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英語:Cape Collinson – San Ha Columbarium)公眾靈灰安置所,位於砵甸乍山北面柴灣山腳,於其座落於歌臣角道及廈街小山坡上,故以此命名。
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為樓5層骨灰安置所大樓,提供25,000個骨灰龕位,並設有輔助設施,包括載客升降機、行政辦事處、貯物室、公眾洗手間和急救室[5]。


於靈灰安置所面積範圍,所以該項目工程並包括紀念花園設施,但一併建有登山扶手電梯,導來柴灣墳場人流。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2023年3月8日宣佈編配東區哥臣角廈灰安置所10,000個標準龕位及104個大型龕位新建可續期骨灰龕位,並於3月20日4月17日接受申請[3][4]。
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為樓5層骨灰安置所大樓,提供25,000個骨灰龕位,並設有輔助設施,包括載客升降機、行政辦事處、貯物室、公眾洗手間和急救室[5]。
食環署致力推廣綠色拜祭,靈灰安置所的其中兩層壁龕範圍 (地下層一樓二樓)無煙空間,其餘壁龕樓層(一樓二樓)設有公共焚香區供市民點香拜祭。
其地下層一樓和地下層二樓提供禁龕位,其餘樓層(一樓二樓)設有公共焚香區供市民點香拜祭[5]。
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透過園林和建築設計,使其外觀周遭環境及景物融合,設施符合環保原則,避免破壞景觀,如在位置設置公共清煙環保化寶爐,集中處理焚燒冥鏹活動[6],減少空氣污染。
公眾骨灰安置內設有十三個紀念花園。


延伸閱讀…
[7]
本署為市民提供火葬及殮葬遺體和骨殖服務。
本署轄下有六個政府火葬場(位於港島哥臣角、九龍鑽石山,新界富山、葵涌、和合石以及長洲)及十二個公眾骨灰安置所(位於港島哥臣角、黃泥涌道;九龍鑽石山;新界富山、葵涌、咀、和合石,以及長洲、南丫島、坪洲和禮智園)。
公眾骨灰安置內設有十三個紀念花園。
延伸閱讀…
本署負責管理十個公眾墳場:香港墳場、掃桿埔咖啡園墳場、新九龍8號墳場(鑽石山金塔墳場)、赤柱監獄墳場、和合石墳場、長洲墳場、大澳墳場、禮智園墳場及兩個位於沙嶺墳場。
和合石墳場、長洲墳場、大澳墳場及禮智園墳場設有棺木墓地。
不過,如死者土葬方式安葬於長洲墳場、大澳墳場或禮智園墳場,申請人出示由有關鄉事委員會發出的證明信及先人法定代理人或最近親作出法定聲明文件及副本一份,證明死者是島上原居村民、居民、或為他們未成年子女,申請獲批准。
服務(改為 3 號信號時,服務於2時內恢復)黑色暴雨警告或極端天氣情況辦公時間內發出,照常服務(如黑色暴雨警告或極端天氣情況辦公時間外發出,並辦公時間完結前兩時或超過兩時取消或改為警告信號,服務於2時內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