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墓】毛澤東雙親墓最新資訊 |特色及評價 |毛主席紀念堂 |

【毛澤東墓】毛澤東雙親墓最新資訊 |特色及評價 |毛主席紀念堂 |

毛主席紀念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南側、北京中軸線上,其中安放處理保存毛澤東遺體。

該紀念堂是1976年9月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逝世後建造紀念性建築物,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管理。

其外形和美國林肯紀念堂類似。

原址中華門,1958年後拆除。

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紀念堂奠基。

1977年9月9日舉行落成典禮並外開放[1]。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

兩種石英粉燒製工藝否定了,決定四氯化硅為原料燒製石英玻璃。

毛澤東墓 Play

設前門飯店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領導小組趙鵬飛、袁鏡身、沈勃人組成,參加設計人員來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南京工學院、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遼寧省建築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設計院。

《建築學報》上總結道:“毛主席紀念堂設計方案,是來八個省市老中青設計人員進行。

後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京單位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組成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組,繼續完成了紀念堂綜合方案設計和整個工程全部設計工作。

”[2]北京玻璃總廠負責水晶棺蓋和前後堵頭的製作,上海滬玻璃廠負責水晶棺側板的製作,錦州一五五廠則負責水晶棺底板製作。

1976年10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建立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決定》發佈。

1976年10月15日,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成立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組,並建立臨時黨支部。

1976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查毛主席紀念堂方案。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成立,時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李瑞環出任總指揮。
毛澤東墓

專門成立了國務院第九辦公室(簡稱“九辦”),統籌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各項工作,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負責九辦紀念堂建設領導工作。

原北京玻璃總廠廠長肖秧、原北京市副市長韓伯平九辦成員,一起負責毛主席紀念堂設備組工作。

1976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後審定毛主席紀念堂方案,毛主席紀念堂奠基[2][3]。

時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參加了奠基儀式,併紀念堂基石培土[3]。

中央領導決定北京玻璃總廠下屬六零五廠(廠長楊光鐸)為主要場地,邀請上海、錦州、武勝石英玻璃廠,成都二零八廠石英車間工程技術人員前往北京,進行石英玻璃大板燒製驗。

分成三個試驗組分海南島、江蘇省東海縣送來水晶粉燒製及四氯化硅經氫、氧焰燒製。

兩種石英粉燒製工藝否定了,決定四氯化硅為原料燒製石英玻璃。

四氯化硅是北京化工二廠提供硅石和撫順送來熔鍊硅鐵原料硅石,鏽鋼蒸鎦塔、石英玻璃蒸鎦塔蒸鎦、精蒸鎦而成,四氯化硅純度要求達到6個9(99.9999%)以上。

製成平板後多次熔接做成大板。

1977年6月底,滬石英玻璃廠、吳涇磚瓦廠、錦州石英玻璃廠做出了石英玻璃大板。

光學專家王大珩、龔祖同指導消除玻璃板倒影。

北京化工設備廠主,北京儀器廠、上海齒輪廠協作,只用了兩個月時間,製成了中國第一台直徑四米大型真空鍍膜機,鍍膜後透光率92%提高到99%。

光學專家王大珩建議要塗一層防潮憎水膜(武漢大學化學系研發)。

採用了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生產硅膠於底座粘結,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製膠於大板粘結。

1977年2月,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召開工業學大慶會議。
毛澤東墓

1977年3月22日,毛主席紀念堂主體結構提前完成。

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紀念堂建築工程完工。

1977年6月17日,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召開總結工作、表彰進大會。

1977年7月23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公報發表。

1977年8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公報發表。

1977年8月22日,出席中共十一大代表瞻仰毛澤東遺容,同日發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公報。

2017年9月1日起毛主席紀念堂正式恢復外開放,9月2日起開放團隊預約[3]。

毛澤東墓 Play

延伸閱讀…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77年8月31日,南斯拉夫總統鐵託赴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澤東遺容。

1977年9月9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紀念堂北門廣場召開“紀念領袖和導師毛主席逝世一週年及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大會”。

此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代表後前來瞻仰,截至1977年9月26日達到16萬人[2]。

毛主席紀念堂每年會接受例行設備維護和檢修,時間十餘天。

自2009年以來,時間安排3月1日20日。

維護和檢修項目包括電器設備如空調、照明設施及其他機器設備進行維護。

1997年4月1日12月31日,毛主席紀念堂大修,重點維修下層屋面和下檐天溝,以免造成滲漏,維修期間外開放[3]。

2007年3月3日9月20日,毛主席紀念堂大修,進行建築和內部設備維修施工,施工期間外開放[4][5]。
毛澤東墓

2013年7月,有關部門毛主席紀念堂門前雕塑、屋頂和廊檐外部結構進行局部修繕;7月14日,工人開始毛主席紀念堂大門匾額上“毛主席紀念堂”六個大字噴塗金粉。

此次維修期間開放[6][3]。

2013年6月2日5日,毛主席紀念堂南北庭院路面施工,外開放。

同年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1日是週一,例行開放),系統軟件升級,毛主席紀念堂開放團隊預約[3]。

2017年3月1日8月31日,毛主席紀念堂大修,進行建築和內部設備維修施工,施工期間外開放。

此次改造施工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承建。

2017年9月1日起毛主席紀念堂正式恢復外開放,9月2日起開放團隊預約[3]。

延伸閱讀…

毛澤東雙親墓最新資訊、特色及評價

毛澤東雙親墓_百度百科

中共中央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1977年)、毛澤東誕辰90週年(1983年)、100週年(1993年)、110週年(2003年)、120週年(2013年)之際,毛主席紀念堂舉行紀念活動[1][7]。

毛主席紀念堂南側正陽門城樓,北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正陽門城樓各相距200米。

[9]
毛主席紀念堂南北長260米,東西220米,佔地面積57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867平方米。

主體建築長各105.5米,33.6米,是柱廊型正方體,坐南朝北,南北正面上方鑲嵌着刻有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題寫“毛主席紀念堂”六個金色大字漢白玉匾額。

外廊由44福建黃色方形花崗巖柱環抱,每根柱17.5米。

明柱間裝飾有廣州石灣花飾陶板,明柱通體採用青島花崗巖貼面。

屋頂有兩層玻璃飛檐,檐間鑲有葵花浮雕。

基座有兩層平台,台基4米,邊長105.5米;台幫全部採用四川大渡河畔棗紅色花崗巖砌成,四周環以北京房山漢白玉萬年青花飾欄板。

南、北門台階中間,各有兩條漢白玉垂帶,上面雕刻葵花、萬年青、臘梅、青松圖案[1][9][10]。

毛主席紀念堂南門外30面紅旗,代表全國當時行政區劃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1]。

毛主席紀念堂羣眾免費開放廳室有北大廳、瞻仰廳、南大廳,以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同志革命業績紀念室和電影廳[1][9]。

2012年,毛澤東誕辰120週年前夕(2013年毛澤東誕辰120週年),中共中央辦公廳決定毛主席紀念堂設立韶山廳、井岡山廳、遵義廳、延安廳,並四個廳內陳列反映毛澤東革命生涯中具有意義地方山水畫。

其中,遵義廳主題繪畫作品貴州省承擔,貴州省張潤生、喬任俠、王忠才、杜小牧、馬慶中、韓亞明6名畫家此創作了《遵義頌》、《雄關漫道》、《赤水紅軍渡口》、《赤水丹霞》4幅作品,並於2012年交接給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15][16]。

毛主席紀念堂有五座雕塑。

“這次創作五座雕塑,毛主席漢白玉雕刻坐像3.5米。

北門兩座羣雕每座8米、長15米,人物3.5米左右。

南門兩座,每座6米、長7米,人物3.5米左右,四座羣像60多個人物。

創作時間半年,放大製作只有2個月。

參加創作有來全國18個省市103位雕塑工作者,可以説是一次空前大會戰。

”雕塑家田金鐸、劉逢剛、葉毓山、孫家彬、盛揚、陳啓南、仇志海、王維力、蘇暉、仲兆乃、白瀾生、曹承恩、龍德輝、馬改户、郭其祥、孫紀元、陳長庚、鐵恩厚人均參加了雕塑創作。

一輩雕塑家中,劉開渠、王朝聞擔任顧問,滑田友、曾竹韶、王臨乙、王合內指導或參加製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