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人生三重界的詩意與故事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人生三重界的詩意與故事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佛家的三重境界道出了人生觀察事物的轉變。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則以三重境界來詮釋參禪的層次。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入社會時,純潔無瑕,對世界充滿好奇,以童真的眼光看待一切。萬事萬物都還原成原貌,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人生三重境界

佛家論人生三重境界,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三重境界,恰如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所言,乃參禪之三重境界:“初參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悟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此中玄機,意在人生閲歷之豐富,使人對世界之看法漸趨深刻。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Play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時,人心純淨,初涉世間,萬物皆新,以童真之眼觀之,所見即為所識,山為山,水為水。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年歲漸長,世事繁蕪,心境生變,眼見非真實,紅塵多誘惑,潛規則複雜,黑白混淆,是非難辨,好人無好報,惡人得善終。處於此間,人心所感,莫不激憤、不平、憂慮、疑問、警惕,世事複雜,人心所思,亦是複雜。常人或迷失於此,山非山,水非水,如霧裏看花。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閲歷積累後的返璞歸真,是大智若愚的體現。思想境界提升,對世界的理解具立體感,雖見事物多面,但洞察透徹,視野開闊。智慧之人,不與不同角度之人爭吵,因每個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表達方式自有差異,不論意見是否相近,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汲取。

因此,人生三重境界,乃是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對世界的認知變化,從單純到複雜,最終又回到一種超越複雜的簡單,這是心智成熟的標誌,也是人生修行的境界。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這句話表達了人們對於事物本質的觀察和領悟。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所淹沒,而容易迷失自我。然而,回歸本源,重新思考事物的本質,卻是我們重拾內在平靜和智慧的關鍵。

看山還是山,意味著要識別和瞭解事物的真實形態。眼見世間萬物,我們應該以冷靜的態度去觀察,不被表面的表象所迷惑。山,不只是高聳入雲的山峯,它是一種力量和永恆的象徵。藉由對山的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體會到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在不斷成長和超越中獲得力量。

看水還是水,則是要認識事物的流動和變化。水,是一種柔軟而有力的元素,它可以融合萬物,也可以改變形態。當我們用心觀察水流,我們會發現其中的智慧和生命力。水讓我們明白,事物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和轉化中存在。同樣地,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變動和挑戰時,應保持活潑和靈活的態度。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這句話是對人們思考和觀察能力的一個提醒。它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求我們深入思考和瞭解事物的本質。不論是面對山川,還是與水共處,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感受和體驗,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發。

在這個忙碌和表面的社會裡,我們不妨停下腳步,回歸本源,重新思考和感悟「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的真正含義。這樣做,我們將能夠超越物質的束縛,達到內心的寧靜和智慧。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這句話如同一道風景線,引領我們通往內心的寶藏。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只要保持一顆純真和開放的心,我們將能夠在喧囂和紛擾中找到內在的寂靜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