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部門名稱 |
---|---|
清朝 | 欽天監 |
明朝 | 欽天監、回回司天監 |
元朝 | 太史院、回回司天監 |
金朝 | 司天台 |
宋朝 | 太史局、司天監、翰林天文院 |
唐朝 | 太史局、太史監、司天台 |
隋朝 | 太史曹、太史局、太史監 |
北齊、東漢 | 太史署 |
周朝 | 太史寮 |
欽天監(或司天監)的職責:


- 觀測天文現象
- 推算曆法
- 授時
- 掌握天象變化與人君興衰之間的關係
欽天監: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與時憲機關
欽天監概述
欽天監,中國古代負責天文、曆法、時憲事務的官方機關,始設於漢武帝時期。其名稱中「欽天」意為尊崇上天,監察天象;「欽」字代表皇帝的重視與授權。欽天監歷經各朝代,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其職責始終圍繞著天文、曆法與時憲的制定與維持。
欽天監職能
欽天監的職能主要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職能 | 説明 |
---|---|
觀測天象 | 設立天文台觀測天象,記錄星象、日月交會、氣象變化等現象 |
編製曆法 | 根據天文觀測結果編製曆法,確定歲時、節氣、時刻等 |
制定時憲 | 制定國家的時間制度,規定朝賀、祭祀、節日等重要活動的日期時間 |
推算災異 | 以天文現象推算國運興衰、災異徵兆 |
授時報刻 | 利用漏刻、圭表等儀器掌握時間,並向全國發佈時刻 |
欽天監組織結構
欽天監的組織結構隨著時代而演變,但基本架構如下:
- 監正:正官,主管天文、曆法事務
- 少監:副手,協助監正
- 博士:專業天文、曆法學者
- 丞、史:文書、行政事務人員
- 天文生、曆生:天文、曆法方面的學生
欽天監重要史事
欽天監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要事件,包括:
- 漢武帝設立欽天監: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設立欽天監,加強對天文現象的觀測與研究。
- 唐朝曆法改革:公元729年,唐玄宗下令欽天監與僧一行等學者共同修訂曆法,創制了《大衍曆》。
- 宋朝欽天監與司天台並立:北宋時期,欽天監與司天台同時存在,負責天文與時憲事務。
- 明清欽天監與西洋傳教士合作:明清時期,欽天監與來華的西洋傳教士合作,推廣西洋天文學知識。
- 民國廢除欽天監: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欽天監被廢除,其職能轉由新的天文機構承接。
欽天監對中國科學的貢獻
欽天監對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天文觀測的積累:欽天監長期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的觀測資料,為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曆法的完善:欽天監制定的曆法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提高了中國古代的計時準確性。
- 時憲制度的建立:欽天監制定的時憲制度規範了國家的時間安排,對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欽天監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促進了西方天文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 科學儀器的研製:欽天監研製了許多天文、時憲儀器,為中國古代科學儀器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延伸閲讀…
欽天監_百度百科
欽天監| 誠品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