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常門的寬度,這些實用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每次裝修或換門時,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門的尺寸問題啦!正常門的寬度其實有標準規格,但也要看是用在哪裡。一般來說,台灣常見的室內房門寬度落在75-90公分之間,這個範圍走起來最舒服,也不會佔用太多空間。不過你知道嗎?大門、浴室門和廚房門的寬度要求都不太一樣喔!
先來看看最常見的幾種門款尺寸對照表:
門類型 | 標準寬度(cm) | 常見高度(cm) | 適用場景 |
---|---|---|---|
玄關大門 | 90-120 | 210-240 | 公寓/透天厝出入口 |
室內房門 | 75-90 | 198-210 | 臥室/書房 |
浴室門 | 60-75 | 190-210 | 乾濕分離區 |
廚房推拉門 | 70-90 | 200-220 | 開放式廚房隔間 |
說到玄關大門,很多新建案現在都做到100公分以上,這樣搬傢俱真的方便很多。我家上次換沙發就是因為舊大門只有85公分,差點卡住進不來,後來師傅建議至少要留95公分才夠用。浴室門就比較特別,通常會做得窄一點,畢竟要考慮到防水門檻和空間節省,但也不能太窄,至少要讓洗衣籃能輕鬆進出。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室內門不做統一的尺寸?這其實跟台灣住宅格局有關。老房子常見的75公分寬門是配合當年走廊寬度設計的,現在新建案房間較大,做到85-90公分反而更氣派。我表姊家裝修時就把所有房門都擴到88公分,她說這樣搬床墊時就不用側著身子擠過去,連掃地機器人都能自由進出每個房間呢!
1. 台灣常見住宅大門寬度是多少?一次搞懂標準尺寸
最近好多朋友在裝修新家,常常有人問:「大門到底要做多寬才夠用?」其實台灣住宅大門的尺寸可是有學問的喔!一般來說,單扇門的標準寬度落在90-120公分之間,但實際選擇還是要考慮你家格局跟使用習慣。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尺寸規格,讓你選門不踩雷~
先說說最常見的公寓大門吧!老式公寓因為空間有限,門寬通常比較窄,大概90公分就差不多了。不過現在新建案的大門越做越寬,110-120公分算是主流尺寸,這樣搬家具比較方便,視覺上也更大氣。如果是透天厝的話,因為要考慮風水跟氣派感,很多屋主會做到150公分以上呢!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一眼看懂不同住宅類型適合的門寬:
住宅類型 | 建議門寬範圍 | 適用情況說明 |
---|---|---|
老舊公寓 | 90-100cm | 空間有限,適合單人通行 |
新建大樓 | 110-120cm | 兼顧美觀與實用性 |
透天厝 | 130-150cm | 氣派需求,方便大型家具進出 |
豪宅/別墅 | 150cm以上 | 強調門面氣勢 |
除了寬度之外,門的高度也要注意喔!台灣住宅大門高度通常落在210-240公分之間,太矮會顯得小氣,太高又可能影響結構。另外提醒大家,選門的時候別忘了量一下電梯尺寸,不然買了漂亮的大門卻進不了電梯就尷尬啦~有些社區為了整體美觀,管委會還會規定統一的門框顏色和樣式,這些細節都要事先確認清楚才行。
2. 為什麼台灣公寓大門寬度大多在90-120公分?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的居住習慣和建築法規有很大關係。首先,台灣的公寓格局普遍偏小,大門太寬會佔用太多室內空間,90-120公分剛好能平衡通行便利與空間利用率。而且這個寬度也符合輪椅進出的基本需求,算是兼顧了通用設計的概念。
說到建築法規,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雖然沒有明定大門寬度,但相關的逃生通道規範間接影響了設計。例如樓梯間寬度要求至少120公分,大門若做得比樓梯還寬就沒意義了。另外,台灣常見的傢俱尺寸也是考量重點,像沙發、冰箱這些大件物品,90公分以上的門寬搬運起來才不會卡卡的。
這裡整理幾個影響門寬的關鍵因素:
考量因素 | 具體影響 | 常見尺寸範圍 |
---|---|---|
傢俱搬運 | 冰箱、沙發等大型物品通過需求 | 90-110公分 |
無障礙設計 | 輪椅迴轉半徑需求 | 至少90公分 |
建築結構 | 樑柱位置限制門框寬度 | 配合結構調整 |
防火逃生 | 需保持逃生動線順暢 | 不窄於90公分 |
實際走訪新建案會發現,現在很多建商更傾向做到110公分,因為現代人買的家電越來越大台。像雙門冰箱寬度就快90公分了,如果大門只有剛好90公分,搬運時根本沒剩多少餘裕。不過老公寓受限於當初的建築結構,很多還是維持在傳統的90公分左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看到搬家師傅在拆冰箱門的畫面啦!
3. 裝修新手必看!如何測量現有門框寬度最準確
最近好多朋友在裝修時都遇到同一個問題:量門框寬度時總是抓不準,結果新門買回來不是太寬就是太窄,超級困擾的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小技巧,讓你第一次量門框就上手,不用再跑好幾趟建材行。
首先要知道,量門框不是隨便拿個捲尺比劃一下就好。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只量一個點,其實門框可能因為房子沉降或施工誤差,上中下的寬度會有些微差異。建議至少要量三個位置:門框頂部、中間和底部,然後取最窄的數值作為基準,這樣新門才不會卡住裝不進去。
測量時記得要把門扇打開,直接量門框本身的寬度。很多人會誤量門扇的寬度,這樣會差很多喔!工具方面,推薦使用金屬捲尺,比布尺或塑膠尺更精準。如果牆面有踢腳板或裝飾條,也要記得避開這些突出物,不然量出來的數字會比實際大。
測量位置 | 注意事項 | 常見錯誤 |
---|---|---|
門框頂部 | 站穩梯子保持安全 | 只量單一位置 |
門框中段 | 確認捲尺與地面垂直 | 誤量門扇寬度 |
門框底部 | 避開地面不平處 | 忽略踢腳板厚度 |
如果是老房子要特別小心,因為台灣很多老宅的門框會歪斜得很明顯。這時候除了基本的三點測量法,建議可以多量幾個位置,甚至用雷射水平儀輔助確認。量完記得把數字寫在牆面上,拍照存證,這樣之後選門或跟師傅溝通時才不會搞混。另外提醒大家,不同類型的門(如大門、房間門、浴室門)要求的縫隙寬度也不太一樣,購買前要先確認清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