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的屋瓦奧秘
朋友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日本建築的屋瓦世界。這些獨特的屋頂元素不僅美觀,而且具有重要的實用功能。


日本屋瓦種類繁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裝飾瓦可分為三類:脊瓦、棟瓦和簷瓦。脊瓦裝飾屋頂最高處,有鯱瓦、鴟尾和鳳凰等形式,象徵防護和好運。棟瓦位於屋脊末端,有鬼瓦、鬼板、獅子口和鳥衾等樣式。簷瓦則安裝在屋簷處,包括軒丸瓦、隅丸瓦和掛瓦。
除了美化之外,裝飾瓦還具有防水功能。它們用於遮蓋屋頂邊緣,防止水滲透屋內。留蓋是一種特殊的裝飾瓦,用於掩蓋固定軒丸瓦和隅丸瓦的釘子,進一步提高防水性。
屋瓦自古以來就用於建築中,其歷史可追溯至中國西周時期。傳入日本後,屋瓦技術不斷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日本風格。歐洲的屋瓦使用則始於希臘時代,後遍佈歐亞大陸。
陶瓷屋瓦因其防水性、耐火性、隔熱性和隔音性而成為理想的建築材料。其集水導水設計和光滑釉料使吸水率極低,有效防漏。高温燒製使屋瓦具有極高的耐火性,防範火災。屋底的通氣空間和釉面反射日光,則確保了夏季的隔熱和冬季的保温。
歐洲冷冽的環境中,東億屋瓦經過嚴格的耐寒試驗,品質卓越。而亞洲多颱的區域,東億屋瓦採用高密度原材料和相扣設計,能承受強風的考驗。此外,陶瓷瓦的重量賦予其出色的隔音效果,降低了降雨等噪音的影響。
留蓋瓦:屋頂上的文化瑰寶
留蓋瓦,又稱「孟瓦」,是一種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的屋瓦,特徵是其上半部凸出,呈蓋狀,故稱之為「留蓋瓦」。它普遍用於傳統中式建築中,作為屋頂的覆蓋材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留蓋瓦的歷史演變
朝代 | 留蓋瓦特徵 |
---|---|
西周 | 出現最早的瓦類,但未具備留蓋部分,稱作「板瓦」和「筒瓦」 |
春秋戰國 | 開始出現留蓋部分,但形狀較小、不規則 |
秦漢 | 留蓋部分逐漸變大,瓦身較長 |
魏晉南北朝 | 留蓋瓦造型成熟,開始盛行於建築中 |
唐宋 | 留蓋瓦發展到鼎盛時期,形制多樣,裝飾華麗 |
明清 | 留蓋瓦使用廣泛,普及於民宅和宮殿等建築中 |
留蓋瓦的建築作用
留蓋瓦的主要建築作用包括:
- 排水: 留蓋部分的凸出構造可以有效引導雨水流向兩側的瓦溝,防止積水造成屋頂漏水。
- 通風: 留蓋瓦之間留有通風孔,可以促進屋頂內外空氣流通,降低屋內温度。
- 隔熱: 留蓋瓦的結構形成一層空氣層,可以阻擋陽光直接照射屋頂,起到隔熱保温的作用。
- 裝飾: 留蓋瓦往往帶有精美的紋飾和釉色,不僅具有實用價值,也提升了建築的整體美觀性。
留蓋瓦的製作工藝
傳統的留蓋瓦製作工藝複雜,大致可分為以下步驟:
- 選料: 選擇質地堅硬、黏性好的粘土作為原料。
- 採泥: 將粘土採集出來,並進行加工處理,去除雜質。
- 製坯: 將粘土塑形為瓦坯,包括底瓦、上瓦和留蓋部分。
- 乾燥: 將瓦坯放置於陰涼處自然乾燥,避免陽光暴曬導致開裂。
- 燒制: 將乾燥後的瓦坯放入窯爐中進行燒制,温度控制在1000-1300℃之間。
- 上釉: 部分留蓋瓦會在燒制後上釉,以提高其光澤度和耐候性。
留蓋瓦在現代建築中的應用
雖然傳統中式建築中逐漸減少,但留蓋瓦在現代建築中仍然有着廣泛的應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文化傳承: 留蓋瓦承載着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精髓,在景觀園林、仿古建築等領域有着重要的應用價值。
- 節能環保: 留蓋瓦的通風隔熱性能優良,可以有效降低建築的能耗,符合現代建築的綠色環保理念。
- 美觀耐用: 留蓋瓦獨特的造型和質感,可以提升建築的視覺美感和使用壽命。
結語
留蓋瓦作為一種傳統的屋頂材料,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建築技術,在中國建築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也體現着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與美學追求。時至今日,留蓋瓦仍然在現代建築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成為傳承文化和創新設計的橋樑。
延伸閲讀…
日本傳統建築的裝飾瓦之美(上) – 戀京成癮手札
留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