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除了菊花等花卉,秋天的花季還有石蒜的綻放。提到石蒜,可能大部分的兩岸年輕人不太熟悉這個名稱,但是一提起「彼岸花」或「曼珠沙華」,腦中馬上就會浮現出鮮明的形象:那鮮豔的紅色、外向伸展的曲捲花瓣,以及突出的花蕊。然而,你是否有想過這些稱呼是否恰當,是否感到有些疑惑呢?石蒜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期在夏末秋初,野生的品種通常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具有耐寒的特點。它們的原產地位於中國長江的中下游地區,以及西南地區,根據記載,早在唐代就有了相關的文獻記載,其中提到石蒜的根莖有毒,不可食用。在傳統的中華文化中,並沒有將石蒜稱為「彼岸花」或「曼珠沙華」的習慣,反而是被稱為無義草,或者因其花形而稱為龍爪花、蟑螂花。唐代博物學家段成式(803-863年)在他的著作《酉陽雜俎》中提到過石蒜:「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由於石蒜生長環境的特殊性、以及其有毒特性,雖然是中國原生的植物,但並不太受文人的青睞,其知名度不如牡丹、梅花、海棠、蓮花等其他花卉。關於石蒜稱謂的矛盾解釋,這就需要從《妙法蓮華經》開始談起。據經文記載:「佛説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這裡提到的花卉名,學名為白花石蒜(梵文原名:ma^nda^rava;manda^raka),是紅花石蒜的一個變種,兩者的唯一區別僅在於花色,白色的就是曼陀羅華,而紅色的就是曼珠沙華。這四種花也就是彼岸花。《妙法蓮華經》中描述了當佛祖講經説法時,感動了天神,使得天上的花紛紛落下,這四種花被稱為「天界四華」,寓意著天界的美麗花朵,就像是開在阿迦尼吒天上的仙花。所謂的「摩訶」在梵語中是「大」的意思,大乘佛教的梵語發音就是「摩訶衍那」,而「衍那」則是指「乘載」。據《佛經》所載:「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彼岸花,花開無葉,葉生無花;即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此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世世永不相見。」據傳説,彼岸花只開在冥界(陰曹地府)中,負責引導人的靈魂,因此又稱為引魂花。據説,彼岸花的花香具有奇特的力量,能夠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當我看到關鍵字「曼陀羅華 花」時,腦海中浮現出無數種想像。曼陀羅華花,富有神秘與獨特的美感,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花卉。它被譽為宇宙的絕美奇蹟,擁有迷人的色彩和華麗的形態。如同一朵綻放在世界各地的花朵,曼陀羅華花將美麗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曼陀羅華花的形狀獨特,有著複雜的幾何結構,每一片花瓣都彷彿是宇宙中的一個微小世界。透過每一片花瓣,人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奧秘和無窮的可能性。它的色彩繽紛多變,從明亮的紅色到柔和的粉紅色,都散發出一種神秘而美麗的氛圍。
曼陀羅華花在許多宗教和文化中都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它被視為靈性成長和超越世俗的象徵,其獨特的形狀和色彩象徵著人們內心的寧靜與智慧。許多人會選擇將曼陀羅花作為靈性實踐的一部分,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曼陀羅華花不僅僅是一種美麗的花卉,它也具有許多醫療和療癒的功效。它被用於舒緩情緒和減輕壓力,也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其花瓣和根部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可以幫助人們提升內在的平靜和平衡。
無論是在花園中的角落,還是宗教儀式中的靈感來源,曼陀羅華花都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這個小巧而美麗的花朵,以其獨特的形態和色彩迷倒了世界各地的人們。當你看到曼陀羅華花時,或許可以停下腳步,欣賞它所帶來的美麗和寧靜。
希望這篇短文能夠為您帶來一絲美麗和寧靜的感受。謝謝您的閲讀!
延伸閲讀…
低調石蒜搖身變為「曼珠沙華」 花朵背後原有日本人 …
Top 100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 2024年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