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廖氏字輩】論輩不論歲90歲廖遠足輩分最高 |

【張廖氏字輩】論輩不論歲90歲廖遠足輩分最高 |

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

張廖後裔因族譜建立,仍留有「論輩不論歲」習俗,第17代是目前張廖後裔現存者輩份宗親,其中90歲高齡、家住西螺興裏廖,其中代表之一,於「活廖死張」張廖族規如數家珍。

廖遠説,張廖族人中國福建詔安渡海來台,發揚祖先勳業,訓勉世代子孫,遺有祖訓7條,所謂「七崁箴規」或「七崁箴言」,每年祭祖時,會宗親中長者恭讀祭文,期勉子孫莫忘祖訓,飲水思源,光大門楣。

廖遠指出,七崁箴規內容有:第一崁生廖死張曰張廖;第二崁食牛犬知恩無論;第三崁得祀位籃轎八台;第四崁嗣續女繼紹;第五崁制無苟且恐生戾氣;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元順帝年間,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人張願仔白蓮教,逃到詔安縣二都官陂坪寨,居住於廖三九郎公別墅。

張廖氏字輩 Play

此家族是兩個姓氏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3]。

明朝(14世紀)訂下祖訓,此家族成員生時姓廖,但死後墓碑上記為張姓,回歸張氏祖先。

目前福建詔安成員大多改姓張,在台灣有部份成員保持此傳統,有一些登記張廖姓。

張廖姓結合來自清河張氏及武威廖氏,故張廖姓堂號兩姓郡望各取一字,合為武堂。
張廖氏字輩

清河張氏始祖張天正,妻林蔡氏,三子張願仔。

武威廖氏始祖三九郎廖公,妻邱氏。

清武合族(張廖氏)一世祖廖元子公 (張願仔),妻廖大娘。

元順帝年間,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人張願仔白蓮教,逃到詔安縣二都官陂坪寨,居住於廖三九郎公別墅。

廖三九郎公(廖化)是二都官陂富有人家,白米三百石貢獻朝廷,封為員外郎,賜九品銜,人家稱呼他「三九郎」。

廖三九郎公有一個獨生女,名叫廖大娘,品貌端莊,,詩書,事親至孝 。

廖三九郎公膝下無子,因此張願仔招為女婿兼養子,張願仔自此改名「廖元子」。

廖三九郎廖元子看做親生兒子,所有產業交給他去處理。

女婿對岳父母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深受當地族人讚譽。
張廖氏字輩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48歲,獨生子廖友來出生。

友來未成年時,廖姓族人有親戚觸犯國法而逃獄,當時社會律法,往往會連累廖氏全族,廖元子挺身而出和官方申辯;於官司拖延多年後結案,廖元子於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

臨終前,他囑咐獨生子廖友來,説:「我深受你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應該要捨命去報答,可是現在未能如願;你要代替我報答。

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故曰無類。

張廖氏字輩 Play

延伸閱讀…

論輩不論歲90歲廖遠足輩分最高- 地方

張廖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廖友來承父志,張承廖,並立誓説:「我後代子孫,生時姓廖,死後寫著姓張,不可違背祖命,報答廖族恩德。

」 他並告訴四個兒子説:「我們姓張,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

後每年應該回去祭祖掃墓,盡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張或姓廖隨個人意願。

而廖家公媽不可忘記。
張廖氏字輩


「張廖」氏一族有七條祖訓,於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興建祖祠周圍大樓時,於其門門崁設七崁,用意是要子孫時時銘記祖先留有七條祖訓;有 西螺七崁「七崁」,源於這七條祖訓,「崁」「欠」,意指子孫欠祖先恩澤,追宗祭祖,時時感念祖先恩澤 。

但不管為何,是告訴子孫要記住源本為何,從此子孫稱這七條祖訓七嵌箴規。

第一崁—生廖死張,故曰張廖:
「生存姓廖」,户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逝世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

第二崁—食牛犬,知恩無類:
牛犬獸類,知主恩,況於人乎,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於人。

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故曰無類。

延伸閱讀…

張廖姓_百度百科

張廖姓源流

第三崁—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台:
古制養子嗣但未有養孫廖三九郎收廖元子養子但元子族人諍訟事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因此三九郎希望孫廖友來「得正祀位」,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認同:「子孫孝順,母祖慈愛,竹藍轎樂,猶勝八台(八人抬轎)。

」而友來奉行遺命,是謂一嗣雙祧,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

第四崁—嗣續女,繼絕先:
無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張固然。

如獨生子,生身之父無歸宿,待子生孫,需先繼生父,當務急,嗣女須書「張廖媽」來,婿歸本姓,例不入張廖之祠,此繼絕人道始。

第五崁—制無苟且,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氣兒,乃胎教攸關。

守制前有孕,求束帶以資分,帶以布束腰,布長與柩。

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
祠堂祇鰥祭祀,乃教育子孫,使知遺訓,並知修譜,房派分佈情形,引發敦親睦族心,紀念宗功祖德之偉,旨在育英而兼禮教。

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遷籍外出,姓張姓廖聽其,然修譜,庶幾知木,如水有源,乃序譜宗旨,子孫分佈雖,序譜一查,天下猶一家焉。

1995年統計人口,張廖姓福建詔安官陂34萬,佔97%。

目前當地張廖姓後代改為張姓[4],官陂張廖姓宗祠是禋成堂.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owrap}24°00′47.59″N 117°04′11.11″E / 24.0132194°N 117.0697528°E / 24.0132194; 117.0697528,第十四世廖盈瑞發起建造,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禋成堂祖祠龕位陸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破壞,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十一月台灣西螺鎮廖源郎、廖萬權二位宗親赴大陸祖地尋祭祖時發現「禋成堂」無神龕牌位,乃捐獻十萬元新台幣,委請當地宗親重造神龕,供祭祀之用。

[5]
目前官陂鎮張廖姓後代目前改為張姓,因此「活廖死張」祖訓,只剩台灣張廖姓氏一脈歷史傳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