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俞①皮膚隆起多胸中有,可有氣短、咳嗽症狀,膻中穴有反應,可結合觀察。
②本穴如有反應,肺經太淵、孔、中府處往往呈變化。
③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壓痛者,是痰飲咳嗽之症。
④診得條索狀結節,周圍皮膚有壓痛者,多咳嗽、、肺熱胸痛病變。
2、厥陰俞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厥俞應心包經,可診斷心臟疾病,如心前區、。
肝俞①局部皮膚隆起伴有壓痛者,多失眠症。


(本穴反應胃及心臟病理變化)2、膻中穴壓疼反應心包絡病變。
臟腑有俞背,獨心包絡無俞,何?曰:厥陰俞既心包絡俞。
3 、克服懦弱性格,緩解治療失眠、肋間神經痛按摩厥陰俞穴位止咳手法:不管你是急性咳嗽還是喉嚨有異物存在造成咳嗽,只要用力壓厥陰俞穴位6秒鐘(前提是吐氣進行),只要複三次。
會止咳。
按摩厥陰俞穴位克服懦弱性格手法:壓時挺起胸部,吐氣,同時壓按摩厥陰俞穴位6秒鐘,每次複10次,會得到效果。
3.心俞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①若有稜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多上肢內側疼痛、紅腫或有心悸怔忡、、口渴症。
②皮膚凹陷且壓痛者,常有心胸,、納呆症。
心俞穴位於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按摩心俞穴手法:一手掌置於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進行揉法,順時針為主,反覆3-5分鐘後,揉另一側,力度要。
心俞穴功效:胸理氣,通絡安神。
4.肝俞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①局部皮膚隆起伴有壓痛者,多失眠症。
②診得條索狀結節兼有壓痛者,見頭暈、失眠、心煩不寧之症。
③出現稜狀結節,且有壓痛者,患者有脅肋脹痛、脘悶、腹脹、黃疸、納呆、寤寐症狀,或有下肢內側紅腫病變。
5.膽俞位於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①發現稜狀結節且有壓者,多屬黃疸。
②條狀及壓痛者,多下肢外側痹,若命門穴同時有氣泡樣反應者,屬下肢麻木。
6.睥俞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①局部皮膚凹陷,或若棉樣,虛證多。
②診得條索狀結節,並有壓痛者,患者常有頭暈、失眠、、、、食慾、溏、浮腫症狀。
③若出現稜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者,為下肢內側紅腫、行走困難或大趾運動之徵。
7.胃俞位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胃俞①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者,是不欲飲食和有胃痛病變。
②有稜狀結節和顯壓者,多有嘔吐、食、胃痛、腹脹或髖關節外側有紅腫現象。
8.三焦俞位於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胃炎,腸炎,腎炎,腹水,尿瀦留,遺尿,腰痛。


延伸閱讀…
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八個穴位,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感覺:局部壓有酸脹感,推擦法可使局部發熱並小腹放散。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肩胛骨內緣,抱肘取穴。
定位:背部,後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膈俞:位於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呃逆,嘔吐,胃痛,心痛,肩背痛,腹脹,自汗,盜汗,貧血,出血性疾患,全身,食道。
肝俞:位於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肝膽病,胃病,眼病,脅肋,月不調,神經。
脾俞: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胃炎,胃下垂,潰瘍病,嘔吐,消化不良,腸炎,水腫,貧血,肝脾腫大,出血性疾病,子宮脱垂,月不調,崩漏。
胃俞:位於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主治胃痛,胃炎,胃下垂,潰瘍病,肝炎,胰腺炎,食慾,失眠,嘔吐,腹脹,泄瀉,三焦俞:位於第1腰椎辣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胃炎,腸炎,腎炎,腹水,尿瀦留,遺尿,腰痛。
延伸閱讀…
命門: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痛,腰扭傷,陽痿,遺精,遺尿,腎炎,白帶,盆腔炎,崩漏,月不調。
腎俞: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腎炎,腰痛,陽萎,遺精,早泄,遺尿,月不調,哮喘,耳聾,脱髮,貧血。
志室:位於第2 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腰痛,月不調,崩漏。
腰陽關: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骶痛,下肢癱瘓,月不調,遺精,陽痿,慢性腸炎。
大腸俞: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腰腿痛,腰扭傷,骶髂關節,腸炎,痢疾,。
腰眼: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 3.5寸凹陷中。
主治腰部組織損傷,腰痛,腰肌勞損,婦科病。
關元俞:位於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腰痛,腸炎,糖尿病,膀胱炎。
小腸俞:位於背線旁開 1.5寸,平第1骶後孔。
主治腰骶痛,,遺尿,盆腔炎。
膀胱俞:位於背線旁開 1.5寸,平第2骶後孔。
主治腰骶痛,小便,遺尿,癃閉,腹瀉,,生殖、泌尿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