行走走看,用腳底感受一下觸感,畢竟這是要天天踩的地面啊!

再來就是尺寸的選擇了。現在常見的廚房磚尺寸大致有以下幾種:

尺寸(cm) 適用空間 優點 缺點
30×30 中小型廚房 施工簡單 縫隙較多
60×60 中大廚房 視覺寬敞 裁切較多
15×90 長型廚房 延伸感強 施工難度高

顏色搭配也是門學問。淺色系能讓空間看起來更明亮,但相對容易顯髒;深色系耐髒但可能讓廚房感覺較壓迫。最近很流行仿木紋的瓷磚,既有木地板的溫暖感,又不用擔心受潮變形,是個不錯的折衷選擇。

清潔保養方面,建議選擇釉面完整的瓷磚,油污不容易滲入。平常可以用中性清潔劑搭配拖把清潔,遇到頑固油漬時,小蘇打粉加水調成糊狀敷在污漬上,靜置10分鐘後再刷洗就很有效。記得避免使用強酸強鹼的清潔劑,會傷害磚面光澤喔!

最後提醒大家,鋪磚時記得要求師傅做好防水層,特別是靠近水槽和冰箱的位置。有些師傅會偷懶省略這步驟,等日後漏水就麻煩了。另外磚與磚之間的填縫劑也很重要,要選擇防霉抗菌的產品,才不會沒多久就發黑變黃。

廚房地磚

廚房改造前必看!地磚怎麼選才耐用又美觀,這可是很多人在裝修時最頭痛的問題。畢竟廚房是家裡使用頻率超高的地方,地磚選得好不僅能讓整個空間看起來更有質感,更重要的是要能經得起日常的考驗。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挑選廚房地磚的小技巧,讓你家的廚房既美觀又實用。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地磚的防滑性,廚房難免會有水漬或油漬,如果地磚太光滑很容易發生意外。建議可以選擇表面有紋理或磨砂處理的款式,防滑係數至少要達到R10等級才夠安全。另外也要考慮到清潔難易度,像是一些凹凸紋路太深的款式雖然防滑效果好,但容易卡油垢反而難清理,這點要特別注意。

再來就是地磚的材質選擇了,市面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材質 優點 缺點 適用場合
石英磚 硬度高、耐磨 價格較高 預算充足的家庭
瓷質磚 防水性好、易清潔 較冰冷 一般家庭廚房
仿古磚 風格獨特、防滑 保養較麻煩 鄉村風廚房
塑膠地板 施工簡單、便宜 耐用度較差 租屋族短期使用

尺寸選擇也很重要,大尺寸的地磚看起來比較大氣,縫隙少也比較好清理,但相對價格會比較高。小尺寸的地磚則適合想要營造溫馨感的小廚房,不過要注意縫隙多清潔起來會比較費工。一般來說60x60cm是個不錯的折衷選擇,既不會太小氣也不會太難施工。

顏色方面建議選擇中性色系,像是米白、淺灰這類的顏色最百搭,而且不容易看出髒污。如果喜歡深色系的話要特別注意,雖然看起來很有質感,但一點灰塵或水漬就會很明顯,需要更勤勞的打掃才行。花紋部分可以選擇簡單的紋理,太過複雜的圖案容易讓小廚房看起來更擁擠。

為什麼廚房地磚老是油膩膩?主婦清潔秘訣大公開

每次煮完飯,低頭一看地板總是黏踢踢的,明明才拖過沒多久啊!其實廚房油膩問題真的超惱人,尤其是台灣家庭愛快炒、油炸,那些看不見的油煙分子會偷偷附著在地磚上,久而久之就變成頑固油垢。今天來分享幾個婆婆媽媽們私藏的清潔妙招,讓你家的廚房地板不再滑溜溜!

首先要知道油膩地磚的成因,除了烹飪時噴濺的油漬,更多是空氣中的油煙沉降造成的。建議可以在爐灶旁放個小風扇往外吹,減少油煙擴散。清潔時記得不要直接用清水拖,這樣只會把油抹開越拖越髒。試試看這個超實用的清潔配方比例表:

清潔材料 比例 適用情況
小蘇打粉 3大匙 輕微油漬
白醋+熱水 1:2 頑固油垢
洗碗精+溫水 1瓶蓋/桶 日常保養

我最推薦的方法是先用廚房紙巾吸乾明顯油漬,然後撒上小蘇打粉靜置10分鐘,這時候小蘇打會把油分解成白色粉末,最後用白醋水拖地,那個嘶嘶聲聽著就超療癒!如果是磁磚縫隙的陳年油垢,可以用舊牙刷沾牙膏慢慢刷,牙膏裡的研磨劑對付細縫污垢特別有效。

平常拖完地記得開除濕機或電風扇加速乾燥,潮濕的地面更容易吸附油煙。還有啊,很多人忽略的抽油煙機濾網也要定期清洗,不然它會變成最大的油污來源。建議每週簡單清潔一次地板,比起累積一個月才大掃除真的輕鬆很多!

廚房地磚

廚房地磚鋪設時機怎麼抓?裝修師傅教你避開雨季,這可是廚房翻新最關鍵的步驟之一。台灣天氣潮濕多雨,選錯時間鋪地磚,後續可能會出現空鼓、脫落甚至發霉的問題。老師傅常說「三分材料七分工」,但其實「時機」也佔了五成重要性,特別是梅雨季和颱風季來臨前,空氣濕度高得嚇人,這時候施工真的會讓師傅們一個頭兩個大。

先來看看哪些時段最適合鋪地磚吧!根據老師傅們的經驗,通常會避開這些時段:

不適合時段 原因 可能產生的問題
5-6月梅雨季 空氣濕度超過80% 水泥乾燥慢、黏著力差
7-9月颱風季 暴雨導致環境潮濕 地磚容易位移或空鼓
寒流來襲時 氣溫低於15度 材料凝固效果不佳

其實最理想的施工時間是秋天的10-11月,這時候台灣天氣穩定,濕度適中,水泥乾燥的速度剛剛好。不過要是真的趕時間,春天3-4月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避開連續雨天就沒問題。記得施工前一定要看氣象預報,如果接下來三天內會下雨,建議還是延後比較保險。

施工現場的環境也很重要,就算選對時間,如果廚房通風不良或是牆面還有滲水問題,鋪下去的地磚照樣會出包。有些師傅會準備除濕機在現場,這招真的有用,特別是最近幾年台灣夏天越來越悶熱,開著除濕機能讓水泥更快達到理想硬度。另外要注意的是,鋪完地磚後至少要等48小時才能踩上去,這段期間最好連窗戶都不要開太大,避免水氣跑進來影響凝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