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裳】1868 |

【李錦裳】1868 |

創立人李錦裳香山南水地發明瞭蠔油製法,因為他原本烹調蠔肉餐廳客人,但忘記了關爐火,白色蠔汁鍋裡縮成咖啡色,可是品嚐後,效果地好[1],並於1888年創立李錦記蠔油莊,生產和銷售蠔油、蝦醬。

1902年,一場火把李錦記蠔油莊燒毀,為家業,李氏舉家遷往鄰近澳門。

1920年,李氏家族第二代成員李兆南接手管理,致力改進生產及提高產品質素,李錦記蠔油及蝦醬銷往北美。

1972年,李錦記第三代傳人李文達出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制訂了業務方針及拓展策略,使集團業務日益擴大。

李錦裳 Play

此外,李錦記1960年代設計商標及標籤,令李錦記品牌形象突出。

李錦記發展期,香港消費力,高價蠔油需求甚,因此李錦記採取眾市場發展策略:海外市場起點,致力拓展香港市場。

這當時「攘外安內」企業理念大相徑庭,這變通使李錦記有了國際聲譽。

自1970年代以來,李錦記大力發展香港市場,是皇后大道一零售店以及幾家雜貨鋪裡出售,後來得力於迅速發展超市而鋪貨、大量銷售。
李錦裳

1970年代以來,李錦記舊裝特級蠔油和蝦醬兩種產品打天下。

進入1970年代,隨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李錦記即轉向市場導向營銷觀念,實施現代營銷管理,將品質保證部門獨立出來,專門成立了20多人R&D部門,加強產品研發力度。

獲得一個產品概念,研發人員要做大量工作,如作目標消費者調查、烹飪專業人士以及零售商取經討教。

1972年,李錦記第三代傳人李文達出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制訂了業務方針及拓展策略,使集團業務日益擴大。

他接受醬油是蠔油受歡迎事實,所以到日本學習釀造醬油方法,然後舉辦試食會。

同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送出兩頭「國寶」大熊貓作為國禮,第三代傳人李文達靈機一觸,推出價格熊貓牌蠔油,期望藉中美關係破冰,李錦記蠔油打入美國市場。

當時李文達家族成員此決定,但李文達堅持,結果新產品銷量。

[2]
1980年代,李文達五位子女學成回港加入公司﹐引入管理文化和科學技術﹐加速李錦記現代化發展步伐。
李錦裳

1980年代後期,李錦記香港開設食肆廚,專門使用其醬料烹調食品,廚有10多間分店,但結束營業。

1983年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設立辦事處。

1986年於紐約中國城設立辦事處。

為增加賣點,招紙上除印有基本資料如成分及重量外,還提供了菜譜及使用方法。

李錦裳 Play

延伸閱讀…

李錦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錦裳_百度百科

使老字號產品陳,李錦記1988年1990年設計現時品牌標識。

於早期土氣外觀造型,包裝採用國際流行直線設計,富現代感和美感,消費者接受。

199193年,於於調味品事業上,李錦記利用品牌知名度展開品牌延伸,致力拓展地產、餐飲、食品和運輸業務,增大其市場份額。

1992年,李錦記和第一軍醫大學(現時南方醫科大學)合作,推出中草藥保健品,初時稱為「南方李錦記」,近來改稱「無限極」。
李錦裳

這門生意直銷方式運作,現時無限中國有28間大型旗艦店,大約每個省份一間,面積1萬3萬平方呎。

此外,其業務代表則自行開設了6000多間小型銷售店。

同年公司還聘請專業設計顧問公司李錦記設計一套包裝標識系統,招紙和標籤統一,從而消費者耳目一新感覺,於辨認。

為增加賣點,招紙上除印有基本資料如成分及重量外,還提供了菜譜及使用方法。

延伸閱讀…

李錦裳,1868-1929

李錦裳:“炒菜忘關火熬出黑色湯汁”,子孫卻靠它創造出千億 …

另外,公司招紙上印上外文顯示國際化利於外銷。

同年,成立子公司李錦記產品集團,經營中草藥產品業務。

1996年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市建成面積達一千多萬平方呎(211個美式足球場)生產基地。

2010年加拿大設立辦事處。

李錦記廠房現今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創新園,而位於西貢公路和黃竹坑工業區廠房1996年起全面終止運作,而黃竹坑原址改建成中華巴士和太古地產合作發展South Island Place。

時今日,李錦記每年營業額合計超過了100億元,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及地區。

產品兩種增至現時200多種,包括蠔油、豉油、XO醬、醬料、辣椒醬、烹調用料及蘸料。

李錦記蠔油美國佔到了88%市場份額,日本佔有率排第二位。

歐洲、東南亞,地圖上找到一些島國,有李錦記產品銷售。

2010年7月李錦記43.475億元麥格理購入維德廣場,並2010年12月17日改名無限極廣場
2015年12月10日,李錦記產品集團及萬科置業(香港)旗下各佔90%和10%合營公司Bayline Global Limited總代價57億元人民幣(68.7億港元),瑞安房地產收購上海「企業天地3號」,李錦記產品集團委託萬科旗下公司V Capital負責該項目未來整體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