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位置】為什麼有小南門 |輕知識玩台灣 |東南西北 |

【東南西北位置】為什麼有小南門 |輕知識玩台灣 |東南西北 |

台灣位於東南亞的西北方,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東亞和東南亞之間的航運樞紐。台灣陸地面積大約為36,197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300萬。作為一個海島國家,台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從熱帶雨林到高山草甸,從瀉湖到瀑布,應有盡有。此外,台灣還以其先進的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聞名於世,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一員。台灣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使其在區域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台北古城的興建與變革

1884年,台北城完工後,巡撫劉銘傳積極推動商業發展,興建房舍與街道,並改善交通建設。同時,他還興建了許多行政機關,如台灣巡撫衙門和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此外,他也引進了鐵路、郵政等現代化設施,使台北成為當時台灣最現代化的地區之一。當時的城內街區被稱為「城內」或「城中」,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台北古城是清朝在台灣最晚興建的古城池,城牆周長1506丈,約1.4平方公里,位置大約在現在的中山南路至中華路、愛國西路至忠孝西路的範圍。台北古城總共有五個城門,分別是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和北門(承恩門),這些城門連接了艋舺、大稻埕、板橋等區域。

東南西北位置 Play

台北府城門的歷史

清朝時期,眾多居民從中國沿岸渡海來台,定居在北台灣的「艋舺」,促使該地繁榮。同時,也有不少移民選擇移居至台南、彰化附近,這就是大家熟悉的「一府二鹿三艋舺」。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意識到台北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並發現台北的發展潛力巨大。於是,台北正式開府,並且根據傳統風水理論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現今的台北古城門就是在這個時期興建完成的。

東南西北位置

台北古城的興建與變革

1884年,台北城完工後,巡撫劉銘傳積極推動商業發展,興建房舍與街道,並改善交通建設。同時,他還興建了許多行政機關,如台灣巡撫衙門和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此外,他也引進了鐵路、郵政等現代化設施,使台北成為當時台灣最現代化的地區之一。當時的城內街區被稱為「城內」或「城中」,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台北古城是清朝在台灣最晚興建的古城池,城牆周長1506丈,約1.4平方公里,位置大約在現在的中山南路至中華路、愛國西路至忠孝西路的範圍。台北古城總共有五個城門,分別是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和北門(承恩門),這些城門連接了艋舺、大稻埕、板橋等區域。

小南門的謎

北門小介紹

東南西北位置

  • 相機街

    博愛路、漢口街一帶,昔日相機店林立,雖已式微,仍是愛好者尋寶的好地方。

    東南西北位置 Play

    延伸閲讀…

    台灣地理

    輕知識玩台灣|8個「台北府城門」小知識:這些城門怎麼來的?為什麼有小南門

    南門小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