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迴環楊柳岸】一川碧水迴環岸,楊柳依依畫中見

【碧水迴環楊柳岸】一川碧水迴環岸,楊柳依依畫中見

迴文詩詞的魅力

迴文詩詞,以詞序迴環往復著稱,產生綿延無盡、盪氣迴腸的美感。它在晉代後盛行,出現了多種形式。

碧水迴環楊柳岸 Play

環復迴文

環復迴文詩,正讀和倒讀皆是同首詩歌,如吳絳雪的《四時山水詩》。正讀: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倒讀:淺水流,沙洲宿雁楚江秋,長夏日,涼風動水碧蓮香,明夜月,晴弄柳岸啼鶯。

碧水迴環楊柳岸

通體迴文

通體迴文詩,正讀完後倒讀,形成新的詩歌,如宋·李禺的《兩相思》(思妻詩)。正讀:枯眼望遙山隔水,壺空怕酌一杯酒,途路阻人離別久,孤燈夜守長寥寂;倒讀:寂寥長守夜燈孤,久別離人阻路途,酒一杯酌怕空壺,水隔山遙望枯眼。

就句迴文

就句迴文詩,每句內前半句與後半句互為迴文,如蘇軾的《賞花》。例如,”香汗薄衫涼”與”涼衫薄汗香”互為迴文。

雙句迴文

雙句迴文詩,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回讀,且表達意境有所延續,如佛印禪師寄給蘇軾的長歌。前半部分:野鳥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枝;後半部分:滿枝鶯雀相呼喚,鶯雀相呼喚巖畔。巖畔花紅似錦屏,花紅似錦屏堪看。

表:迴文詩詞的形式

形式 特徵 例句
環復迴文 正讀倒讀皆相同 鶯啼岸柳弄春晴
通體迴文 正讀完後倒讀形成新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
就句迴文 一句內前半句後後半句互為迴文 香汗薄衫涼
雙句迴文 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回讀並有所延續 野鳥啼時時有思

碧水迴環楊柳岸:一幅流淌的江南山水畫卷

碧波盪漾,楊柳依依,構成了一幅江南特有的山水畫卷。從蘇州的獅子林,到杭州的西湖,再到嘉興的南湖,碧水迴環的柔波輕輕拍打著楊柳垂下的枝條,繪就出一幅幅如夢似幻的江南美景。

萬般流水碧

江南的水柔情似水,玲瓏剔透。太湖,煙波浩渺,一望無際;西湖,水光瀲灩,如夢似幻;蘇州諸香水系縱橫交錯,宛如一條條青色的玉帶,串聯起一座座粉牆黛瓦的古鎮。這些碧水清流,或寬闊浩蕩,或蜿蜒曲折,或明鏡如水,或碧波盪漾,共同勾勒出江南的水鄉風光。

湖泊 特點 地點
太湖 煙波浩渺,一望無際 江蘇、浙江
西湖 水光瀲灩,如夢似幻 浙江杭州
蘇州諸水 縱橫交錯,粉牆黛瓦 江蘇蘇州

千姿楊柳綠

江南的楊柳柔美多姿,姿態萬千。早春時節,柳絮紛飛,萬物復甦;盛夏時節,柳葉繁茂,綠意盎然;深秋時節,柳葉泛黃,別具一番韻味。這些楊柳依水而生,臨風招展,有「迎風拂柳」之姿,更有「絲絲垂柳」之韻,為江南的水畔增添了一抹動人的風情。

柳樹 特點 地點
垂絲柳 枝條細長,垂入水中 江南各地
旱柳 葉片較小,枝條分叉 江南各地
拂堤柳 姿態婆娑,臨風招展 太湖流域

流淌的詩意畫境

碧水迴環,楊柳岸,共同勾勒出一幅流淌的詩意畫境,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白居易的「碧水迴環楊柳岸,青山出沒白雲間」道出了江南水鄉的靈動之美;蘇軾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描繪了拂曉時分的朦朧意境;王維的「綠楊煙外曉雲輕」賦予了江南柳樹獨特的神韻。這些流傳千古的佳句,不僅描摹了江南山水的美好,更寄託了文人對江南的無限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