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傳統禮儀和習俗中,牌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往生者牌位作為祭奠神明、聖賢、祖先和亡者的木牌,它們上面雕刻著神靈、先人或亡者的名字,以及一些吉祥話語,象徵著他們被人們崇拜和神靈附身於此。現代的牌位已經不只限於傳統的木材,還有以仿玉、玻璃鋼和壓克力等合成材料製作。
在日本和韓國,牌位被稱為「位牌」,而在中國則通常被稱為「神座」、「神牌」、「神主」、「神位」、「祿位」、「香位」、「靈位」、「蓮位」或「木主」等名稱。福州民系稱之為「牌套」。當牌位被安置在小閣樓內時,稱之為「神龕」,用於供奉神明。


牌位
在東亞的傳統中,牌位是用木製的,上頭刻有神明、聖賢、祖先以及亡者的名字和一些吉祥語,用來祭祀和紀念這些重要的存在。現代牌位已不僅限於使用傳統的木材如檀木、檜木或沉香木,還有用合成材料如仿玉、玻璃纖維和壓克力製作的產品。
地區 | 名稱 |
---|---|
日本、韓國 | 位牌 |
中國 | 神座、神牌、神主、神位、祿位、香位、靈位、蓮位、木主 |
福州民系 | 牌套 |
牌位的設置和儒家信仰緊密相連,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牌位的使用在整個東亞文化圈中得到普及。隨著東亞人口的遷徙,這一習俗也傳播到東南亞的華人社區。
儒家學説,也稱儒教、禮教或名教,強調道德、禮樂和社會關係。在木製板面上書寫神靈和先人的名字,象徵着他們的神靈凝聚於此,接受供奉,體現了“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和“尊師重道”的意義。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人們並不具備輪迴轉世的觀念,因此認為死者的靈魂需要依附在某種實物上,否則就會成為孤魂野鬼。因此,對於神主和宗法體系的重視就顯得尤為重要。家中新增男丁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條件。自然界的神明最初並沒有特定的形象,人們在祭祀時會設置香爐面向天空祈拜。隨著時間的推移,牌位和神像逐漸成為祭祀的象徵物。
中國歷朝歷代的太廟均供奉着歷代君王的牌位,牌位上刻有君王的諡號或廟號,是當朝君主和後代皇族進行祭祀的場所,同時也是確立宗廟社稷正統性的象徵。在古代,只有天子、諸侯和士大夫能夠建立宗廟,直到明朝以後,平民才被允許建造祠堂。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朝鮮、越南和琉球也有相似的宗法制度。日本伊勢神宮是全國神社本廳的中心,在近代之前是專供日本皇室祭祀天照大神的場所,屬於宗廟性質。
中國歷史上建有不少忠烈祠,用來紀念忠義烈士,傳揚後世。然而,由於日久失修或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破壞,許多忠烈祠都已倒塌或被搗毀,只有少數保存較為完好。
牌位的改造
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台灣後,為了消除日本國家神道的影響,將許多日治時期的神社建築拆除,並改建為中國宮殿式風格的忠烈祠。這些忠烈祠供奉着國家先烈的靈位,每年由中華民國總統主持公祭儀式。
往生者牌位是用來紀念已故親人的一種傳統方式。在許多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和日本,人們相信祖先和已故親人的靈魂需要得到尊重和祭拜。往生者牌位便是用來代表已故者的象徵,在供奉處擺放,供家人祭拜和追思故人。
往生者牌位通常呈長方形,由木材或石材製成,上面刻有故人的姓名和相關的生辰和辭世日期。這些牌位可以放置在家中的神龕或供桌上,或者放在寺廟或納骨塔中。
人們在特定節日或逝者的生日、忌日等日子燒香、獻花和祭拜往生者牌位,以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思念。這是一種傳統的宗教習俗,也是家族紀念和傳承的重要方式。
往生者牌位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的象徵,它代表著家族對亡者的追憶和尊重。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死後,對先祖的紀念和供奉都是重要的文化價值。保留往生者牌位的傳統有助於傳承家族的記憶和價值觀。
往生者牌位的製作和擺放也是一門藝術,有些牌位由著名的工藝師製作,上面精美的雕刻和繪畫展示了故人的生平和個性。這些精湛的工藝作品使往生者牌位更加珍貴和獨特。
總結
往生者牌位是一種傳統和重要的文化象徵,用來紀念已故的親人。供奉往生者牌位是對祖先的尊敬和思念的表達,也是家族紀念和傳承的方式之一。
延伸閲讀…
超薦小牌位(往生者)
往生牌位- 人氣推薦-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