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友校長】校友會通訊2013年 |校長的話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

【梁孝友校長】校友會通訊2013年 |校長的話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英語:Tai Kok Tsui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Hoi Fan Road),簡稱:天海帆)是一間天主教香港教區創立男女資助小學,位於角嘴海帆道20號,於1972年創立,鄰近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1]及擬建國安公署大樓,並毗鄰在建公園。

於2001年,該校榮獲「學校獎勵計劃 管理組織範疇」「學校獎」[2],榮獲考評局「優質評核管理認證」。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於1972年創立,當時是一所半日制男女小學。

」梁校長補充説。

梁孝友校長 Play

STEM教育重視創意解難,天主教明德學校重視培養學生掌握有關元素,梁孝友校長表示,無論是STEM教育或是科學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留意細節,配合創意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促進STEM教育發展,是培養學生學習態度一環。

梁校説:「學校致力培育學生解難能力、邏輯思維及創造力,早年學校課後活動方式組成『小小科學家』小組,利用科學原理及方法作出探究,於相關主題嘗試找出問題原因並加以解釋,或是題目提出構思、改善方案或建議解決方法。

當時拔尖方式,形成校本STEM教育雛形。
梁孝友校長

」事實上,學校透過參加公開科學比賽,學生創造觀摩機會及學習經歷,例如「香港科學青苗獎」、「常識百搭STEM科學專題探究比賽」以及「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成績及取得獎項。

「贏,同學固然會開心及有成功感;輸,同學學懂接受失敗及總結經驗,推動STEM發展打下基礎。

」梁校長補充説。

為提升學生科研興趣,及讓他們享受探究式學習,學校於每學期會舉辦「全方位學習日」,當中有新奇和出心裁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會日常生活事物或新奇現象提出戰性問題,引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好奇心,並讓他們透過手腦並用科學探究活動(例如:五感探索、公平測試),利用科學原理解釋現象和尋求問題解決方法,中培養他們精神,進一步勇於面挑戰解決疑難。

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反覆測試及記錄,完善當中設計循環,學生由此學懂發現問題、反思、解難STEM教育核心元素,透過合作養成團隊精神,這些是額外得益。
梁孝友校長

梁校説:「現在STEM教育,『媒介』表現『舊智慧』,例如讓學生使用平板電腦搜尋資料、進行評估,引入與時並進編程軟件,增強課堂互動性,同時培養學生資訊素養,兩得。

」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創立於1972年,學校宗教背景是天主教,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校長是梁孝友先生,校監劉鳳兒女士。

該校校訓是:博學多識,仁而愛人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學校發展計劃是:1. 資訊科技發展,善用電子學習工具,提升學與教效能。

外籍老師教授英文拼音課,加強訓練學生英文科聽、説、讀、寫能力。

梁孝友校長 Play

延伸閱讀…

校長的話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3. 培育學生創新思維,自主學習,提供學習經歷。

師資方面,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全校教師總人數59人,其中100%擁有教育文憑、98%擁有學士資格、41%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47%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10%老師年資4年或以下、24%年資5年9年、66%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教學語言是「中文」。
梁孝友校長

學校教學策略方面,1. 透過宗教課、德公課及成長課課程規劃,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及積極生活態度。

2. 透過多元化三語活動,營造語境,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

外籍老師教授英文拼音課,加強訓練學生英文科聽、説、讀、寫能力。

延伸閱讀…

校友會通訊2013年

天主教明德學校善用創意科技進行科學探究

3. 透過校本課程、摘錄筆記、電子學習、階思維策略及跨學科STEM教育,讓學生經歷學習經驗,建構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及解難能力。

4. 設有早操、閲讀時間、眼保健操和韻律舞蹈課﹔設有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裝置,重視環保教育。

學校全年科考試次數2次,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次。

2022/23學年資料顯示30班級結構是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5班,五5班,小六5班,總計全校開30班。

2023/24學年班級結構資料30班級結構是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5班,五5班,小六5班,總計全校開30班。

(教育局2023年批核班級數目準)班級教學模式上協助學習能力遜學生提升中、英文及數學科水平,鞏固他們學習基礎,並他們學科成績而編入輔導課,加強學生學習能力。

設精英班,採取平均分班政策。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屬於資助全日小學,繳付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