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真穴】按摩肩貞穴的作用與好處 |

【肩真穴】按摩肩貞穴的作用與好處 |

貞,。

穴肩後紋端,後肩,故名。

【位置】肩貞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針灸甲乙經》:「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素問直解》:「肩臂板骨縫中」;《針灸集成》:「直巨骨下,相去六寸,去脊橫開八寸,下直腋縫。

」【解剖】肌肉:淺部三角肌後份、肱三頭肌長頭,深層圓肌、背闊肌腱。

神經:臂外側上皮神經和第二、三肋間神經,層上方橈神經。

血管:旋肩胛動、靜脈。

【操作】直刺或成70°仰角斜刺1~2寸,向內側方向刺。

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古典:、頷腫、肩胛、手臂不能舉、耳鳴耳聾、缺盆中痛、牙齒痛、肩中、手足麻木。

現代:上肢癱瘓、腋汗、漏肩風。

【配穴】耳鳴無所聞:肩貞、腕骨。

肩中熱、頭可以顧:肩貞、關衝、肩髃。

【操作】直刺或成70°仰角斜刺1~2寸,向內側方向刺。

肩真穴 Play

【位置】肩貞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針灸甲乙經》:「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素問直解》:「肩臂板骨縫中」;《針灸集成》:「直巨骨下,相去六寸,去脊橫開八寸,下直腋縫。

」【解剖】肌肉:淺部三角肌後份、肱三頭肌長頭,深層圓肌、背闊肌腱。

神經:臂外側上皮神經和第二、三肋間神經,層上方橈神經。

血管:旋肩胛動、靜脈。

【操作】直刺或成70°仰角斜刺1~2寸,向內側方向刺。

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古典:、頷腫、肩胛、手臂不能舉、耳鳴耳聾、缺盆中痛、牙齒痛、肩中、手足麻木。

現代:上肢癱瘓、腋汗、漏肩風。

【配穴】耳鳴無所聞:肩貞、腕骨。

肩中熱、頭可以顧:肩貞、關衝、肩髃。

肩關節炎:肩貞、肩髃、肩髎。

肩貞穴位 (引自《經絡穴道》)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針灸甲乙經》:「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素問直解》:「肩臂板骨縫中」;《針灸集成》:「直巨骨下,相去六寸,去脊橫開八寸,下直腋縫。
肩真穴

」【解剖】肌肉:淺部三角肌後份、肱三頭肌長頭,深層圓肌、背闊肌腱。

神經:臂外側上皮神經和第二、三肋間神經,層上方橈神經。

血管:旋肩胛動、靜脈。

【操作】直刺或成70°仰角斜刺1~2寸,向內側方向刺。

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古典:、頷腫、肩胛、手臂不能舉、耳鳴耳聾、缺盆中痛、牙齒痛、肩中、手足麻木。

現代:上肢癱瘓、腋汗、漏肩風。

【配穴】耳鳴無所聞:肩貞、腕骨。

肩中熱、頭可以顧:肩貞、關衝、肩髃。

肩關節炎:肩貞、肩髃、肩髎。

【解剖】肌肉:淺部三角肌後份、肱三頭肌長頭,深層圓肌、背闊肌腱。

神經:臂外側上皮神經和第二、三肋間神經,層上方橈神經。

血管:旋肩胛動、靜脈。

【操作】直刺或成70°仰角斜刺1~2寸,向內側方向刺。

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古典:、頷腫、肩胛、手臂不能舉、耳鳴耳聾、缺盆中痛、牙齒痛、肩中、手足麻木。

現代:上肢癱瘓、腋汗、漏肩風。

【配穴】耳鳴無所聞:肩貞、腕骨。

肩中熱、頭可以顧:肩貞、關衝、肩髃。

肩關節炎:肩貞、肩髃、肩髎。

肌肉:淺部三角肌後份、肱三頭肌長頭,深層圓肌、背闊肌腱。

神經:臂外側上皮神經和第二、三肋間神經,層上方橈神經。

血管:旋肩胛動、靜脈。

【操作】直刺或成70°仰角斜刺1~2寸,向內側方向刺。

艾炷灸3~7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古典:、頷腫、肩胛、手臂不能舉、耳鳴耳聾、缺盆中痛、牙齒痛、肩中、手足麻木。

現代:上肢癱瘓、腋汗、漏肩風。

【配穴】耳鳴無所聞:肩貞、腕骨。
肩真穴

肩中熱、頭可以顧:肩貞、關衝、肩髃。

肩關節炎:肩貞、肩髃、肩髎。

導讀:按摩肩貞穴作用處 緩解治療耳鳴、齒疼、肩胛疼痛、手臂、上肢麻木、及肩關節周圍炎、瘰癧,肩貞穴位位置具體在哪裏呢,怎麼找?本文圖解肩貞穴位位置圖和按摩手法。

    【肩貞穴位置】位於人體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肩貞穴位置:腋窩後紋頭,站後腋窩紋頭後面上一寸,與肩前穴是對應,但它叫肩後穴,叫肩貞穴。

   

    【取穴技巧】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三角肌後緣處,後有酸脹感。

    肩前穴和肩貞穴操作可以是類,可以揉,可以艾灸,可以皮膚針叩刺。

手揉時候,兩支手中指應起來揉。

點擊:治療肩周炎穴位圖》》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筋膜、三角肌、肱三頭肌、圓肌、背闊肌。

皮膚腋神經下支臂上外側皮神經分佈。

皮下組織緻, 富有脂肪。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後部, 穿該肌表面筋膜入肌質內。

後,針可依序入橈神經肌支支配肱三頭肌長頭, 肩胛下神經支配大圓肌和胸背神經支配背闊肌(腱),可腋腔。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主體,故稱為。

肩真穴 Play

延伸閱讀…

經穴庫» 肩貞

按摩肩貞穴的作用與好處

出《素問。

氣穴論》。

屬手太陽小腸經。

    【名解】“肩貞穴”“肩”,穴所在部位肩部。

“貞”,古指貞僕問卦意。

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天部層次。

本穴物質小海穴蒸散上行天部氣,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氣血物質火熱性天部層次氣血影響作用確定,如需問僕,故名“肩貞穴”。

    【穴位含義】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天部層次。

    【功能作用】散化小腸熱。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天部氣,性温。

    【運行規律】分散於肩各部。

    【主治病症】耳鳴、耳聾、齒疼、肩胛疼痛、手臂、上肢麻木、及肩關節周圍炎、瘰癧。

    【功效作用】肩貞穴,清頭,活絡。
肩真穴

    【臨牀應】現代常用於治療上肢癱瘓、肩關節周圍炎、淋巴結節。

    【穴位配伍】肩貞穴配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上肢癱瘓;肩貞穴配天井穴主治瘰癧;肩貞穴配肩井穴、肩髎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合谷穴治上肢不遂;肩貞穴配合谷穴、肩髎穴、內關穴、後溪穴、中渚穴治肩周炎;肩貞穴配耳門穴、聽宮穴治耳鳴。

        【治法原則】寒補或灸,瀉或水針。

    【按摩療法】大拇指指尖掐肩貞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肩周炎。

    【艾灸療法】艾條灸肩貞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以治肩周炎。

    【拔罐療法】火罐留罐5~10分鐘,隔天一次,可以改善項痛、肩周炎。

    【刮痧療法】角刮法上向下刮拭肩貞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以治耳鳴、耳聾、熱病。

    【針灸療法】直刺1~1.5寸或向前腋縫方向透刺,肩部及肩胛部酸。

有時可有麻電感肩及指端傳導。

從女性人體穴位高清圖可以看出,左側紅線是任脈穴位,右側藍線是足陽經,本文……詳細>>艾灸什麼能治病,現代人需要艾灸,什麼情況下不能灸每天搓一搓,告別你“難言之隱”!從女性人體穴位高清圖可以看出,左側紅線是任脈穴位,右側藍線是今天我們講問題,指是兩天以上沒有去廁所排便,或者排現代生活,脊椎病患病人羣日益擴大,是白領一族,十之八九有肩《健脾度夏-2》主要介紹齒痕舌是什麼原因,脾氣虛症狀,艾灸馬上進入七月小暑了,桑拿天裏,您有哪些解暑方法嗎《健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指外側末端開始(少澤),沿手掌尺側(前谷、後溪),上向腕部(腕骨、陽谷),出尺骨小頭部(養老),直上沿尺骨下邊(支正),出於肘內側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小海),沿上臂外後側,出肩關節部(肩貞、臑俞),繞肩胛(天宗、秉風、曲垣),交會肩上(肩外俞、肩中俞;會附分、大杼、大椎),進入缺盆(鎖骨上窩),絡於心,沿食管,通過膈肌,到胃(會上脘、中脘),屬於小腸。

穴位:共19個,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穴位歌訣:手太陽經小腸穴,少澤先行小指末,前谷後溪腕骨間,陽穀養列,支正海上肩貞,臑俞天宗秉風合,曲垣肩外復肩中,天窗上天,此經穴數一十九,有顴髎入聽宮。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系統。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主體,故稱為。

延伸閱讀…

肩貞穴| 手太陽小腸經| 十二經絡

按摩肩井穴,通氣血、揮別肩頸疼

十二經脈體表左右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和四肢。

肩井穴屬足少陽膽經,肩部處,位於大椎穴和肩峯線中點。

中醫古籍記載肩井為穴位,按摩時若施力太重,半身麻痺、手不能舉,昏暈。

因此防身術中,即有重擊肩井穴攻敵招式。

促進氣血,排解壓力不過,肩井穴,可緩解工作壓力、肩頸。

中醫認為肩井是膽經穴位,三焦經、胃經和大腸經由此,所以刺激肩井穴於同時刺激身體多條經脈,有通經絡、促進氣血效果。

中華民國科學氣功協會理事吳表示,肩井穴是脾臟反射區,和自律神經有關,中醫常道「脾主憂思」,現代人肩膀往往和思慮過度有關,因此他推廣長命拍打功,其中有一式空拳(手握拳,拇指收進四指中),力道彷彿幫嬰兒拍嗝柔地叩肩井穴,「一拍,肩頸一鬆全身鬆。

」紓緩頸項、肩背,醫家常用肩井穴催乳、治難產。

中醫古籍《儒門事親》提到:「乳汁不下……針肩井二穴,效。

」《千金方》記載:「產,針兩肩井,入一寸瀉,須臾即分娩。

」產婦哺乳若奶水或有難產跡象,可中醫師指導下按摩肩井穴。

因此要注意是,孕婦禁此穴,以防流產。

中醫師提醒,體質偏寒人,低温季節可温敷肩井穴保健,並且適時揉。

此外,若有落枕、耳鳴、頭痛、眩暈、血壓困擾,按摩肩井穴,緩解效果立竿見。

位於肩上,乳頭正上方肩線交會處。

正坐交抱雙手,掌心下置於肩上,中間三指放在肩頸交會處,中指指腹處即為肩井穴。

1.交抱雙手,中間三指置於肩頸交會處,中指指腹向下揉肩井穴1~3分鐘,每日早晚進行。

肩貞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老鼠瘡,可以用來治療肩膀疼痛、上肢癱瘓,可以用來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淋巴結炎,肩貞穴位位置具體在哪裏呢,怎麼找?本文視頻圖解肩貞穴位位置圖和功效作用。

  下面視頻為大家詳細解答了肩貞定位和主治,希望能有需要朋友帶來幫助!
Your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相信很多朋友有這個疑問,下面為大家詳細解答。

  【位置】肩關節後下方,腋後紋頭上1寸  【取穴方法】坐位。

垂肩,上臂內收,腋後紋頭1橫指,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肩,穴所在部位肩部。

貞,古指貞僕問卦意。

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天部層次。

本穴物質小海穴蒸散上行天部氣,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氣血物質火熱性天部層次氣血影響作用確定,如需問僕,故名。

  主治肩胛,手臂麻痛,二肢,缺盆中痛,,,耳聾,耳鳴,頜腫,瘰癧,肩胛疼痛,肩關節周圍炎,腋汗,手臂,上肢麻木,齒痛,牙痛,頷腫,頭痛,肩臂麻,上肢癱瘓,腦血管病後遺症,頸淋巴結結核。

  《針灸甲乙經》:,項癧,(鳴)無聞,引缺盆肩中麻痹,肩貞主。

耳鳴無聞,肩貞及完骨主。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風痹,手臂。

  《針灸大成》:主傷熱,耳鳴耳聾,缺盆肩中,風痹,手足麻木。

  《類經圖翼》:主治,頷腫,耳鳴耳聾,缺盆肩中,風痹手足。

  (2)肩痛,上肢不遂。

  ①配肩髃、肩髎,治療肩周炎。

  ②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療上肢不遂。

  ③配天井、臑會,治療瘰癧。

  ④配合谷、陽陵泉、支溝,治肩周炎、上肢廢者良方。

  《甲乙經》:“,項癧適,耳(鳴)無聞,引缺盆肩中,(手臂)麻痹,肩貞主。

”  《針灸大成》:“主傷熱,耳鳴耳聾,缺盆肩中,風痹,手足麻木。

”   【針刺層次】直刺或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縫方向透刺,胸側深刺。

   【艾灸療法】艾炷灸或温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女性每天拍拍這條溝,不僅可治婦科病,還可以變!女性每天拍拍這條溝,不僅可治婦科

33332

給孩子治病,手用藥管用–下肢按摩穴位及手法三招自測心臟病,吃洋葱保,手到病除話養生人體經絡穴位,是靈丹妙藥,信來辯!人體經絡穴位,是靈丹妙藥,信來辯! 70309
説起神闕穴,你可能覺得陌生,但如果

3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