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者,易之門户,眾卦父母。
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
覆冒陰陽道,尤工禦者,準繩墨,執禦轡,規距,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律曆紀。
〈金丹之道,一《》道。
《》道以乾坤為父母,丹道以乾坤爐鼎。
有父母,然後有男女。
有男女,陽交感,造化於中,生生不息。
有爐鼎,然後採藥物。
有藥物,而水火烹煎,革故鼎新,複歸本真。
《參同》乾、坤、坎、離四卦綱領者,蓋乾坤者,《》門户,眾卦父母。
《周易》乾坤為六十四卦首,故為《》門户。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凡陽爻屬乾,凡陰爻屬坤。
陰陽交錯,雖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總是乾坤二卦,一陰一陽,變化所出,故乾坤眾卦父母。
此注契文「乾剛坤柔,配合包。
陽稟受,雌雄。
造化,精氣乃」一段義。
精氣舒而造化行,六十四卦是矣。
坎離者,乾坤繼體,內藏乾坤陰陽中正氣,代乾坤而行造化。
為六十四卦匡廓者,周圍謂。
廓者,空大包廓之謂。
周圍,無物範圍之中。
此注契文「坎離冠首,光映垂敷。
賞罰分明,或昏或明,順寒暑節,而昏明有時,進退,一喜一怒,效仁義爻,而喜怒得,生殺有道。


運轂軸者,軸車軸,轂輪轂。
軸所以載車,主靜;轂所以行車,主動。
《》乾坤體,如車軸;坎離為,如轂輪。
運轂正軸。
體離用,不離體。
牝牡四卦,即乾、坤、坎、離四卦。
乾牡坤牝,坎牡離牝也。
橐籥者,橐,兩頭開,物屬陰者牝;籥有底,一頭開,物屬陽者牡。
橐所以包物,籥所以通氣。
乾坤坎離四卦,牝象陰之成物;牡象陽之生物。
覆冒陰陽道,如橐包物,籥通氣。
覆冒者,統攝謂。
蓋《》乾坤體,坎離為,即統攝陰陽造化全功。
乾坤坎離四卦,猶工人繩墨而規矩,猶禦者執禦轡而隨軌轍,處中以制外,其餘六十卦,四卦動靜之中,如律曆一紀序,自然而然矣。
此注契文「四者,徑入無。
六十卦周,張布輿」一段義。
修道者,能以體,中正,處中以制外,化裁推行,變通不拘,吾身自有一部《》理。
而六十四卦,即方寸之中,橐籥陽道,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四時合序,與鬼神合吉凶,有何大丹結、大道不成乎?〉
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六十,柔有表裏。
朔旦屯值事,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之序。
,終則復更始,日月期度,動靜有早晚。
春夏內體,從子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
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上言乾坤坎離,覆冒陰陽道,其數於律曆紀矣。
夫律應一月,紀應一歲。
一年三百六十日,行卦三百六十爻,其餘二十四爻,屬於四卦。
爻盡,周而復始。
一月五六三十日,經緯卦象,奉日而運。
一日兩卦,三十日,六十卦。
其餘四卦,即乾坤坎離。
乾坤坎離,所以運動六十卦,卦氣列。
一月前十五日陽,;後十五日陰,柔。
陽生於前,裏;陰生於後,表,是六十卦,統三十日,三陰三陽,相為表裏。
一日晝夜,各行一卦。
每月朔旦行卦,晝則屯卦值事,夜蒙卦值事。
晝夜兩卦十二爻,一時一爻;十二時,十二爻。
如是行去,三十日,共行三百六十爻。
始於屯蒙,終於既,終則複始。
此注契文「屯以子申,蒙用寅戌。
餘六十卦,各自有日」一段義。
人者,默通造化,暗合陰陽,日月期度,當動方動,靜方靜,,不失其時。
一日有早晚,進陽即進陽,如春夏內體,從子辰巳,而行六陽卦。
時當用即陰,如秋冬當外運,自午訖戌亥,而運六陰卦。
當賞而賞,應春生氣;當罰而罰,應秋之殺氣。
當昏而昏,收斂陽氣應寒;當明而明,振發陽氣應暑。
一賞一罰,應春秋氣,而刑德皆。
賞罰分明,或昏或明,順寒暑節,而昏明有時,進退,一喜一怒,效仁義爻,而喜怒得,生殺有道。
如是應、五行順,而丹道之能事畢矣。
蓋丹道所以和四象,攢五行。
四象和,五行攢,丹頭得,從此進腳步,大道可冀矣。
〉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者,乾坤象;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易謂坎離。
坎離者,乾坤二。
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上下。
〈天地者,乾坤法象。
乾坤者,天地性情。
太易乾上坤下定位,是天位乎上,地位下,一陰一陽,配合造化內,而《》道,即行於天地之中矣。
《》者,上日下月成字,取其日月上下來往。
月者,坎象;日者,離象。
坎中實,取象月中有兔,離中,取象日中有烏。
坎離者,乾坤繼體。
乾坤相交,乾之一爻,入於坤腹,坤實成坎;坤之一爻,入於乾體,乾虛成離。
離者,乾繼體;坎者,坤之繼體。
離中陰,乃坤家中陰;坎中陽,乃乾家中正之陽。
坎離具乾坤中正之德,代乾坤而施為,象天地無為,日月變動。
是坎離者,乃乾坤二用。
坎離取象為日月,則《》坎離,即日月。
坎月魄盈虧,一月一周天;離之日魄南北,一年一周天。
坎離二用,無之位,周流於東西南北,上下六虛空廓之處,,止。
一上一下,法。
《周易》乾坤首、坎離中、既濟未濟終者,是承天地造化,日月來上下運用。
此注契文「《》行周流,屈伸反復。
幽潛淪匿,變化於中。
包囊萬物,道紀綱」一段義。
修道者,能明此中義,乾坤爐鼎,坎離為藥物,,俱歸中正,天關在手,地軸心,可以動,可以靜,可以動中靜,可以靜中動,可以動靜無礙,渾然天理,一氣流行矣。
〉
易者,象。
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紀,五六三十度,度復更始。
窮神知化,陽往來,輻輳而輪轉,出入卷舒。
有三百八十四爻。
爻摘符,符謂六十四卦。
晦至朔旦,震來受符。
當斯之際,天地媾其精,日月撢持。
雄陽播玄施,雌陰化黃包。
相交接,權輿樹根基。
經營養鄞鄂,凝神成軀。
眾夫蹈出,蝡動。
〈上言坎離二用,周流六虛而行《》。
蓋《》者,陰陽造化象。
《系辭》傳日:「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日月者,天地間顯而易見之大象。
雖凡夫俗子,皆知此日月來,盈虧消長。
即蠢動含靈物,由此道而生。


延伸閱讀…
若無師指,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者,日月來盈虧消長機,潛暗,神化不測。
日,一年一周天,分春夏秋冬四季,應木、火、金、水四氣。
每季有土十八日,和合四象。
四季,晝夜,乃五行精氣,故日日合五行精。
月,一月一周天,每月日一會,一年十二會。
每月有弦望晦朔,承日光而進退。
六月夜長,六月夜,應律呂成十二月之一紀,故曰「月受六律紀」。
每月五日一侯,六侯。
一侯五度,六侯共合三十度,為三十日,度盡而晦,晦而複始。
積日而月,積月而歲。
萬物春生夏長,秋斂冬藏,日月神化功。
神者,日月合一神。
化者,日月往來化。
萬物非神不生,非化不成,一而神,兩而化。
惟其神,所以能化;惟其化,所以能神。
能神能化,所以神化不測。
人能其一如何神,即知兩之如何化。
陽往陰來,往陽來,如輻輳輪轉,無有停息,即一神。
陽氣出而萬物氣,陽氣入而萬物氣卷。
出入卷舒,變化,此兩化。
一神兩化,行三百六十日一歲運。
《》有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六十日之期。
其餘二十四爻,以備乾、坤、坎、離四卦數,三百六十之內。
爻摘符者,一爻三符,一日行兩卦,有三十六符;一月六十卦,共有一千零八十符。
合乾、坤、坎、離四卦,共該一千一百五十二符。
每月晦朔之間,子時一符之中,陰極生陽,坤中孕震。
當斯時,天地媾精,乾坤合體,日月撢持,坎離相濟。
雄陽播玄施,動以;雌陰化黃包,靜以滋養。
混混沌沌,此接彼交。
陰陽二氣,凝結一瑰,如造權作輿,以為衡車根基。
造衡者,先造權,權就而衡依權,造作方有準。
造車者,先造輿,輿成而車依輿,造作方有規矩。
權輿者,車衡根基。
震陽者,造化根基。
根基已立,一氣經營變化,元而有,先養內鄞鄂,著,凝神成軀,後成外形象。
經營養鄞鄂者,如月光晦朔方受符。
凝神以成軀者,如月光初三方顯象。
此日月交會,月受日精,生光道。
是道,生生道,生人生物,是此道。
故曰「眾夫蹈出,蝡動」。
《系辭》傳曰:「天地氤氲,萬物化醇。
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天地間屬陽者,男,屬陰者,女。
男女媾精,眾夫皆蹈此道而出。
即蠢動含靈物,由此道而生。
延伸閱讀…
舉日月相交道,而具陰陽氣,可以類推而知。
此注契中「幽潛淪匿,變化於中。
包囊萬物,道綱紀。
無制有,器用者空」一段義。
〉
於是仲尼贊鴻濛,乾坤德洞虛,稽元皇,關睢建始初,冠婚炁紐,元年乃芽滋。
聖人虛生,上觀顯天符。
天符有進退,屈伸應時。
〈上言陰陽交接,無中生有,知陰陽不合而無生氣。
《中庸》謂:「君子道,造端乎夫婦。
」蓋夫婦道,即君子造道之端,故道費而隱。
雖夫婦愚,可以與知焉。
夫婦不肖,可以能行焉。
及其,察乎天地,其無外,其無內,天地之間,是道氣。
而夫婦,而天地,總不出此一陰一陽相合道。
昔宣聖贊《》而首乾坤,贊鴻濛。
上乾下坤,其中洞,一氣渾然,生物道,即是鴻濛。
刪詩而首關雎,稽元皇。
男冠女婚,其氣相紐,陰陽合一,生機芽滋,號曰元年。
鴻濛者,造化竅。
元皇元年者,造化始。
乾坤合德,即是鴻濛。
男女合情,自有芽滋。
示人陰陽並用之理耳。
蓋聖人虛生於世,成己成物,願人人聖賢,個個了性命。
觀天符,顯露陰陽進退屈伸機。
如先天卦,離左坎右,震一陽,兑二陽,乾三陽,左而進伸;巽一陰,艮二陰,坤三陰,自右而退屈。
如後天卦,乾坎艮,三陽進伸於東北;巽離坤兑,三陰退屈於西南,此顯天符之事。
天符千變萬化,總不離陰陽配合道。
此注契文「故推消息,坎離沒亡」「原理徵」一段義。
故易統天心,復卦建始萌,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
消息應鐘律,升降據鬥樞。
三日出為,震庚受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繩。
十五乾體,盛滿甲東方。
蟾蜍兔魄,日月炁雙,蟾蜍視卦節,兔者吐生光。
七八道訖,下降,十六轉受統,巽辛見,艮值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
節盡相禪,繼體復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
七八數十五,九六相應,四者合三十,陽炁索滅藏。
象彼仲冬節,草木摧傷。
佐陽詰賈旅,人君深自藏。
象時順節令,閉口不用談。
天道甚浩,太玄無形容,不可覩,匡廓以消亡。
謬誤失事緒,言自敗傷。
敍斯四象,曉後生盲。
〉
〈上言天符有進退屈伸應時道。
應時而進退屈伸,天心運用,故易理變化,內統天心。
天心無形無象,不可見,陰陽交感,一點生機虛無中露出,而始足以見。
《》複卦象傳曰:「複其見天地心乎?」複者,陰極陽生,坤中孕震,陽氣始萌,節為十一月,建子。
震之一陽,乾宮來,乃乾繼體,乾長子。
乾父,故曰長子繼父體。
震之一陽,生於純坤之下,坤為母,故曰因母立兆基。
兆者,始。
基者,本。
陰極陽生,乾坤相交,中有物,杳冥中有精,生機於此兆始返本。
此生機即是天心,即是震之一陽。
因其無物藉此而生,故謂生機;因其陰陽交感之中而現,故謂天心;因其靜極而後動,故謂震。
其實生機,震陽,總是天心。
這個天心,不有,無時。
然處處有,時時,人難測度,故不見。
當十一月建子,萬物地中萌芽,人皆知其生機動,故可見耳。
曰天心者,陰中生出之陽。
曰天地心者,陰陽交感之處方現。
其實天地心,天心總是,不過方現生論之耳。
這個天心生機,生生無窮,其消息升降,《》理統。
消息應鐘律,升降據鬥樞者,如月建子一陽生,卦複,律應黃鐘,鬥樞指子;建醜二陽生,卦臨,律應呂,鬥樞指醜之類是。
六陰六陽十二卦,統十二月,應十二律,據鬥樞所指十二位元,十二月陰陽消息升降,鬥樞旋轉,天心變化。
而《》之六陰六陽卦統之,非《》統天心乎?以上注契文「朔旦複」「歸乎坤元」一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