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説故事,或者憶往事,八十二歲黃春明話匣子一開,有生龍活虎氣流滾滾而生,聽著聽著出神了……。
訪問那天,逸興遄飛大師書架上抽出一疊《看海日子》續集手稿,是,妓女白梅故事他寫好了續篇,有緣人影像來延續那有獨特台灣味「看海」故事。
不過後來看到片子時,《看海日子》電影版口白統統捨棄台語口,改用國語,那時我心情過,感到無法,像是換成用國語念「閹雞嬸」,整個感覺。
我是念初中時因為王賢春老師啟蒙,開始文寫作,坦白説,我認為當年這些任何目的而助人貴人才,「黃春明」並。
我拒絕事情還很多,以前戒嚴時期,人要出國,那時聶華苓愛荷華大學設置國際寫作班,邀請很多台灣作家前去,聶華苓前後邀請我四次,我願意前往。
有次遇到聶華苓,她抱怨我愛耍大牌,我不是想要耍大牌,而是看到很多參加愛荷華寫作班作家回國後,印製標榜參愛荷華寫作班名片,或是言談間三不五時提起美國如何如何,我心裡是會嚮前往美國參加寫作班,但我喜歡作家回國後自我吹捧態度。
你説一九八三年改編搬上銀幕,從《看海日子》到《兒子大玩偶》,受到高度評價,你怎麼看自己作品改編電影?我想走電影路,導演王童拍《看海日子》時,我開玩笑要助理,協助團隊尋找場景。
不過後來看到片子時,《看海日子》電影版口白統統捨棄台語口,改用國語,那時我心情過,感到無法,像是換成用國語念「閹雞嬸」,整個感覺。
坦白説,純粹用國語文邏輯來寫説,文字敍述、獨白、動作,外省人讀得懂,但本地人一讀,會覺得缺了屬於本土色彩味道。
當初撰寫説時,我了留住本土味,多方調整修飾,希望只懂國語人能看懂、本地人能迅速抓住文字裡台灣味;但這種口白可以呈現台灣味,到了電影後不見了,我想,只要有看過電影,説後,應該發現這方面缺點。
如果説到我意改編,應該萬仁導演《蘋果滋味》,有可能是當初《蘋》説寫法有短短的分場,和劇場綱接近;,侯孝賢改編《兒子大玩偶》。
我重視鏡頭語言,看電影時這一塊,《看海日子》中,白梅抱著小孩鏡頭馬上轉到嫖客三次脱衣鏡頭,我無法理解,什麼會小孩聯想到肉體的慾望?有,脱三次衣服意義哪?後來我問導演,他説是看到一部法國藝術片《》,裡面有個女溺水後打撈三次場景,複來描述人生無法挽救,但這塊《看海日子》裡,我覺得奇怪。
全家吃穿,那一項跟不上人家?要不是我這個爛貨,你們有今天?」[3]
一日,白玫火車上遇到昔日姊妹茵茵(蘇明明飾)。
延伸閱讀…
女主角白玫(陸小芬飾)寄養別人家中,白玫養父她賣到南方澳漁港私娼寮妓女,「十四歲中壢窯子裡,墊著小凳子站門內叫阿兵哥日子」。
後來養母家境轉後,己家聲譽及聘金希望白玫嫁人,但白玫不肯;養母罵她是「爛貨」,白玫反譏她説:「是,我是爛貨,十四年前你們出賣爛貨。
想想看:那時候你們家裡六口人生活是怎麼過?現在是怎麼過?現在你們有房子住了,裕成畢業了、結婚了,裕福讀高中,阿惠嫁了。
全家吃穿,那一項跟不上人家?要不是我這個爛貨,你們有今天?」[3]
一日,白玫火車上遇到昔日姊妹茵茵(蘇明明飾)。
延伸閱讀…
卸下職業婦女身分茵茵,遵照父權社會殷殷盼望,嫁給了體貼少校,並育有一子魯延。
一家模樣,讓白玫突然想當起母親來。
後來玫跟一位恩客——漁人阿榕(馬如風飾)——借種懷一子後,離開該地。
阿榕不告而別後白玫,回到親生母親故鄉。
白玫到達當地後,該村落開放了公地放領使村民擁有土地,並建議村民控制地瓜銷售量來提高價格好事,爾後當地村民認為這些好事是玫帶運。
正月,白玫終於要生產了,生產並順利,但醫生是夾子嬰兒順利產出,是一名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