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説「生者大」,喪禮不僅習俗多、禁忌多,有人參加喪禮時,因為「瞻仰遺容」階段惹生者生氣,一病大半年,後發現背上做了1個「記號」! 民俗專家翁日前《新聞挖挖哇》節目中分享鄰居親身經歷,有一名年女子電子工廠工作,她臉色生病,公司請一名歐巴桑領班負責教她。
結果半年後女子突然生,這名領班公司要求代表出席喪禮,儘管她願意,但身為女孩主管只得出席致意。
👉《2024 磁場測驗》,測出你磁場引力香港人選擇於殯儀館舉行喪禮,部份人士會選擇殮房直接出殯。
故先人需有年過六十或以上膝下有兒女,才可穿傳統壽衣。


以下是一些問及有關習俗和禁忌類別:-有什麼法事/儀式普遍和當中是什麼?道教 – 普遍殯儀宗教儀式,人熟悉儀式有破地獄、擔幡買水, 坐蓮花,會燒一些紙紮用品,以求「陰安陽樂」。
佛教 – 人熟悉儀式有上貢,目的超渡先人,儘快輪迴。
天主教 – 會講道,奉香,唱詩歌,祈禱,目的是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基督教 – 會講道,唱詩歌,祈禱,目的與天主教一樣,是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人去世是否要穿上「壽衣」?中國人傳統觀念,統稱年過六十或以上方稱為有壽。
故先人需有年過六十或以上膝下有兒女,才可穿傳統壽衣。
而但凡未夠六十而仙逝者,只能穿上生前喜愛衣服,壽衣量衹能陪葬。
現時以結了婚人稱成人,假若身故,亦可穿上傳統壽衣出殯。
傳統壽衣是闊袍大袖,因為寓意「鬆鬆動動」,認為如果壽衣,寓意後人財政會絀。
壽衣是沒有口袋,相傳認為這代表先人帶走陽間財富和福氣。
不過隨著時代轉變,宗教各有不同,很多離世人,例如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者,其家屬反而為死者揀選生前喜歡衣服穿著。
就算跟回傳統做法,會多買一套壽衣用作陪葬。
喪葬習俗中「入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儀式及要迴避人有哪些?入殮中殮殮有什麼差異?所有關於入殮儀式、流程、參加人員、衣服大小習俗,冬瓜行旅一次解答!「入殮」,俗稱「入木」,是台灣喪禮習俗中一個儀式環節,話一點解釋,「將逝者遺體處理後放入棺材內」這個動作,但其實裡頭學問很多,要講話,入殮分為殮殮,大小殮會地區有些微差異,以下儀式流程。


延伸閱讀…
現時傳統喪禮做法,會於守夜當日四點鐘安排主人家到達靈堂,主人家到達後首要穿上孝服,堂棺會先人上三支大香及一對蠟燭。
喃嘸師傅會寫祭文、皇榜及路票後,會進行開路儀式。
開路後主人家可向先人上香致祭。
喃嘸師傅六時多會開壇念做法事超度先人。
現時香港會通宵守夜,喃嘸師傅法事完成後會離開靈堂。
但有少數人跟隨傳統鄉例習俗守靈過夜直至第二天殮出殯。
喪葬習俗中「入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儀式及要迴避人有哪些?入殮中殮殮有什麼差異?所有關於入殮儀式、流程、參加人員、衣服大小習俗,冬瓜行旅一次解答!「入殮」,俗稱「入木」,是台灣喪禮習俗中一個儀式環節,話一點解釋,「將逝者遺體處理後放入棺材內」這個動作,但其實裡頭學問很多,要講話,入殮分為殮殮,大小殮會地區有些微差異,以下儀式流程。
延伸閱讀…
傳統儀式中,舉行沐浴時可以請人來理髮(女性女兒或媳婦代為梳頭),所使用剃刀或木梳會折成兩段,一段放在棺內,一段丟屋外。
如今以上動作,大部分會直接交由禮儀公司或殯儀館協助,像是日本電影《送行者》中演,會禮儀師/入殮師幫忙亡者「洗」、「著」、「化」、「殮」步驟。
若想要後家人完善享受,且經濟能力可,有另一個選擇叫做「禮體SPA」,雖然費用上,但能讓逝者享受最舒服後一段路,姿態世間家人告別。
殮儀式(身體並穿完壽衣)結束後,傳統習俗會亡者雙手雙腳用長毛巾,兒子抬腳、女兒扶腳,其餘子女扶腰,小心放入棺材中(現今直接葬儀社處理),接著會選擇良辰吉時蓋上棺材,瞻仰儀容後封棺,這個動作叫殮。
另外遺體放入棺材後,會放入一些物品,例如逝者生前喜好衣服、紀念品、水、紙蓮花、元寶、子孫或蓮花被、紙紮童男童女,物品會地區風俗而。
而現代人簡化喪葬禮俗,有許多人選擇入殮時會放多物品,來時兩手空空,去時是空空,可是要後代子孫能夠大吉大發意,會亡者雙手放在肚臍上,因為肚臍台語發音「ㄉㄛ宰」,財意,這應了先人死亡,能於另個世界保佑世代子孫,能發大財,世世代代富貴雙收。
另外殮蓋棺之前,傳統習俗會有以下三個流程:象徵死者活人身分享用後一次佳餚,宗教師代死者夾菜,每一道菜特色説一句話,如「吃豆乾子孫代代做大官」,「吃一粒豆,子孫房房吃到」總共六或十二道菜。
宗教師死者身上所留下來錢分給子孫,然後一面説話,一面硬幣平均分場子孫,象徵死者財富傳承子孫,保佑子孫富貴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