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塊牌位至少須謄寫三代至五代,若內板夠多,亦可多寫幾代。


-
中間書寫先人名諱之處,字數須符合七、十二、十七字的老數,且左右兩邊需書寫往生者的生歿年月日時,其總共字數亦需遵循「生老病死苦」五字一循環的規則。
-
每一塊牌位至少須謄寫三代至五代,若內板夠多,亦可多寫幾代。
-
夫妻牌位原則上不需分開,一代謄寫一內板,偏室、續絃亦可寫於同一面。
-
書寫時,月日日時均需使用陰曆。若信息不詳,則以「吉」字代替。
延伸閲讀…
祖先牌位安座注意事項
祖先牌位內牌寫法︱百家姓堂號查詢
-
書寫時,月日日時均需使用陰曆。若信息不詳,則以「吉」字代替。
延伸閲讀…
台灣民間供奉的祖先牌位書寫之研究
供奉祖先牌位寫法及格式
祖先牌位之安奉流程
在安奉祖先牌位時,需遵循以下步驟:
- 選擇吉課,決定牌位方位。
- 準備祖先牌位所需的各種用品,如香爐、爐灰、薦盒、柑燈、茶杯、燭台、碗筷等,以及祭祀用的供品。
- 安置祖先牌位,安放公媽爐,擺放佛具。
- 祭拜祖先,化食迴向。
- 安鎮祖先靈位,並請示祖先。
在進行公媽牌位的安放時,需遵循一系列的傳統儀式和禁忌。首先,應在吉日使用毛筆將祖先的堂號名諱書寫於神主牌上,然後在適當的時辰進行神主牌開光儀式,並持召靈咒請祖先附於牌位。安放公媽牌位時,應將牌位請起過香爐,並以「進哦」的呼聲引導其就位,但不得靠近牆壁。公媽爐的安放也有其規矩,需退後於神明爐,並安放在離神桌前緣約7寸或7寸半的位置。此外,還需擺放燈座、燭台、敬盞等佛具,其中燈座代表子孫的功名,應安放在祖先牌位與祖先香爐之間。
祭拜祖先時,每人需點三支香進行拜祭,並念誦安公媽位的疏文。在供奉菜飯、供品和金紙財寶時,應先用青玄上帝的密字進行變食儀式,然後再化為公媽食,以供祖先享用。安鎮祖宗時,需焚燒六柱清香,並在公媽香爐中加入安鎮密字和密咒,同時持招公媽咒。最後,需請示祖先是否都已領受供品,並在得到肯定的回應後,燒化公媽祖先專用的金紙。在整個過程中,應保持對祖先的尊敬和禮儀,以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