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説文解字】探究「洛」的字源典故:揭開《説文解字》中的漢字奧秘

【洛説文解字】探究「洛」的字源典故:揭開《説文解字》中的漢字奧秘

洛源自陝西定邊之巔,穿貫中部,入渭水之懷。或稱洛水,出左馮之界。古都洛陽,位河南之西,京華之地,九朝之蜕。白馬寺之古,龍門之勝,令人流連。中原重鎮,隴焦之交,繁華之都。晉代之賦,洛陽紙貴,今曰長安扇貴。昔日之盛,不減今時。

洛河,一名北洛水,發源於陝西定邊,沿途流經志丹、洛川等地,最終注入渭河,是陝西省境內僅次於渭河的第二大水系。

洛説文解字 Play

古籍《説文解字》記載:「洛,水名,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東南入渭。」洛水一詞最早見於《春秋·説題辭》,「洛」指「繹」,寓意流水光輝照耀。

在歷史上,洛水流域曾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河南省洛陽市,古稱洛邑,為九朝古都,文化底藴深厚。白馬寺和龍門石窟均位於洛陽轄區,分別是中國佛教祖庭和三大石窟之一。除此之外,洛水流域還曾是中國書法發展的重要沃土,著名的「洛陽紙貴」典故便與洛水有關。

洛説文解字

洛水 起源 流經 入海
北洛河 陝西定邊縣白於山 志丹、洛川、蒲城 渭河

洛説文解字

「洛説文解字」為東漢許慎所撰之《説文解字》中記載洛水之解説,其文僅有數十字,然其中深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讀音 解説
ㄌㄨㄛˋ 河名,水名
ㄌㄨㄛˋ 犧牲

一、水名

按《説文解字》,洛水出河南嵩山,流過洛陽、偃師等地,最後匯入黃河。洛水自古以來便被視為聖水,傳説伏羲氏、禹帝等上古聖王均曾於洛水祭祀。洛水流域亦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其上游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見證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燦爛。

二、犧牲

許慎在《説文解字》中將「洛」字與「犧牲」聯繫起來,認為「洛」有「犧牲」之意。此説法源於上古祭祀禮儀,以龜甲或牛羊等牲畜作為祭品,祈求神靈庇佑或消災解厄。洛水因其神聖地位,常被用於祭祀儀式,因此「洛」字遂兼有「犧牲」之義。

三、文化意涵

「洛説文解字」中的「洛」字,不只是一個地名或祭祀用詞,更藴含著豐富的文化意涵:

  • 中華文明發祥:洛水流域為中華文明的搖籃,孕育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輝煌文明,為後世中國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 聖水崇拜:洛水被視為聖水,承載著古人對神靈的敬畏與祈求,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象徵。
  • 祭祀禮儀:洛水與祭祀文化息息相關,其「犧牲」之意反映了上古時代人神互動的思維。

四、後世影響

「洛説文解字」中的「洛」字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