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入宅前「拜四角」指南
新居入宅前,「拜四角」是傳統的開運儀式。此儀式需擇日進行,結合宅中住户時辰八字、宅位吉向,方能發揮上佳效力,避免住户與宅位相剋,引發不順。此外,吉日祭祀還能提升宅運,助益住户運勢。
「拜四角」的用意,正如「入屋叫人」,向宅屋中的山神土地致意,安頓已存在的陰靈,尤其是曾有居住者、潮濕陰暗的房屋,更是需要此儀式。


祭品清單:
- 五份肥肉(連皮毛)
- 糖果二十五顆
- 花生一包
- 生果五個
- 白酒三杯
- 四角衣一套
- 大紅蘿蔔一個(切五份插香)
- 蠟燭五對
- 溪錢、冥通各一疊
- 金銀紙一疊
儀式步驟:
- 逆時針拜祭房間,先房後廳。
- 房間中央及四角各擺放祭品:肥肉一小塊、糖果五粒、花生一小撮、生果一個。
- 中央及四角插香:中央九支,四角各三支,共二十一支。
- 四角插蠟燭:每處一對,共五對。
- 祭祀完後,中央或屋外安全處焚燒寶紙。
- 完成後,以新掃帚掃除雜物,祭品不可取回自用。
「拜四角」儀式,除了開運,還寓意藉由祭品,邀請看不到的靈體離開,讓入住者安心。此儀式通常於交屋後、裝修前進行,並應根據《通勝》選擇吉日吉時,避開相剋之日舉行。
「陰契」與「拜四角」的關係:
「陰契」是指房屋或土地與陰靈的協定,而「拜四角」則是向陰靈表達善意,使其離開宅屋的一種管道。因此,在入宅前進行「拜四角」,有助於避免入住後受到陰靈幹擾。
祭拜四角肥豬肉:傳統祭祀中的吉祥象徵
在傳統的祭祀儀式中,「拜四角肥豬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供品。這塊肥厚的豬肉,不僅是祭祀神明的貢品,更是福氣與吉祥的象徵。
四角肥豬肉的意義
四角肥豬肉之所以稱為「四角」,是因為其形狀方正,如同祭壇的四個角落。這種形狀寓意著祭祀時四方來神,祈求神明庇佑。而「肥」則代表著豐腴富足,祈求生活富足安康。
拜四角肥豬肉的由來
拜四角肥豬肉的習俗源遠流長,相傳與中國古代的儺祭儀式有關。儺祭是驅邪除魔的儀式,人們會在祭壇上擺放豬肉,祈求神明驅逐邪祟。隨著時間的演變,豬肉逐漸成為祭祀神明的貢品,並演變成「拜四角肥豬肉」的習俗。
四角肥豬肉的選擇
拜四角肥豬肉時,對豬肉的選擇也有講究。一般來説,需要選擇皮薄、肉厚、肥瘦適中的豬肉。豬肉的重量通常為四兩或八兩,寓意著「四平八穩」和「發財發福」。
拜四角肥豬肉的擺放
拜四角肥豬肉時,需要將其擺放在祭壇的四個角落。具體的擺放方式如下:
方位 | 豬肉擺放 |
---|---|
左前角 | 豬頭 朝外 |
右前角 | 豬尾 朝外 |
左後角 | 豬背 朝天 |
右後角 | 豬肚 朝地 |
拜四角肥豬肉的祈福
拜四角肥豬肉時,需要向神明祈福。祈福的內容可以包括:
- 豬肉不能有傷痕或破損
- 豬肉不能煮熟或切片
- 祭祀後,豬肉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