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神穴】按摩本神穴的作用與好處 |

【本神穴】按摩本神穴的作用與好處 |

本神,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少陽膽經。

頭部,前髮際上0.5寸,神庭頭維線內三分與外三分交點處。

布有額神經外側支,顳淺動、靜脈額支和額動、靜脈外側支。

主治頭痛,目眩,頸項,癲癇,及眶上神經痛。

沿皮刺0.3-0.5寸。

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 頭部,前髮際上0.5寸,神庭穴(督脈)旁開3寸,神庭頭維線內2/3與外1/3交點處。

交會穴:少陽、陽維之會。

【釋名】頭部元神所在,穴神庭穴之旁,所以稱「本」。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本神穴 Play

當神庭頭維線外1/3折點。

《針灸甲乙經》:「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髮際」;《醫學入門》:「臨泣外一寸半」;《考穴編》:「合神庭旁開三寸」。

【解剖】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本神穴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釋名】頭部元神所在,穴神庭穴之旁,所以稱「本」。

【位置】頭部顱頂線旁開三寸,前髮際後五分處。

當神庭頭維線外1/3折點。

《針灸甲乙經》:「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髮際」;《醫學入門》:「臨泣外一寸半」;《考穴編》:「合神庭旁開三寸」。

【解剖】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頭部元神所在,穴神庭穴之旁,所以稱「本」。

【位置】頭部顱頂線旁開三寸,前髮際後五分處。

當神庭頭維線外1/3折點。

《針灸甲乙經》:「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髮際」;《醫學入門》:「臨泣外一寸半」;《考穴編》:「合神庭旁開三寸」。

【解剖】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本神穴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位置】頭部顱頂線旁開三寸,前髮際後五分處。

當神庭頭維線外1/3折點。

現代:神經,失眠。

本神穴 Play

延伸閱讀…

本神_百度百科

本神

【解剖】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本神穴

頭部顱頂線旁開三寸,前髮際後五分處。

當神庭頭維線外1/3折點。

《針灸甲乙經》:「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髮際」;《醫學入門》:「臨泣外一寸半」;《考穴編》:「合神庭旁開三寸」。

【解剖】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延伸閱讀…

按摩本神穴的作用與好處

經穴庫» 本神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解剖】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肌肉:額肌。

神經:額神外側支。

血管:顳淺動、靜脈額支,額動、靜脈外側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

【操作】上方沿皮刺0.5~1寸。

不灸。

【功效】寧神,祛風,舒筋。

古典:頭痛,目眩,頸項,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小兒驚癇,諸風,中風不省人事。

現代:神經,失眠。

【配穴】癲疾:本神、身柱。

小兒驚癇:本神、前頂、囟會、天柱。

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顱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