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生病】常見問題 |值得收藏 |桃樹常見病蟲害 |

【桃樹生病】常見問題 |值得收藏 |桃樹常見病蟲害 |

桃縮葉病主要為害桃樹部分,侵害葉片主,可為害花、梢和幼果。

葉片:春季梢芽鱗抽出時顯現捲曲狀,顏色發紅。

隨葉片開展,捲曲皺縮程度加劇,葉片增厚變,並呈褐色。

春末夏初葉表面生出一層灰白色粉狀物,即病菌子囊層。

後病葉變褐,焦枯脱落。

葉片脱落後,腋芽常萌發抽出梢,新葉受害。

枝梢:枝梢受害後呈灰綠色或黃色,較枝條節間短,而且,其上葉片常叢生。

時整枝枯死。

病原菌為畸形外囊菌屬於子囊菌亞門。

下列幾項因子可促使桃樹發生流膠:於寄生性真菌及細菌危害,如幹腐病、病、炭疽病、瘡痂病、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這些病害或寄生枝幹,或危及葉片,使病株生長,降低抗性。

桃树生病 Play

子囊孢子可子囊內或子囊外芽殖,產生芽孢子。

芽孢子卵圓形,可分為薄壁與厚壁兩種,前者能直接再芽殖,而後者能抵抗環境,可用休眼。

此菌芽殖温度20℃,10℃,26~30℃。

侵染温度10-16℃。

病菌主要厚壁芽殖孢子桃芽鱗片上越冬,亦可枝幹樹皮上越冬,到翌年春季,桃芽萌發時,芽孢子即萌發,芽管直接穿過表皮或氣孔侵入嫩葉。

於病菌樹枝上可殘存1年以上,上年病重,殘留病菌多,來年發病。

(1)藥劑防治:掌握花瓣露紅(展開)時,噴灑一次2-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消滅樹上越冬病菌效果。

(2)加強管理:病葉初見而形成白粉狀物之前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燬,可減少當年越冬菌源。

發病桃樹,於葉片大量焦枯和脱落,應及時增施肥料,加強培育管理,促使樹勢恢復。

於鐵元素植物體內轉移,所以缺鐵症狀多梢頂端的葉開始表現。
桃树生病

鐵葉綠素合成有催化作用,鐵是構成呼吸酶成分之一缺鐵時,葉綠素合成受到抑制,植物表現褪、黃化白化。

從土壤含鐵量來説,花園土壤並鐵,但是鹽鹼土壤中,可溶性二價鐵轉化不可溶三價鐵,不能植物吸收利用,使桃樹表現缺鐵。

可以説,一切加重土壤鹽鹼化程度因素,能加重缺鐵。

可以説,一切加重土壤鹼化程度因素,能加重缺鐵症狀表現。

如乾旱時地上水蒸發,鹽分土壤表層集中;地下水位窪地,鹽分地下水積天地表;土質,排水,於鹽分隨灌溉水向下層淋洗,黃葉病發生。

改良土壤,釋放鐵元素,是防治缺鐵症根本性措施;補充可溶性鐵,可以治療病症樹。

病部流出半透明黃色樹膠,雨後流膠現象。

流出樹膠空氣接觸後,變為紅褐色,呈膠凍狀,乾燥後變為紅褐色茶褐色膠塊。

病部易腐生菌侵染,使皮層和木質部變褐腐爛,致樹勢,葉片變黃、變,嚴懲時枝幹或全株枯死。

下列幾項因子可促使桃樹發生流膠:於寄生性真菌及細菌危害,如幹腐病、病、炭疽病、瘡痂病、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這些病害或寄生枝幹,或危及葉片,使病株生長,降低抗性。

機械損傷造成傷口以及凍害、日灼傷。

生長期修剪過度及酸性。

排水,灌溉,地面積水過多。

4-10月間,雨季、是乾旱後降暴雨,流膠病。

樹齡桃樹流膠,幼齡樹發病。

流膠蟲害有關,蝽象為害是果實流膠病很少發生,粘壤土和土栽培流膠病易發生。

加強管理,增強樹勢。

增施有機肥,窪積水地注意排水,酸鹼土壤應施用石灰或過磷酸鈣,改良土壤,鹽鹼地要注意排鹽,合理修剪,減少枝幹傷口,避免桃園連作。

防治枝幹病蟲害,預防病蟲傷,防治桃樹上害蟲如介殼蟲、蚜蟲、天牛。

冬春季樹白,預防凍害和日灼傷。
桃树生病

流膠枝幹秋冬進行刮治,傷口波美5—6度石硫合劑或100倍硫酸銅液消毒;或1︰4鹼水塗刷,有療效侵染性桃流膠病原是什麼?有幾種真菌引起?它們菌絲特徵各是怎樣?適合該真菌培養基是哪種,它配方是什麼?桃流膠病多發生於桃樹主枝、主幹及叉角處,發病初期,病部略膨脹,溢出透明膠質,雨後流膠加重,其後樹膠成凍膠狀,失水呈現黃褐色,後變成琥珀狀膠塊。

發病核內流溢出黃色膠質,溢出果面,病部,有時破裂,不能食用。

於蟲傷、病傷、凍傷、雹傷、日灼造成傷口,可引起非侵染性桃流膠病(無病原菌)發生;另外,於土壤粘重、排水、灌水過量或引發樹體生理機能失調形成流膠,是真菌引起侵染性桃流膠病,其無性世代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傷口和側芽侵入,1年有兩次發病峯,即5月下旬6月上旬和8月上旬9月上旬。

要想防治桃流膠病,及時噴藥防治病蟲害和主幹塗白避免凍害、日灼、機械創傷。

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1):發病多肩部,先產生暗褐色圓形小點,後呈黑色痣狀斑點,直徑2~3毫米,時病斑聚合成片。

病發生龜裂。

果梗受害後果早期脱落。

(2)梢:被害後,呈現圓形、淺褐色、大小3×6毫米病斑,繼後變為暗褐色,並進一步擴大,病部隆起,發生流膠。

桃穿孔病可分為細菌性穿孔病、黴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

桃树生病 Play

延伸閱讀…

桃樹peach 常見問題

值得收藏!桃樹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翌春,病斑上可產生暗色絨點狀物。

(3)葉片:葉背出現規則形或多角形灰綠色病斑。

後病部轉色暗或紫紅色,後病部乾枯脱落而形成穿孔。

病斑,很少超過6毫米。

中脈上可形成條狀暗褐色病斑。

發病時可引起落葉。

(1)多雨年份或地區,病害即發生。

(2)地勢或定植過密,枝葉而鬱閉果園發病。

(3)晚熟品種感病。

黃肉桃、上海水蜜桃感病,而天津水蜜桃、肥城桃抗病。
桃树生病

油桃發病。

(1)清除初侵染源:結合冬剪,去除病核、僵果、殘樁,燒燬或深埋。

生長期可剪除病枝、枯枝,摘除病果。

(2)藥劑防治:開花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 0.3%五氯酚鈉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

落花後半個月、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以上藥劑0.5:1:10O硫酸鋅石灰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交替使用,每半個月一次,噴3~4次。

(3)加強管理:注意雨後排水,合理修剪,防止枝葉過密。

(4)選擇抗病(避病)品種:發病重地方,可選栽早熟品種。

穿孔病是桃樹一類病害。

各桃區有發生,沿海濱湖地區多雨年份發生多,引起大量葉片穿孔、落,削弱樹勢,影響產量。

桃穿孔病可分為細菌性穿孔病、黴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

延伸閱讀…

桃樹常見病蟲害,教你一招防治!

桃樹流膠怎麼治? 專家:田間積水先改善再説

它們除為害桃樹外,還危害李、梅、杏、櫻桃。

(1)細菌性穿孔病 分佈廣,主要害葉片,能為害枝梢及果實。

受害葉片先出現油漬狀小點,擴大後成圓形或規則形病斑,褐色紫褐色,病斑周圍有一圈黃綠色暈環,天氣時,病部溢出粘性菌膿,病部枯乾並脱落穿孔。

枝梢受害會造成潰瘍:一種春季潰瘍,春季展葉時,枝條上出現暗褐瘡痂,多發生去年夏季抽出且受侵染枝條上,病斑可向枝條縱橫擴展,時可使枝條乾枯。

另一種夏季潰瘍,多發生於當年抽出梢上,寄主皮孔為中心,出現油漬狀褐色紫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稍凹陷病斑,但病斑擴展,侵染性。

(2)黴斑穿孔病 葉片受害後出現褐色、圓形或不定形病斑,時病斑背面出灰黑色黴層,後病部脱落穿孔。

枝梢受害出現橢圓形黑褐色病斑,邊緣紫褐色,龜裂和流膠。

受害出現褐色斑點,邊緣紅色,中間凹陷。

3. 褐斑穿孔病 葉片病斑圓形或圓形,褐色,邊緣紅褐色帶環紋,時兩面生有灰褐色黴層,後病部乾枯脱落穿孔,穿孔邊緣。

梢和果實上病斑葉斑相似,時出黴層。

細菌性穿孔病病原細菌主要春季潰瘍病斑組織內越冬。

次年桃樹開花前後,溢出菌膿,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進行侵染。

樹勢情況下,潛育期只需4~5天,若樹勢,可長達30~40天。

温暖、多雨、多霧露有利於病害發生。

低温(平均温度20℃左右)多雨天氣適於此病發生。

(1)搞好冬季清園 結合冬季清園,徹底清除枯枝、落葉、落果,並春季發芽前噴一次1~2波美度石硫合劑,可大量減少越冬菌源。

(2)加強肥水管理 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保持結果量,保持樹勢,增強抗病力。

本病是江南地區桃樹主要病害,主要為害桃果和枝梢,時果枝大量枯死,大量。

幼果染病後乾枯成僵果懸掛枝上;發病後病斑凹陷、褐色,時產生粉紅色黏質物(病菌孢子),病果脱落,或全果並失水成為僵果懸掛枝上。

枝條發病主要發生早春結果枝上,病斑褐色,圓形,稍凹陷,伴有流膠,天氣時病斑上佈粉色孢子,病斑圍繞枝條1周後,枝條上部即枯死,病枝末枯死部分,葉片萎縮下垂,並正面捲成管狀。

真菌性病害。

菌絲體病枯枝和病僵果上越冬,次年早春產生孢子,侵染結果枝,後花、果傳播,加重為害。

陰雨、天氣悶時發病,陰雨或暴雨後常有一次暴發;園地低温、排水、修剪、留枝過密及樹勢和偏施氮肥時,發病。

本病上海地區一年有3個發病過程,發現3月中旬4月上旬發生結果枝上;5月上中旬發生幼果上及6、7月發生階段。

全年幼果階段受害。

(1)冬季修剪時仔細除去樹上枯枝、僵果和殘樁,消滅越冬病源。

多年生枝組和枝積累和潛藏病原,宜剪除。

同時過主側枝應予回縮,以利樹冠和枝組復壯和園、噴藥工作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