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重方能得,失德必致失。德失衡,得難保。
德之定義:修為、品行端正、善心善言善行,結善果。
“得”乃外在物質及精神富足,“德”乃內在修養。
德不配得,必致失得。貪官污吏,德不配位,終失所有。


“德”,“得”之因, “得”,“德”之果,相輔相成。
“大德”方得“大得”,德至則得至。
得非因求,德至自得。
無形的德,有形之得,陰陽相合。
德淺得厚,必失平衡,災禍臨身。
德厚得薄,宇宙平衡,物質自現。
德重於得,能量化物,財富自得。
德不到,得不到。
德到了,得到了。
德大於得,必有所得。
德,得之本,失德必失得。
修德積德,必得善果。
貪婪腐敗,終將失去。
德配得,方長久。
善言善行,修德積善。
修心養性,獲德得福。
正心誠意,德業圓滿。
因 | 果 |
---|---|
德 | 得 |
無形 | 有形 |
陰 | 陽 |
精神 | 物質 |
內在 | 外在 |
修養 | 富足 |
善 | 惡 |
得不到 | 德不到 |
德到了 | 得到了 |
德大於得 | 必有所得 |
德不到,何能得乎?:淺談道德與成就的關係
德不到,何能得乎?自古以來,人們便深信道德與成就息息相關。孔子雲:「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意在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認為背離道德規範,終將一事無成。
本篇文章將探討「德不到,就得不到」的道理,論述道德品質對個人成就的深遠影響。
德與成就的辯證關係
道德與成就之間存在著一種辯證關係,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德行 | 成就 |
---|---|
仁愛 | 人際關係融洽、眾望所歸 |
正直 | 信譽良好、事業穩健 |
勤奮 | 工作出色、績效卓越 |
誠信 | 信守承諾、贏得信任 |
責任心 | 承擔重任、完成使命 |
德行如何影響成就
1. 人格魅力
具備高尚道德人格者,自然散發出令人欽佩的魅力,吸引他人主動親近。在人際關係中,他們能建立深厚的信任,獲得他人支持,為事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 事業基礎
道德品質是事業發展的穩固基石。誠信正直之士,做事堂堂正正,不畏艱難險阻,更容易獲得合作夥伴和客户的青睞,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關係。
3. 團隊效能
一個擁有高道德水準的團隊,能營造出積極向上、互信合作的氛圍。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坦誠相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促進團隊整體成就。
4. 社會認可
道德高尚之人,自然受到社會的尊崇和認可。他們的事業成就不僅限於個人領域,更能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德行如何提升成就
- 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從小培養正確的道德判斷力,堅持以仁愛、正直、誠信為行事準則。
- 踐行道德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踐行道德規範,養成自律自省的習慣。
- 反省與修正:定期檢視自己的道德行為,發現不足並積極修正,不斷提升道德修養。
- 向道德典範學習:多接觸古今中外德行高尚的人物,學習他們的道德風範和處世之道。
德行與成就的實例
歷史上不乏德行與成就相輔相成的實例:
延伸閲讀…
德不到;德到了,得到了。德大於得,必有所得
得不到,德不到;德到了,得到了!
- 孔子:以仁愛為本,廣傳教化,成為一代宗師,其儒家思想至今仍影響深遠。
- 嶽飛:精忠報國,以勇武著稱,同時也是一位仁義之人,深受後人景仰。
- 居里夫婦:以勤奮不懈的精神,發現鐳元素,為科學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這些典範人物的事蹟充分證明瞭道德與成就的密切關聯。
結論
「德不到,何能得乎?」道德修養不僅是個人品格的體現,更是成就事業的基石。通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踐行道德行為、反躬自省,以及向道德典範學習,我們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為事業成就奠定堅實的基礎。記住,德行才是立業之本,成就不過是德行的自然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