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成立於1995年 ,讀經班設立於1998年,隸屬崇德光慧經典教育推廣中心系列,曾於科工館慈香庭餐廳設班,現於十全.上. 龍華. 勝利,仁武‧中山‧福山國小有設班。
書院每週另開成人經典解讀講授及每月一次小天使品格孝行課程,家長不成長,教育做一半,歡迎牽小手ㄧ參與。
歡迎初到家長們,請先觀視讀經教育理念家長老師心得內之文這個楊定一他們幾個兄弟姐妹,是楊定一先生。
他十三歲時候讀很多書了,因為他們父親是老師(老式讀書人),讓他多多少少讀一些唐詩、宋詞類,然後到十三歲時候能寫文章了,他十三歲時候鄧小平(中國鄧小平)先生寫過一封信,讚賞他“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貓”這個口號,十三歲寫信鄧小平。
他十九歲得美國醫學院博士,十九歲得醫學博士。
二十一歲得第二個博士,所以他二十一歲雙博士了。
他二十六歲是二十七歲時候啊了全世界醫學院生物科技系主任,是全世界最年系主任。
那麼像這樣子人我去到他家,他帶我來來去去聽演講,他聽了五、六場演講。
第一天第一場演講下來我住他家,他我説他十九歲以前看過一萬本書,但是他今天晚上拿《老子》來讀,他説這一萬本書不及一本《老子》。
然後他説這個陶做起來不是難,很多。


那麼在台灣產生轟動,因為他女兒去年還是前年到哈佛去讀書,稱為哈佛女孩啊,那麼表現出色,所以他們一家表現出色,然後楊定一先生在台灣算作是一個推廣讀經人,大家於他們家族讚賞。
那麼楊定一先生呢他後來當了一個出色醫生,而且從生物科技立場做很多研究,他一起研究人得了諾貝爾獎,所以人認為他是諾貝爾獎級人物。
那他後來研究醫藥,他希望改善地球土質、空氣、陽光和水,他有他成就。
有一次因為王永慶先生他前幾年發起一個捐助教育運動,北京發起希望工程之外,這王永慶先生發起建一萬所(協助大陸建一萬)所學校,那麼只要來申請他那捐助一半,看這個學校要花費多少,幫學校改建,那他就出一半。
那有很多地方來申請,他希望建一萬所,但有個條件我捐助學校,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要做品德教育,第二件事是要讀經。
所以這個事情,他交楊定一先生來辦,楊定一先生請我到他辦公室。
那麼到辦公室他我介紹他近來研究成果,我知道後開他回到台灣做了一個生物科技一個基金會董事長,他來做研究。
其中有一種研究很奇特,我大家説一下啊,這個我忘不了。
他拿一塊好像石頭東西我,説你拿起來看看,我拿起來哎這個石頭瞞,他問我説哪是什麼,我説這好像是石頭,他説不是,那是陶器,陶土。
那我説這個陶器陶器,他説是,這個陶器分子,它硬度是花崗巖六倍,花崗巖硬了,這個硬度是花崗巖六倍。
那麼陶土燒制是燒不出這樣子硬度,他説這種陶叫作冷陶,什麼叫陶?沒有温度燒陶土,那沒有温度燒怎麼會有陶土呢?從古以來我們人類是天災打雷了,這個室內起火了,然後地下土火燒過,然後呢結果轉硬了,於是人類發現火來燒土它會轉,於是人類發明瞭陶器。
那麼現在呢不用火燒,它可以成陶器,它成為陶,他説這是世界做出來。
然後他想,因為他讀遍古今中外書,他想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這個石頭是幾方丈面積,它是,每一個石頭幾十噸,而埃及金字塔幾千塊石頭這樣子堆積起來,堆積起來後它各種幾何角度一分一毫,而且堆那麼,什麼方式石頭運上去去,很多人研究,是哪一座山打這些石頭來,一座山有那麼多石頭,這個石頭打這麼方正這麼嗎。
他説這個石頭那麼,但是石頭石頭之間縫,一張紙是插下去,説,到一張紙插下去。
但是要知道這個地上東西遇到熱會脹,遇到冷會縮,這個脹縮之間如果你石頭之間,它時候會蹦破了,而金字塔幾千年沒有發生過蹦破情況。
那這個石頭怎麼運上去呢,而且他們什麼能夠維持這麼,有而且他脹縮程度會那麼呢?這個楊定一先生推測,那些石頭不是哪一個山上拿下來打造,那些當地造,當地那片土,然後陶技術做起來,他説這個有得到證實。
我聽到這個我嚇了一跳,幾千年前埃及人有陶技術,是不是,曉得。
然後他説這個陶做起來不是難,很多。
這個陶呢含有能量,住這個屋子裡面呢可以長壽,我想來我要請他建一套陶屋,是他研究,很了不起。
然後他改善土質,改善土壤。
巴西那裡有一個火山,火山口(以前爆發火山口),那個地方土地是,一根草不生,不毛之地。
他技術改良後,它種植不僅是可以種植,而且它生產農作物啊,是了不起,這本書照片有,他的蘿蔔跟手背一樣,蘿蔔這麼,每一棵蘿蔔是這麼,他改善土質。
是他發明瞭許多醫藥,他這個醫藥(因為他是醫生),他是學西醫,但是他認為醫藥要合乎人身體,而人身體要合乎,而瞭解可能不是現代人,是古代我們祖先。
所以他每次發明瞭一種醫藥,現代科技發明一種醫藥,他去考察,他考察有三個標準點:合乎合乎中國古代《黃帝內經》、《傷寒論》這些理論;第二點合乎合乎古印度醫學;第三點合乎合乎古埃及醫學。
所以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如果他現在發明科技(科技發明藥)如果不符合這三個古老民族古代醫學思想他不用,如果合乎他,所以那他説他醫學他稱他醫學叫作“真原醫”,原始醫學,其實原始不是古老意思,那個原始是現代,而古老現代他是原始,什麼?它合乎天地人生道。
那假如讀經,做讀經教育或説聽到讀心裡有問題,心問,要地去思考這個疑問哪裡來,應該怎麼解決。
而如果接觸讀經有問題,這是解決,怎麼解決呢?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自己想一想嘛,自己想一想能解決問題。
什麼?因為讀經既然是一種教育,而教育是像《中庸》説“人治人,改”,《中庸》引用《詩經》説“伐柯,伐柯,其責”,“執柯以伐柯,睨而視,猶以”,道人啊,道本來離人生。
像《詩經》上説“伐柯伐柯”,什麼叫“柯”呢,斧頭把柄,斧頭把柄是木頭做,穿過斧頭鐵板,叫作斧頭把柄。
你現在要去做一個斧頭把柄,你去砍木頭啊,你什麼砍木頭呢?你你手上拿著這斧頭去砍一根樹枝,來做斧頭柄,叫作“伐柯”,柯樹枝,你去砍樹枝啊砍樹枝,你砍什麼樹枝呢?你拿著斧頭柄想區砍做斧頭柄樹枝。
“執柯以伐柯,睨爾視”你斜著眼睛看我砍哪一根樹枝呢?“執柯以伐柯”你拿著斧頭柄要去砍做斧頭柄樹枝,你知道要砍多樹枝嗎?你這個斜著眼睛看,還以我去哪裡找呢?以為斧頭柄選擇離你,沒有離你,你手上,這代表道人。
而教育呢是,“伐柯伐柯,執柯以伐柯”,你做教育,你什麼做教育呢?你人性來做教育啊,所以教育只不過是開發人性工程啊。
而人性哪裡呢?人性每一個人心裡啊,每個人這裡啊,所以懂了人性懂了教育啊,我們是人性來做教育,而你要找尋教育道理哪裡找,你人性那裡找,人性哪裡,人性你心裡,所以“執柯以伐柯”,道人啊。
因此自己遇到問題,自己遇到教育問題,千萬不要到處去找答案,答案我們自己身上,這不是嗎,所以遇到問題可以自己解決。
Ix那第二個方法呢,有人是找不到,因為全世界人教育問題,我們怎麼可以找到教育解決道呢?所以我們只好去看看別人怎麼講,那一看到別人怎麼講,一找別人怎麼講當作我們參考,這個好像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那些人是所謂專家、先行者。
過呢去找別人講法問題了,什麼?——是眾説紛紜,是莫衷一是。
而讀經教育開發人性,而且這個開發人性要順應著人性來開發。


延伸閱讀…
那麼請問是哪一個想法,是合理是可以解決問題?假如這一個地方碰到困難,碰到困難,那麻煩了。
那碰到困難怎麼辦呢?還是要回到第一個辦法,你自己來決定。
那自己怎麼來決定呢?我不是學者,不是專家,他們是了不起人物,他們講,我該怎麼辦?其實大家不要這些所謂專家名氣震撼了,那你要想既然教育是人性來啟發人性,你看哪一家學説接近這個道理,你去採取哪一家學説,這樣不是解決問題了嗎?所以於教育應該是沒有問題,這是我們講話。
不過我們現實生活中問題是那麼多,著讀經教育這一件事情,我們講那麼,還是有很多人有問題。
今天下午各位不是是別人眼裡看你是讀專家了嗎,但是還是有這麼多問題啊,而且好像解決啊。
那我們今天問題怎麼解決,所以今天我講別,我們解決問題,而這個解決問題同時,我是希望我能夠我們哪一個角度去思考,然後去思考這個問題根源,從根源上解決。
那麼假如這樣子方式,你做過幾次之後,後遇到任何問題可以這種方法,所以我們現在缺少一個方法,解決問題方法,缺一種心態,我們什麼態度來面問題,而不是缺少這個解決問題能力,缺少那個方法,所以今天晚上我們專門講解決問題方法。
那怎麼表示呢?怎麼表現呢?有問題出來我們想這個問題哪裡產生,我們哪個根源處解除。
比如説這個今天下午有很多人提做讀經教育困難,令人是什麼問題,每一組提出來——師資。
教師找是不是?那麼師資確實是現在讀經教育(做讀經教育人)問題,那麼現實上是遇到困難了。
但是這怎麼解決呢?所以有很多人説要訓練一批讀經教師隊伍我們才可以做讀經,那我們培訓老師,這是。
但是你沒有能夠培訓老師,沒有能夠訓練一批讀經教師隊伍時候遇到困難怎麼辦?是今天聽到的説有許多是學校裡面要推動讀,學校有老師了,這個有地方了,有行政系統了,他要教讀經。
像有些人説這個校要推動,而老師呢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沒有經驗,他教。
那像這樣教人怎麼辦呢?是不是我們來增加他能力呢,有些人説我不是中文系,這個如果叫我來教,問我怎麼教呢?那是不是中文系才能教呢?我們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那讀經教育需要那麼麻煩。
我們説任何人可以開始教讀經,所謂任何人意思是指需要有專業能力,但是他要有一個基本、核心能力他要認識讀經道理,只要認識讀經道理,任何人可以開始教讀經。
什麼?因為大道。
這個教育既然是人性出發,開發人性,剛才説人性自己心裡面。
而讀經教育開發人性,而且這個開發人性要順應著人性來開發。
延伸閱讀…
什麼叫順應著人性來開發呢?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我們要面人性內涵全幅性。
人性有內涵,你要開發人性嘛,開發人性哪些東西呢?這叫作人性內涵。
我們是希望人性所有內涵地開發,所以我們做教育要面人性內涵全幅性,儘量開發。
那第二項呢?這個人生時間中發展,一個孩子長大,人生發展歷程當中他有學習模式,所以我們要注意這個人性發展全程性。
我講一遍,我們做教育要注意人性內涵全幅性,第二點要注意人性發展全程性。
那像這樣講麻煩啊,那一個老師怎樣去認識這樣認識讀經道理呢?這是麻煩,麻煩。
所以要一次瞭解,不是要這個老師增加多少能力,不是這個老師要懂得什麼國學,而是要瞭解這個教育道理,本來學教育人應該瞭解教育道理,做教育人應該瞭解教育道理。
那説誰做教育呢?老師做教育之外,第一任老師是家長,老師是家長,所有每個家長應該瞭解教育道理。
那麼教育道理哪裡呢?只有這兩件事,人性內涵全幅性,人性有多少內涵盡你開發;人性發展全程性,要人性發展每一步不要錯過它應該發展時機,這兩件。
這兩件不是麻煩嘛,麻煩。
那麼人性內涵全幅性哪裡呢?我們人問説什麼是人性?人性是瞭解,你瞭解人性你怎麼知道人性有多少內涵呢?那麼人性是哲學上討論那麼多各説各話,我們怎麼瞭解呢?瞭解問題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學者、專家瞭解,像哲學家去探討人性,他是所謂人性變異(?)上去探討人性,他要來規定人性是什麼,這個是把握,除非説是上帝,除非説了悟人性人,悟道人,他知道人性是什麼東西。
但人怎麼瞭解呢?人採取第二個模式,你所能瞭解大量來瞭解,所以每個人著他自己瞭解大量,那我們怎麼瞭解人性大量呢?我説人瞭解,你想一個問題,我想要培養一個孩子或者説我想要整個人類下一代,他成就怎麼樣一個理想人物,我們教育怎麼達到一個理想效果,這每個人有一把尺,這尺,方式品學兼優,這人人會講,所以我們要培養品學兼優的孩子,所以品學兩方面應該人性內涵。
我們説全部,但是它可能是人性全部內涵,它是兩方面,這樣不是把握了嗎?於是你可以開始去探討我們怎麼樣培養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這個好像大家瞭解,這有什麼了不起呢。
哎,有。
因為有的人説這簡了,我們希望進一步來瞭解,進一步瞭解,大家説這個科技與人文,科技與人文是人類文化發展兩個輪子,這兩個輪子要,要相搭配,要不然這個車子是動不了,危險。
而科技與人文普通話來講不是品與學嗎?那麼有人説科技與人文大家講、爛了,能不能講一個,可以講東西文化,東西文化我們現在看起來好像大家提這個詞語,這個詞語有深度,什麼?因為奇怪的是地球從古以來,是這一次冰河期以來,好像很地分成東西兩個世界,而東西這兩個世界它各發展了幾千年,到現在這一百年來,東西這兩個世界地見面,而見面後中國人感受,好像是有東西文化衝突,什麼衝突?因為他文化變現。
那麼有人認為是衝突,其過了一百年衝突論,中西文化看作衝突這個論調一百年了,我們現在回想起來中西文化應該是衝突,應該是什麼呢?應該是相輔相成。
因為東方人發展了人性某一面,西方人發展了人性另外一面,而這兩面符合了所謂科技與人文特色,而符合了所謂品學兩方面特色,這是東西文化。
東西文化人類文化或者説人類智慧,或者説人性內涵,可能只是東西文化表現,那這樣我們把握了全幅人性了嗎?是我們可能或者説去把握人性其他成就了,所以我們人類理性成就東西文化。
那麼這兩方面呢可以看成是知識學問以及智慧學問,那麼知識智慧綜合起來應該是整體人格內容,所以它看成是知識、智慧。
那麼知識智慧哪裡來呢?我們可以深入到哲學家詞語,德國兩百多年前哲學家康得,他認為人類理性有兩種運用,所謂人類理性,什麼是理性?我們中國翻譯理性,翻譯成rational,翻譯理性,中國這個詞語、這個概念來瞭解傳神,合理性能,合理能力叫作理性。
非理性不合理,不合理表現叫作非理性。
所以人類有理性,人類有非理性,但是我們教育主要是提倡他理性,而這個理性剛才説有兩種表現,因為理性是同一個理性,不管你是古今中外任何民族人是同一個理性,而同一個理性它有兩方面表現。
一方面表現思辨能力,一方面表現實踐能力,思辨表現邏輯、數學、幾何、科學各種技術以及各種學問系統;而這個實踐表現你德性,你情操,你理想,你志氣,乃至於你人文教養以及藝術各種能力,這兩種能力是人類能力,可以説是人類既然只有一個理性,而一個理性只有兩方面表現。
所以到了哲學家手裡,我們可以肯定人類過這兩種智慧,人類文化只不過這兩種表現,人格只不過這兩方面協調性,於是我們認清了什麼是人性全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