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大帝許真人,是晉代著名道士。他在晉朝期間擔任過旌陽縣令,但後來因看到國家的內亂和災害,他決定退隱到江西西山定居。在他80多歲的時候,他關心人民的困苦,親自考察水源,組織百姓興修堤壩,並傳授治水經驗。許遜以制伏蛟龍的神力聞名,成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公元318年,許遜年齡已達80歲。那時江西、湖南等地洪水泛濫,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許遜不僅關心人民的疾苦,還親自考察水源,組織百姓興修堤壩,總結並推廣治水經驗。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成功地減輕了鄱陽湖周圍各縣的水患。因此,許遜被人民視為能夠降服蛟龍的神人,時人尊稱他為許九郎、許旌陽。
公元374年,許遜去世,享年136歲。為了紀念他,當地人們建立了「許真君祠」,他成為了江西的鄉土神、水神,並且在道教中備受尊敬。他受到淨明道、閭山派等教派的尊奉,擁有許真君、許天師、慈濟真君、旌陽祖師、感天大帝等尊號。
據傳,許遜年少時以打獵為生,有一次在山中射鹿,鹿胎墜地,母鹿因舔舐其子而死。這件事給許遜帶來了深刻感悟,他決定放棄打獵,前往西山金氏的住宅修道,並向吳猛學習道法。另一種説法是,許遜與吳猛都從諶母處學習道法,而諶母則從蘭公處傳法,並將法術傳授給許遜。《墉城集仙錄》中提到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傳説許遜在晉朝時擔任四川旌陽縣令,擁有點石成金的法術,每次收税不足時,他就將石子變成銅錢。八王之亂爆發後,許遜棄官回鄉,此後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許遜回到豫章後,正值彭蠡湖(今鄱陽湖)連年水災,他率領郡民疏濬治水,足跡遍及湖區各地。他不僅在豫章治水,還到湖廣、福建等地消除水患,因其功績,深受人民尊敬。
慈濟真君許遜的傳奇故事
許遜,字敬之,汝南人,後移居南昌。據傳,他出生於漢末後主十六年已未十月二十五日,母親夢見金鳳叼著明珠降落而孕有許遜。在那個時代,奸臣當道,讒言橫行,天災頻繁,百姓苦不堪言。許遜的先祖許肅用盡家產製藥,名為「救饑丹」,挽救了無數生命。
感天大帝許真人的故事始於千年前。當時,人們生活在黑暗、無助和絕望之中。然而,許真人帶著崇高的使命降臨人間:拯救世界並給予每個人幸福和愛。
許真人擁有驚人的智慧,他能解決每個困難和挑戰。他的聰慧和慈悲讓人們為之讚嘆。無論是在戰爭中或是困境中,他總能帶領人們走向勝利和救贖。
感天大帝許真人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他能用神奇的力量戰勝敵人和保護人們。許真人的力量不僅體現在他的武功上,更體現在他對人們的關懷和保護上。
許真人的仁慈是眾人仰慕的特質。他總是以一顆慈悲的心對待每個人,無論他們是貧窮、弱小還是受傷。許真人的慈愛是如此廣大,他總是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感天大帝許真人的存在給予人們希望和信心。他是人們心中的偶像和楷模。無論人們面臨多大的困難,他們總能想到許真人的故事和他所代表的價值觀,並從中獲得力量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