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1296年—1370年6月19日),作維禎,[1]字廉夫,號鐵崖、東維子,號鐵笛道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維楨人,詩文奇詭,喜做翻案文章,如《炮烙辭》一詩支持紂王。


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生,[2]時讀書於鐵崖山,其父楊宏鐵崖山麓築樓,樓上藏書萬卷,周圍種數百株梅樹,將梯子撤去,令其專心攻讀,楊維楨苦讀五年,每日轆皿傳遞食物。
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授天台縣尹,杭州四務提舉。
維楨人,詩文奇詭,喜做翻案文章,如《炮烙辭》一詩支持紂王。
擬古樂府見稱於時,是當時詩壇領袖,“詩名,號鐵崖體”,獨領風騷。
元末天下大亂,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召不仕,遷蘇州、松江地,隱居不出,和文人“筆墨縱橫,鉛粉”,沉溺聲色。
可憐一解楊夫子,變作江南散樂家”。


延伸閱讀…
此外擅長音樂,有竹枝、柳枝、桃花、杏花四妾,“能聲樂”,當時有詩云:“竹枝柳枝桃杏花,吹彈歌舞撥琵琶。
可憐一解楊夫子,變作江南散樂家”。
延伸閱讀…
他自己會吹奏笛子,四人相和。
此外,他創作南曲《蘇台弔》,顧堅、顧阿瑛、倪元鎮交好,顧阿瑛玉山草堂集會。
[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