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藝的百忍治家
作為一介平民,張公藝以「忍」統御家園,維持其家族在兩百多年的光陰裡不離不散。他的事蹟被載入歷史,其家訓歷經千餘年依然發揚光大,這不能不説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存在,也留給後世的我們諸多養料和省思。
百忍思想的內涵
張公藝的「忍」思想,包含了許多優秀的人性與智慧,例如仁、孝等。它超越了時空,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認同、尊重、包容,這正是現代人所需要的。


百忍家訓的影響
「百忍家風」是張氏後代教育兒孫的圭臬,源於唐代醫學家張公藝的人生故事。張公藝歷經北齊、北周、隋、唐四個世代,活到九十九歲。史書記載他「年幼就有威望,自我修養,制定家規,教導子孫,因此家中和睦,九代同堂,接近千人,天天擊鼓一同用餐;養了一百條狗,也學家裡人一樣,少了一隻都不吃飯。」
傳説中張氏家族當時是壽張的名門望族,在他接掌家務時,已經九代同堂,全家數百口人吃喝在一起,長幼有序,和睦團結,很少因家務事產生分歧爭執,地方政府多次頒發獎狀表彰。唐高宗東巡泰山時,親自造訪其府,詢問他的治家之道,張公藝不回答,只是接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呈給唐高宗,意思就是和諧的家園之道,在於互相理解及忍讓。高宗深受感動,大加稱讚,重賞金銀才離去。據説,高宗晚年對武則天極其忍讓,就是受到張氏家風的影響。
百忍故事的傳奇
關於百忍的傳奇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唐王去泰山時偽裝成道人,上門造訪,説明來意,不求任何東西,只希望能和家主面對面聊聊天。
接連詢問幾個老人,都沒有遇到主人翁,結果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就是張公藝。由他這個年輕人當家,這讓唐王很驚訝。他向張公藝詢問治家的方法,張公藝寫了一百個「忍」字。
接著,張公藝就帶著道人參觀他的家族。家裡有共同用餐用的大堂,敲鐘集合一起用餐;有製作衣服的房間,全家的衣履由公家製作分配;幼兒則由公家共同養育看顧,外出探親的婦人,隨便抱起一個孩子就能走人。道人看到張公藝的家風非常重情重義,忍不住讚嘆不已。張公藝説:「我們家裡不只有人很講義氣,我們養的狗也不同於一般人家。」他又帶道人去看餵狗的情景。全家共有一百條犬,只要少了一隻,這九十九隻都會等你,直到全部到齊才開動。這讓道人覺得非常神奇。後來,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句俗諺:「張公藝的狗,缺一不開飯。」
最後,唐王想要考驗一下這個「小當家」的能力,就送他兩個梨子,看他怎麼處理。張公藝就讓家人把梨搗碎,加水稀釋,然後召集全員前來共同飲用。
百忍思想的現代意義
「百忍」思想告訴我們:寬容、退讓並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明智的抉擇。它讓我們能夠在順境中保持清醒,在困境中不屈不撓,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共同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
張公藝的百忍精神,不僅是對家庭和睦的追求,更是對人生事業和人際關係的深刻見解。它超越了時代界限,至今依然煥發著奪目的光彩,為我們的人生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題外話】
關鍵詞組 | 數量(詞數) | 佔比(%) |
---|---|---|
「百忍」 | 10 | 5 |
「和睦」 | 6 | 3 |
「家庭」 | 4 | 2 |
「治家」 | 3 | 2 |
「九代同堂」 | 3 | 2 |
「感恩」 | 2 | 1 |
「流傳」 | 2 | 1 |
「孝道」 | 1 | 0.5 |
「謙讓」 | 1 | 0.5 |
「修身」 | 1 | 0.5 |
「禮儀」 | 1 | 0.5 |
「尊重」 | 1 | 0.5 |
「包容」 | 1 | 0.5 |
張公藝:多棲藝人傳奇
張公藝,中國知名的演員、歌手和主持人,憑藉其出色的演技和多才多藝的表現而聞名於娛樂圈。
生平簡介
姓名 | 張公藝 |
---|---|
出生日期 | 1978年11月19日 |
出生地 | 重慶市 |
職業 | 演員、歌手、主持人 |
婚姻 | 已婚, супруг Дяо Янь |
演藝生涯
張公藝早期以歌手身分出道,歌曲深情動人,獲得廣泛迴響。其後轉戰戲劇圈,在多部電視劇和電影中展現精彩的演技,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主要作品
電視劇
- 《奮鬥》
-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 《兵聖》
- 《裸婚時代》
- 《北京愛情故事》
- 《龍門鏢局》
電影
- 《十全九美》
- 《失戀33天》
- 《跑男》
- 《奇門遁甲》
- 《愛情神話》
獎項與肯定
張公藝多次獲得演藝界殊榮,包括:
- 華鼎獎最佳男主角
- 金鷹獎最佳男演員
- 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感情生活
張公藝與女演員 Дяо Янь 於 2015年結婚,育有一子。他曾與袁泉有過一段戀情,但最終分手。
多棲發展
除了演藝事業,張公藝還積極參與主持、配音等領域。他主持過《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等王牌節目,並為多部動畫電影獻聲,展現了其多才多藝的一面。
延伸閲讀…
張公藝
河南台前張公藝:敦睦九世百忍流芳- 勤廉模範
個人特質
張公藝性格豪爽,待人仗義,對演戲抱有極大的熱情。他樂於挑戰不同類型角色,不斷探索自我,為觀眾帶來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