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脈】為什麼你的心跳越來越緩慢?不可錯過這個引人注目的緩脈原因!

【緩脈】為什麼你的心跳越來越緩慢?不可錯過這個引人注目的緩脈原因!

「緩脈,脈象名。一息四至,來去怠緩。或脈來和緩均勻,從容不迫,是有神之脈。為平脈;若脈來弛緩鬆懈為病脈,多見於濕證或脾胃虛弱。

《脈訣匯辨》:「緩為胃氣,不止於病,取其兼見,方可斷證。浮緩傷風,沉緩寒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薄,緩弱氣虛。」緩脈,一息四至,來去弛緩鬆懈的脈象。中醫認為,若脈來均勻和緩,為平脈,是正常人的脈象。緩脈多見於濕證或脾胃虛弱。

緩脈 Play

緩脈須同近似脈、遲脈、濡脈、微脈、弱脈相區別。遲脈一息不足四至;濡脈浮細而軟;微脈則細而軟弱,似有似無;弱脈呈沉細之象,須重按始得,與緩脈來去怠緩,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不同。緩脈與緊脈為相反的脈象。臨牀上,緩脈常同浮、沉、大、遲等脈兼見。①病理緩脈」

緩脈,一息四至,來去弛緩鬆弛的脈象。

中醫認為,若脈來均勻和緩,為平脈,是正常人的脈象。緩脈多見於濕證或脾胃虛弱。

緩脈

病理緩脈

  • 細緩,多為脾胃虛弱、營血不足。
  • 緩滑,常為濕痹(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疼痛等。
  • 遲緩無力,可為脾腎陽虛之久瀉(慢性腸炎)。
  • 弦緩,可見於肝木克脾之腸鬱(腸功能紊亂)。
  • 浮緩,多為外感風邪,營衞失常的太陽中風證。

正常緩脈

脈來和緩,一息4至,從容不迫,柔和有力。不似病理緩脈之遲慢縱緩,沉細力弱之感。

狀況 描述
正常緩脈 脈來和緩,一息4至,從容不迫,柔和有力。
病理緩脈 脈來遲緩鬆懈,多見於濕邪致病及脾胃虛弱。

緩脈,一息四至,來去弛緩鬆懈的脈象。中醫認為,若脈來均勻和緩,為平脈,是正常人的脈象。緩脈多見於濕證或脾胃虛弱。

緩脈是指心臟搏動的頻率下降,血液循環變得緩慢。這是身體機能出現問題的一種徵兆,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對於緩脈這個術語,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然而,在醫學界,緩脈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身體健康狀況。

緩脈可能與心臟病、低血壓或其他基礎疾病有關。當我們患有這些疾病時,心臟的搏動頻率可能會減慢,導致血液循環減慢,這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緩脈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疲勞和虛弱感。這是因為當血液循環變慢時,身體各個器官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因此,我們應該定期檢查自己的心率以及身體狀況,以確保早期發現緩脈的問題。

要保持心臟的健康,有幾個方法可以嘗試。首先,保持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增強心臟肌肉,加快血液循環的速度。其次,飲食平衡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蔬菜和水果,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有助於心臟的健康運作。

此外,保持血壓穩定和適度的休息對於維持健康的循環系統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提高身體的整體狀況,有時需要進行一些變化,如減少壓力、戒煙和降低飲酒量。

緩脈不僅僅是意味著心臟機能下降,也可能是許多健康問題的徵兆。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出現類似症狀時,應該立即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以便及早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在總結前一致提醒大家,發現身體的異常,特別是與心臟相關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疾病,還可以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所以,讓我們關注我們的緩脈,關注我們的健康吧!

延伸閲讀…

脈緩的原因

緩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