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指科舉考試考中,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只用於殿試前三名:狀元, 榜眼 ,探花。
“登科”指科舉時代應考人錄取,稱“登第”。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進士是科舉考試功名。
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明清時期,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
“及第”和“登科”可以表示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中了進士。
馬有千里程,無騎不能;人有沖天志,非運不能通。
殿試之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省稱及第,另外有狀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稱謂。
“及第”表示一甲三名,三個人。
“登科”表示科舉考試應試中選,考中進士。
一甲、二甲、三甲可以“登科”表示。
1、唐·韓愈《祠部陸員外書》:“其後一二年,及第者,赫然有聲。
”釋:那後一兩年,參與科舉考試中選人,是顯赫有聲望。
2、宋·高承《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及第》:“漢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謂第,隋唐以來,進士諸科,有及第目。
”釋:漢朝選取進士,投射策問中選了,稱第,隋唐以來,進士各科,有及第科目。
1、唐·裴説 《見王貞白》詩:“共賀登科後,明宣入紫宸。
”釋:一起祝賀中選以後,宣召進了紫宸殿。
2、宋·司馬光 《送崔尉官巢縣》詩:“登科如拾遺,舉步歘千里。
”釋:登科路上撿到失物,一步千里。
3、宋·沈括 《夢溪筆談·》:“吳人鄭夷甫少年登科,有美才。
”釋:吳國人鄭夷甫年少中進士,有出色才學。
“及第”意思是科舉考試考中,和“登科”意思一樣,但是明清時期,“及第”只用於表示殿試前三名。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
馬有千里程,無騎不能;人有沖天志,非運不能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不能移。
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釣於渭水。
顏淵命,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是之輩。
堯帝明聖,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孝子。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縣吏。
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卧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有萬裏江山。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無封;馮唐有乘龍,一生遇。
韓信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時衰,死於陰人手。
有而後,有老壯而少衰。
腹文章,髮中;疏學,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招夫;郎君,反配粗醜婦。
蛟龍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衣服雖破,常存儀禮;面帶,每抱懷安量。
時遭遇,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揚眉吐氣。
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貧寒肌體。
夫婦和,而義不分。
延伸閱讀…
注福注祿,命裏安排定,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卿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非我不棄。
今居朝堂,官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杖,有斬鄙吝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
人道我貴,非我能,此乃時、運、命。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不可自欺,聽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版本一) (天地有常用,日月,四時有,鬼神。
天有寶,日月星辰。
地有寶,五穀金銀。
家有寶,孝子賢孫。
國有寶,。
合天道,則天府鑑臨。
合地道,則地府消愆。
合人道,則民用和睦。
三道既合,禍去福來。
天地和,萬物生。
地道和,萬物興。
父子和,而家有濟。
夫婦和,而義不分。
延伸閱讀…
時勢不可盡倚,不可盡欺,世事翻來覆去,週而復始。
餘者,居洛陽時,投僧寺,夜宿破窯。
布衣不能遮其體,饘粥不能充其飢。
上人嫌,下人憎,皆言餘之賤,餘曰:,乃時,運,命。
餘後登高及第,入中書,官極品,位列三公,思衣有綺羅千箱,思食有百味珍饈,有撻百僚杖,有斬佞臣劍,出則壯士執鞭,入佳人,廩有餘粟,庫有餘財,人皆言餘之貴,餘曰:,乃時,運,命。
蛟龍遇,暫居雲霧之間。
君子失時,屈守小人之下。
命運未通,愚人輕棄。
時運到,小人欺凌。
初貧君子,自怨骨格風流。
乍富小人,脱俗人體態。
生平結交結心,莫論。
得千金,而貴,得人一語,而勝千金。
吾悼追無恨人,富貴當長保守, 蘇秦遇,歸家時,父母憎,兄弟惡,嫂不下璣,妻願炊,然衣錦歸故里,馬壯人強,螢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階傾己顧,蘇秦本是舊蘇秦,昔日何陳今何親。
自家骨肉如此,何況區區陌路人,抑。
文章冠世,孔子尚厄於陳邦。
武略超羣,太公釣於渭水。
顏回命短,是兇暴之徒。
盜柘年,自非賢良之輩。
帝堯天聖,養不肖男。
瞽叟頑囂,反生孝子。
甘羅十二為宰相,買臣五十作公卿。
晏嬰身長五尺,封齊國宰相。
韓信力無縛雞,立漢朝賢臣,遇之時,口無一日甕飧,及至興通,身受齊王印,嚇燕取趙,統百萬雄兵,時休,卒於陰人毒手。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無封。
馮唐有安邦志,一世無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