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之間運動變化,相生是指它們之間滋生、促進關係,剋是指它們間制約關係。
相生相剋即使它們之間構成系統自我調節機制,是內部運行規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由此循環復,生生不息;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關係,母子關係。
木為例,克我者金,金為木“所不勝”,我克者土,土為木之“所勝”。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温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石裏,依附着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氣(金氣)温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可變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温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五行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剋關係中,任何一行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面關係,“所勝”、“所不勝”關係。
克我者“所不勝”,我克者“所勝”。
木為例,克我者金,金為木“所不勝”,我克者土,土為木之“所勝”。
其它四行,以此類推。
五行相生之中,同時寓有相剋,剋之中,同時寓有相生。
這是自然界運動變化規律。
如果只有相生而無相剋,不能保持發展;有剋而無生,萬物會有生化。
所以相生,剋是一切事物維持兩個不可缺少條件。
只有在相互作用,協調基礎上,才能促進事物生化不息。
例如,木能克土,但土能生金制木。
因此,這種情況下,土雖克,但並會發生衰。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強金得水,方挫其。


延伸閱讀…
古人五行相生寓有剋和五行剋寓有生這種內聯繫,名曰“五行制化”。
眾勝寡,故水勝火。
精勝堅,故火勝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
實勝,故土勝水。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強金得水,方挫其。
延伸閱讀…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砍折。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火:得水,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見銷熔。
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水得木,方泄其勢。
相生相剋,是漢語成語,本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間促進制約;後用以附會解釋男女婚姻或社會人際關係。
例句有“五行相生相剋,本來是現象導引出來,它原始觀點並非唯心胡謅”。
[1]該成語出自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十六“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剋”。
用作謂語、定語、定語,於書面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