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紙包神像」是古時候辦喪事時的一項重要儀式。在家中逝世的親人,我們會用紅布遮住家中的神明,稱為「遮紅」。這種儀軌的目的是為了尊重亡者,讓神明暫時不被打擾,以便後人能夠恭敬的舉行喪事。根據筆者的認為,這個傳統習俗在農家尤為常見,誰都可以用米篩或剩下的紅紙來「遮紅」。在整個儀式中,我們會為神明上香、稟告情況,同時暫停早晚的祭神儀式。這一系列的喪事儀軌,是對逝者的尊重和追思的具體表現。」
古時未有葬儀館,親人亡故,遺體會從卧室移至正廳,等待先祖引領逝者。當後人為逝者舉辦喪事,家中的神明會以紅紙遮掩,這習俗究竟是迷信還是有所忌諱?本文將探究這門喪事忌諱的源由與做法。


喪事忌諱
在一個人去世後,後人會在正廳設置靈堂。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當喪事來臨,為何要用紅紙遮住家中的神明?這裡頭有哪些禁忌與禮節?以下將逐步解析古人在家辦喪事的儀軌以及紅紙遮神的背後原因。
遮神儀軌
進行「遮神」或「遮紅」儀軌時,我們會用紅布或寫春聯剩下的紅紙將神明遮蔽。這一做法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首先,在農村,人們會用米篩或紅紙將神明遮住,這簡易的儀式稱為「遮神」。
- 上香告知神明情況,並暫停早晚的敬香儀式。
- 直至遺體出殯後,再移除紅紙,恢復正常的敬香儀式。
紅紙遮神原因
神明可能具有貪嗔痴等情緒,如得罪,可能會帶來麻煩。因此,在喪事中必須按照禮節對神明恭敬,以使其滿意,避免找麻煩。不僅家中的神明需要遮紅,包括天神、灶神和門口土地神等其他神祇也應以紅紙封遮。此外,玻璃鏡子、電視機等也常用紅紙遮蓋,以防魂魄被攝。若門口有八卦和符咒,也須遮蓋。
紅白二事
在理解遮紅習俗前,我們需明白「紅白二事」的概念。紅白二事又稱「喜喪事」,紅事代表喜慶,如壽誕、婚嫁等,而白事則代表喪事。傳統上,紅事以紅色佈置,白事則使用白色佈置。因此,喪事中使用紅紙遮神是基於這一文化傳統。
佛書記載
為了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忌諱,筆者翻閲了大量佛學經典。其中,《家禮集成》記載了「門結白布封門之」,這意味著神像應以紅紙遮蓋,白色面向外。這一做法在佛教中有所依據,如比丘戒中提到不得擔死屍從佛塔下過,因此有人認為遮紅是為了對神佛表示尊重,避免對神像不敬。
神像處理
若家中的神像已開光加持,我們會用紅紙遮住其外部;若未經過正式開光加持,則用紅紙將神像包裹,露出白色部分。這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善知識,值得我們牢記。此外,由於眼睛是神佛靈氣的象徵,所以在遮掩神像時,應首先以紅紙蓋住神像的眼睛部位。
祖先功德香
在家人去世時,筆者建議燒「祖先功德香」以示對逝者的尊重。
紅紙包神像
是一個傳統的寺廟活動,通常在特定的節日進行。這個活動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古代,人們相信神像有神聖的力量,可以保佑他們平安和幸福。因此,他們會將紅紙包裹在神像周圍,表示對神像的尊敬和禮敬。
在今天,紅紙包神像的活動仍然很受歡迎。人們會在特定的節日或重要的場合舉行這個活動。他們會準備一些紅色的紙張,根據神像的大小裁剪成適當的形狀。然後,他們會小心地包裹這些紅紙在神像的周圍,讓神像看起來更加神聖和莊嚴。
紅紙包神像的傳統也與祈求神明庇佑有關。人們相信,透過包裹紅紙,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虔誠和祈求,希望神明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和幸福。這個活動也被視為是一個與神明建立聯繫的方式,人們透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信仰和敬意。
紅紙包神像的傳統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寺廟活動,也是人們傳承的文化遺產。透過這個活動,人們可以感受到神聖的氛圍,並與古老的傳統連結在一起。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逐漸淡出,但紅紙包神像的傳統卻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例子,它不僅廣受歡迎,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傳統文化的繼承。
總而言之,紅紙包神像是一個具有深刻文化意義的傳統活動。通過包裝紅紙在神像周圍,人們表達了自己的虔誠和祈求,並與神明建立了聯繫。這個活動的傳統價值在於它的歷史性和文化性,它作為一個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古老文化的窗口。
延伸閲讀…
紅布.紅紙 – 九芸靈界知識- 痞客邦
請問如何送走家中神象? – 自由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