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鹹陽市乾縣梁山唐朝墓葬,位於今陝西西安市西北方向85千米處,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依山陵建造方式。
乾陵它氣勢磅礴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唐代石刻。
主墓外,乾陵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功臣。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發生嘉靖地震,陵園完全毀掉[7][8][9]。


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工程,次年8月李治下葬,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
[2][3]神龍二年(706年)5月,唐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天葬入。
此前一年,唐中宗還赦免了武則天統治時期因為政治問題而迫害致死皇族[4],並且他們厚葬,其中包括了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三人。
除此之外,706年,乾陵加建了許王李素節、澤王李上金、義陽公主李下玉陪葬墓。
唐朝末年黃巢之,黃巢打算盜墓,於是動用了40萬大軍,挖出一條40餘米大溝,沒找到墓道口。
天祐二年(904年)正月丁丑,乾陵下宮盜焚[5],兩年後,唐朝政權滅亡。
五代十國期間,後梁崇州節度使温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只有乾陵建築而得以倖免[6]。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發生嘉靖地震,陵園完全毀掉[7][8][9]。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
1960年2月,「乾陵發掘委員會」陝西成立,經發掘確認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準備繼續發掘。
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批示。
後,國務院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目前不要挖」,乾陵發掘停止[10]。
於乾陵墓道,且發現盜洞,目前許多專家認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盜掘陵墓[11]。
乾陵陵域內分陵墓寢宮兩大部分,寢宮部分宮室制建寢,內設神座,有宮人「事死如事生」制內侍,並朔望和節日上祭。
寢宮位置史載,可能西南方邀駕宮附近。
截至2003年,61尊石像中已有36位石人身份得到確認(佔總數59%),唐西北地區安北、安西、北庭三個大都護府管理下少數民族官員以及葱嶺以西諸國部落酋長,當地有影響、有威望少數民族人物[17]。


延伸閱讀…
其四周建有包磚土闕,四邊置門,東青龍門,南朱雀門,西為白虎門,北玄武門,四門之外有包磚土闕。
外城城垣遺址位於南側第二道門闕外,走向內城城垣大體平行,兩者間距約220米,與《長安志圖·唐高宗乾陵圖》相符合,為唐代帝陵中首次發現雙重城垣。
神道長約4公里,南端前後設三道門闕,象徵長安3座宮門,3土闕隔區域分別比附長安城皇城、宮城和外郭城。
[14]
乾陵主陵利用梁山天然地形營建,梁山原有三峯,北峯,南側兩峯,東西對峙,地宮位於北峯下;神道從南二峯之前開始,第一道門闕8米土闕,是進入陵域標誌;第二道門闕建於40米南二峯上,15米,二闕之間留有瓦礫。
司馬道東側東乳峯腳下,有60朝臣祠堂遺址,有關專家《長安志圖》載狄仁傑60朝臣姓名推測,此祠堂中壁畫應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長安城大明宮內凌煙閣孫無忌24功臣畫像大體。
[14]
自此沿神道向北,兩旁現有華表、飛馬、朱雀各1,仗馬及牽馬人5,翁仲10;碑1,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記碑;碑以北為第三道門闕,從下部殘存條石基礎看,闕身附有二重子闕;門內左右排列當時臣服於唐朝外國君王石像(稱蕃酋像或蕃臣像)61座,像背面刻有國名和人名[15]。
1556年1月23日嘉靖地震[16],六十一尊雕像中有六十尊震損[15]。
截至2003年,61尊石像中已有36位石人身份得到確認(佔總數59%),唐西北地區安北、安西、北庭三個大都護府管理下少數民族官員以及葱嶺以西諸國部落酋長,當地有影響、有威望少數民族人物[17]。
延伸閱讀…
蕃臣像北面即內城南門朱雀門,門外置石獅、石人各1,[18]門內有祭祀主要建築獻殿遺址;獻殿之北地宮,高踞於陵園最北。
墓門梁山主峯東南坡中腰處,有隧道直通山腹玄宮。
隧道口條石封閉,鐵汁灌注,外夯土[14]。
於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於盛唐時期,乾陵內藏十分。
李治生前酷愛書法,臨終遺囑他收藏書字埋墓內,説王羲之絕世作《蘭亭集序》乾陵之中(另有一説是陪葬於唐太宗昭陵中)[19]。
主陵外,乾陵陵區包括17座葬有皇子、公主和大臣陪葬墓(實地勘測結果,史書記載有十六座[20]),包括:
其中,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中國歷史上有兩座號墓陵制度修建墓葬[22][23]。
截至2013年,發掘五座陪葬墓[1][18],是永泰公主墓[24]、章懷太子墓[25]、懿德太子墓[26],中書令薛元超墓,和左衞軍李行墓。
[1][18]於時代和史書失載,乾陵周圍陪葬者及其墓地不能號入座,開掘外,其餘陪葬墓墓主確定[27]。
陵墓裝飾方面,章懷太子墓中共有壁畫50餘組,面積近400平方米,畫面保存,其中包括了馬球圖作品。
永泰公主墓多是體現生前身人物,而懿德太子墓中壁畫展現是墓室主人生前地位和生活情景。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