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胎盤早期剝離是指懷孕後期或分娩前,胎盤與子宮壁發生異常分離的情況。
症狀


- 突如其來的劇烈腹痛
- 持續性的子宮收縮
- 陰道出血
- 子宮異常擴大
- 胎兒狀況異常(如活動減少、心率降低)
分類
根據出血型態,胎盤早期剝離可分為三種類型:
類型 | 特徵 |
---|---|
外顯型出血 | 血液從胎盤剝離處流出,造成陰道出血 |
隱藏型出血 | 血液積聚在胎盤與子宮壁之間,無法流出 |
混合型出血 | 血液從剝離處流出至胎膜與子宮壁之間,進而從陰道流出 |
危險因子
- 吸煙
- 妊娠毒血症
- 既往胎盤早期剝離病史
- 外傷
- 古柯鹼使用
- 剖腹產手術史
診斷
胎盤早期剝離的診斷主要依據症狀,並輔以超音波檢查。
治療
治療方案取決於胎兒孕齡、母體狀況和出血嚴重程度。輕微剝離通常建議卧牀休息,嚴重剝離則可能需要催生或剖腹生產。
預防
目前尚無完全預防胎盤早期剝離的方法,但可以透過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 控制血壓
- 戒煙
- 避免使用古柯鹼
- 適當運動
- 定期產檢
併發症
胎盤早期剝離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包括:
- 胎兒窘迫
- 低體重早產兒
- 胎死腹中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 腎衰竭
風險評估
對於有高血壓病史或曾患胎盤早期剝離的孕婦,應定期產檢和追蹤,以評估風險和制定預防措施。
結論
胎盤早期剝離是一種嚴重的孕期併發症,會對母胎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孕婦應注意相關症狀,及時就醫,配合醫師進行妥善的治療和預防措施,以降低風險和保障母胎安全。
胎盤剝離後期:產前緊急狀況
胎盤剝離後期又稱胎盤早剝,是一種產前緊急狀況,發生於懷孕20週後,胎盤過早從子宮壁剝離。胎盤剝離後期與早產、新生兒併發症和產婦死亡率增加相關。
胎盤剝離後期的症狀包括:
- 陰道出血:可能是輕微或大量出血,且可能伴隨血塊或組織
- 腹痛:通常是持續性疼痛,可能伴隨著刺痛或痙攣
- 子宮收縮:子宮收縮可能不規則或劇烈
- 胎動減少或消失
診斷
胎盤剝離後期的診斷通常依據以下因素:
- 症狀
- 產前檢查:胎兒心率監測和超音波檢查
- 實驗室檢查:血液檢查和凝血測試
風險因子
胎盤剝離後期的風險因子可能包括:
風險因子 | 解釋 |
---|---|
高血壓 | 妊娠高血壓會增加胎盤剝離的風險 |
妊娠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增加胎盤剝離的風險 |
大量吸煙 | 吸煙會損害胎盤的血液供應,增加胎盤剝離的風險 |
藥物濫用 | 可卡因和其他毒品會收縮子宮血管,增加胎盤剝離的風險 |
多次懷孕 | 多次懷孕會增加子宮壁瘢痕的風險,這可能會導致胎盤剝離 |
腹部外傷 | 腹部外傷會損壞胎盤和子宮壁 |
胎膜早破 | 胎膜早破會導致子宮收縮,增加胎盤剝離的風險 |
併發症
胎盤剝離後期的併發症可能包括:
- 早產:胎盤剝離導致胎兒缺氧,可能會導致早產
- 新生兒併發症:胎盤剝離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腦性麻痺和其他併發症
- 產婦死亡:嚴重胎盤剝離可能導致產婦大出血、休克和死亡
治療
胎盤剝離後期的治療取決於以下因素:
- 剝離的程度
- 懷孕週數
- 母親和胎兒的狀況
治療可能包括:
延伸閲讀…
是誰的疏失?36週胎盤剝離,胎兒迴天乏術…|好雞婆
胎盤早期剝離 – 信誼好好育兒
- 卧牀休息
- 輸血
- 藥物治療:用於控制疼痛、子宮收縮或出血
- 手術: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剖腹產或子宮切除術
預防
胎盤剝離後期的預防方法有限,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適當的產前護理可以降低風險,例如:
- 控制高血壓
- 管理妊娠糖尿病
- 戒煙
- 避免藥物濫用
- 定期產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