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 地名由來】苗栗市簡介 |苗栗地名的故事 |

【苗栗 地名由來】苗栗市簡介 |苗栗地名的故事 |

苗栗市本來是道卡斯族貓貍社居地,苗栗地名即貓貍音演變而來,所謂「貓貍」,道卡斯族所指平原意。

清乾隆2年(1737),廣東東部客籍墾民最初開拓此地時,依貓貍〈pali〉音譯,稱為「貓貍」。

清乾隆嘉慶年間,漢人大量移墾,是廣東客家人入 墾多,聚鄰而居形成村莊部落,商人人口集中地開設商店,店鋪增加形成馬路稱「馬街」,苗栗昔日長長商店街,形成。

台灣原屬「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範圍北境,遍佈着著我們南島祖先,後來漢語族祖先分成「高山族」與「平埔族」兩大系統,兩大系統之下各分出許多族系。

今日苗栗縣境內南島民族,屬於平埔族系統,靠海道卡斯族,以及靠內山巴宰族;另外靠內山區域,有屬於高山族系統泰雅族、賽夏族。

從地名來觀察,苗栗境內南島祖先身影,和台灣其他各地一樣,可見。

苗栗,源自導卡斯族語「苗栗」這個名字,源自道卡斯族語,意思是平原地。

有寫成「麻裏」、「貓裡」、「貓裏」。

以前是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所在地。

1887年(清光緒13年)第一次設縣,採「苗栗」名。

今苗栗市有「嘉盛社區」,嘉盛稱「嘉志閣」,是平埔族(是道卡斯族)「嘉志閣社」所在地。

「通霄」名「吞霄」,是道卡斯平埔族「吞霄社」(或寫成「通消」、「通宵」)得名,該社原址今天通霄鎮通東、通西裏。

1860年頃遷至今天平元裏,後來漢語族人稱「番社仔」。

「苑裡」,以前寫成「宛裏」、「宛裡」、「苑裏」、「苑裏」,源自道卡斯平埔族「阿苑裡社」,後來簡稱「苑裡社」。

移民開發土地時,合股持份開墾,1751年(清乾隆16年)廣東嘉應州鎮平來客家移民林洪、吳永忠、温殿王、黃日、羅德達人完成了拓墾第一份土地,稱為「頭份」(接下來開墾二份、三份、四份、五份地)。

苗栗 地名由來 Play

後遷苑坑裏,漢語族人稱「番社」。

鬱永河《裨海紀遊》中即有夜宿「宛裡社」記載。

苑裡鎮內有「房裡裏」,是以前道卡斯族「華拉俄拉路(Warouwar)社」所在地,簡稱「拔里社」,後來寫成「房裏」,房裡溪下游南岸,苑裡鎮開發地區。

苑裡鎮內有「社裏」,此舊社昔日「日北社」(但學者翁佳音有疑義)。

今天苑裡鎮中正、客莊、苑坑、水波裏,以前有「貓盂社」(道卡斯族「蓬山八社」之一)。

1731年(清雍正9年)年底﹐台灣中部平埔族爆發了一場「大甲西社抗官民變」,「貓盂社」參與,事件後貓盂社當局遷居到今通霄鎮福興裏,改稱「興隆社」,後改稱「興隆莊」。

「竹南」1720年代起(清雍正年間)稱為「中港」,因為有道卡斯族「馬卡留武社」(Makaruvu社)此。

此社位於淡水港鹿港中間,漢語族人稱「中港社」。

1788(清乾隆53)年,中港莊一位監生莊文榜在他的稟官呈文中,有「佃耕中港番田,係雍正年間墾闢業」字句。

「後龍」,有一説是平埔族名字,是道卡斯族「Auran社」(稱yass)譯音漢字。

(但學者翁佳音不同意此説,詳後)「卓蘭」,寫成「塔連」、「罩蘭」、「塔仔林」。

是巴宰族「Paiten社」自稱地名「Tarian」音譯,意思是原野。

「大湖」,泰雅族聚居地,泰雅語稱「馬凸」(Masranmo),即大湖意。

南莊鄉內有「北獅裏興」、「南獅裏興」地名,前者賽夏族利利安社所在地,後者是賽夏族巴卡沙斯社所在地。
苗栗 地名由來

為何地名出現「獅」字?賽夏族(Say-siyat)以前稱為「獅設族」,分為「北獅設族」和「南獅設族」。

三義鄉鯉魚村稱為「番仔城」(今天鯉魚潭西邊),那是1845年(清道光25年)原居住於台中葫蘆墩社、岐仔社平埔族(巴宰族)移來此地開墾,漢語族人稱為「番仔城」。

這種「番」字輩地名台灣可見,苗栗例外,例如南莊有「蕃婆石」,公館有「番仔埔」…。

「番」字是優越感漢語族南島語族輕蔑稱謂。

此類地名出現,可以知道該地有南島先民居住,顯示「原漢」族羣交會。

要知道,當年罵人「番」閩粵移民,他們後裔有幾人沒有「番」種?1662年鄭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

他部隊分派駐各地事屯田開墾,這種鄭氏軍隊開墾田,稱為「營盤田」(「營盤」即「軍營盤紮」意)。

鄭家軍隊駐紮屯田之地多今天台南﹑高雄一帶,但有來到苗栗境內。

鄭經曾派部將劉國軒經略苗栗沿海地區。

今天竹南有「營盤裏」,據悉鄭氏一部份左先鋒部隊駐於此。

有「營盤邊」地名,即軍營駐紮地旁聚落。

「後龍」前述説法,學者翁佳音考證認為是十七世紀荷蘭時代有金門金湖鎮後壠(甌壠)人移民於此,故鄉名重現,轉成「後龍」。

即荷蘭文獻紀錄「Aulangh」。

移民開發土地時,合股持份開墾,1751年(清乾隆16年)廣東嘉應州鎮平來客家移民林洪、吳永忠、温殿王、黃日、羅德達人完成了拓墾第一份土地,稱為「頭份」(接下來開墾二份、三份、四份、五份地)。

開發土地時,今天頭份和中港之間建有田寮,做為墾工棲憩,是佃農居住草寮。

故今天頭份內有「田寮」、「田寮」地名。

頭份境內有「鬥換坪」地名,稱「倒換坪」。

1805年(清嘉慶10年)頃,有廣東客家人黃祈英來到此地與原住民交換物品,取得原住民信任,獲得土地,並娶原住民妻,進而倣效原住民風俗,改南島語名字叫「鬥乃」。

鬥乃原住民交易斜坡地,稱為「鬥換坪」,寫成近音「倒換坪」。

1730年代雍正年間,今天造橋國民學校內有一深坑山外不能來,居民甚感不便,乃自動捐款建橋,造了一座橋橫越南港溪,居民往來,鄉人「造橋」鄉名,資紀念。

土地開發後,衙門,官廳於是開發地臨時設置事務,做為辦公、抽税、集會之用,稱為「公館」。

「公館」是地方人士維持地方治安,處理隘務、墾務事務。

今天公館有「隘寮下」、「隘寮腳」 ,18世紀中葉因客籍先民開墾時原住民爭鬥不休,設隘寮派丁勇守衞,隘寮之下聚落稱「隘寮下」、「隘寮腳」。

公館有「石牆村」,稱「石圍牆」,1818年(清嘉慶23年),村人抵禦平埔族人,採石築牆,吳琳芳出資開闢莊園,「石圍墻」因而得名(後來改為「石牆村」),但鄉民沿用「石圍墻」名。

南莊,客家移民與原住民交換物品交換,後來南方田尾發展,結成,稱為「南莊」。

南莊有「田美」村,原名「田尾」,即墾田末尾處。

「田尾」以近音改為「田美」,這是地名雅化。

竹南鎮內有「鹽館」地名,有「鹽館街」,可知以前這裡有鹽批發店;竹南有稱「三角店」地名(今天南里),可以想見這是開發過程中出現商店於此。

土地開發需要水利設施,開埤造圳。
苗栗 地名由來

所以通霄有「圳頭裏」,圳頭即水圳源頭處。

通霄鎮內有「土城」地名,起源於1757年(清乾隆22年)客家移民詹望觀進入這一帶(今城南裏、城北裏間)開闢,當地原屬平埔族道卡斯族,及高山族泰雅族所有,入墾後詹望觀建造土城防禦(!入侵者「防禦」入侵者?),但後不勝「番擾」(誰擾誰?)乃棄城、棄地而去。

1806年(清嘉慶11年)有房裡社、貓盂社道卡斯族入墾土城,漢人有廣東黃舉英來墾,建造土城。

地名出現,常因人們地形地勢、地表景觀來稱呼而得名。

苗栗地名,例如:「頭屋」,昔稱「崁頭屋」,崁,即小崖之意,因位於老田寮溪南岸河階地崖頭頂聚落稱。

「後龍」,稱「後壠」,前述兩種説法之外,有一説,是後方土地呈長條狀起伏地。

後龍「崎頂」,可知是山坡地上。

公館稱「蛤仔市」,後因位於後龍溪沖積而成河谷平原,南北狹長,中間地勢低平,形似蛤仔。

西湖,稱「四湖」,打那叭溪沿岸從下游而上有頭湖、二湖、三湖、四湖九湖。

四湖此鄉中央。

出現《台灣府輿圖纂要》「四湖莊」。

銅鑼,稱「銅鑼灣」,打哪叭溪東方後龍溪狹宰分水嶺處,形勢似銅鑼狀。

三義,稱「三汊河」,西湖溪主流與支流水尾溪今火車站南側三興橋附近匯流,呈現三條水路而得名。

苗栗市西北、西南有山地1,800公頃(西山丘陵),農牧綜合經營發展地區,東邊有農地重劃區900公頃,東南部工商業為主,地平人,該市樞紐地帶[14]。

苗栗 地名由來 Play

延伸閱讀…

苗栗市簡介

中文網-歷史沿革

市內人口8.6萬人,是苗栗縣人口第三多行政區,其中客家人佔該市人口87%[2],通行語言四縣腔客家話及中華民國國語。

1946年苗栗街改制新竹縣苗栗區苗栗鎮,1950年改隸苗栗縣,並為縣治,1981年因屬縣治所在地而改為縣轄市。

全市平原與丘陵地各佔一半,平原地區經濟活動主要農業,丘陵地區林牧用地,受地形影響使當地工商業發展,隨後於交通建設發展,促使當地商業活動形成,具備縣政中心地位條件下,境內有數所縣級行政機關高等教育及學術位的分佈,使苗栗市發展苗栗縣文教中心[3]。

今苗栗市中苗、南苗地區時候原住民道卡斯族巴利社(Bari)居住地,其社名原住民語意「平原」。

最初遷移閩南人以其音靈貓科動物「貓貍」(俗體字作貓狸)閩南語發音,即以此作為地名[4]。

其後官方文書有使用音貓裏[1]、貓裡或貓裏者。

清光緒15年(1889年)台北府新竹縣分拆兩縣之際,貓狸客家話發音改為音雅字苗栗,作為縣名及日本時代堡名[5],其後沿用至今。

考古學家研究,苗栗縣發掘史前遺址存在年代,從四千年前彩陶文化到兩千年前黑陶文化有。

其中位於苗栗市遺址,有「苗栗龜山遺址」一處,位於龜山大橋北端橋頭,即龜山大陂圳入水口上方斜坡,有石器及陶片分佈[6]。

明鄭時代,苗栗縣一帶為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居住地之一,總共分九社,其中「貓裡社」位於今苗栗市中苗、南苗地區,「嘉志閣社」位於北苗地區[7]。

清朝康熙年間,漢人開始入墾[8],以來廣東、福建地區客家人。

乾隆年間,貓裡、嘉志閣兩社合併「貓閣社」[7]。

清光緒中葉,貓閣社移居「城南六里」(今新英里英國一帶),男女二百八十餘人,其後裔居該地,舊地名即為「蕃社」[9]。

清朝光緒15年(1889年),台北府新竹縣分拆出苗栗縣,為苗栗設縣始,轄區中港溪以南,大甲溪以北地區。
苗栗 地名由來

同時,設縣治於「夢花街」,即今苗栗市建功裏、玉清裏一帶轄範圍[5]。

明治28年(1895年)日本帝國殖民台灣後,苗栗廢縣而改為「苗栗支廳」,隸屬於台灣縣(次年改名「台中縣」)。

明治30年(1897年)重置「新竹縣」,苗栗改隸。

明治31年(1898年)6月,廢新竹縣,苗栗改隸台北縣「新竹辦務署」;同年11月,苗栗復隸台中縣,並設「苗栗辦務署」。

明治34年(1901年),設立獨立苗栗廳。

明治42年(1909年),苗栗地方廢苗栗廳,改隸「新竹廳」。

九年(1920年),復設苗栗街,為苗栗郡治,隸屬於「新竹州」。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於民國35年(1946年)改「州、郡、街莊」為「縣、區、鄉鎮」。

原苗栗街改稱「苗栗鎮」,為苗栗區區署所在地。

政府遷台後,於民國39年(1950年)10月調整行政區域,將新竹縣分桃園、新竹、苗栗三縣,苗栗縣正式恢復,設縣治於苗栗鎮[11]。

民國70年(1981年)12月,苗栗鎮因屬縣政府所在地,升格為「苗栗市」迄於今[12]。

苗栗市北後龍溪後龍鎮界,東隔後龍溪頭屋鄉、公館鄉相望,南鄰西湖鄉、銅鑼鄉。

行政區輪廓像倒立「圓瓜」,北寬南,南北[13],總面積37.8872平方公里。

主要河川後龍溪外,尚有穿越西部山區後龍溪支流南勢溪。

苗栗市西北、西南有山地1,800公頃(西山丘陵),農牧綜合經營發展地區,東邊有農地重劃區900公頃,東南部工商業為主,地平人,該市樞紐地帶[14]。

延伸閱讀…

苗栗地名的故事

苗栗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苗栗市為河谷平原、多丘陵(西山丘陵)地區,點西南方上南勢坑(南勢溪源頭附近)、八甲附近與西湖鄉界的稜線上,海拔達240公尺,北至「西山尾」,台6線周圍一帶海拔降到50公尺左右(後龍溪下遊河畔,後龍溪南岸)。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多雨,雨量海岸山區遞減,雨季主要5月9月[14]。

苗栗市峯稱為「242峯」,標高242公尺,屬於西山丘陵地,峯頂座落於苗栗市和西湖鄉交界處。

該峯位於鄉道苗28線(三湖路)4公里附近,四周有丘陵環繞,古木參天、綠意盎然、空氣、環境。

苗栗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户政司統計,2022年底苗栗市户數3.3萬户,人口8.6萬人[1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千人,是台灣人口密度第九縣轄行政區[註 1],其中男性人數42,810人,女性人數43,302人,性別98.86,排行苗栗縣,且為縣內唯一女性人數多於男性人數行政區[15]。

市內人口裏分是福麗裏裏,2022年底兩裏人口6,545人540人[15]。

2004年7月苗栗市人口達到91,390人的峯值,其後10年人口停滯99.1萬人之間,直到2014年起呈現衰退[16]。

苗栗市公所是苗栗市層級地方行政機關,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縣轄市自治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苗栗市自治監督機關苗栗縣政府。

市長全體市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苗栗市公所並置市政會議,為市政決策機構,市長之下,設有6課4室10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8]。

苗栗市民代表會是苗栗市民意機關,代表苗栗市全體市民和監察市政。

市民代表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

苗栗市民代表會共有16位市民代表,第一選區3席市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市民代表、第三選區5席市民代表、第四選區5席市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6位市民代表互選產生[19][20]。

現今苗栗市行政範圍確立,來於1920年,日本台灣改為五州二廳,設苗栗街屬新竹州苗栗郡[21]:479。

苗栗街轄苗栗、西山、社寮岡、維祥、芒埔、嘉盛、田寮、南勢坑8個大字[21]:482-483。

1946年1月11日,改為「苗栗鎮」,屬新竹縣苗栗區。

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苗栗鎮改隸成立苗栗縣[21]:479。

1981年12月25日,因屬縣治所在地而改制為「苗栗市」[21]:481。

苗栗市轄28裏,苗栗市民代表會選區劃分,可分為四個區域,其行政區域分佈情形為:
苗栗市河谷平原,丘陵地低而,加以氣候,水資源,適合農牧業發展。

平原上農田作物水稻主,間或培植有機蔬菜、芋頭、荷花;山坡地多種植文旦、柑橘、菇類。

茶葉生產大宗,產地在台13線以西西山丘陵地。

主要品種「青心烏龍」,近年來「有機茶」打出市場知名度。

西部及西北部山坡地,該市主要酪農區,有多處乳牛、山羊、乳羊牧場,其中肉羊飼養數量增加。

台六線經國路六段旁山坡地上羅爺爺牧場知名。

近年來市公所致力於推展休閒產業,致力於農村風貌改善,農牧業找到了第二春[22]。

苗栗市傳統製造業陶瓷業、手工業為主,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該市設有「苗栗技術輔導中心」,輔導相關產業。

陶瓷業風光,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近年來產業外移,復往日盛況。

位於北郊「西山工業區」,佔地79公頃,有長春化工苗栗廠、台肥苗栗廠大型石化廠,得力於鄰公館鄉生產天然氣石油氣[23]。

商業活動方面,南苗三角公園商圈,傳統小吃及各型商店林立,中正路、中山路、日新街、光復路兩旁是主要商店街。

其中日新街35巷名「坑仔底」,昔日,有「苗栗第一街」稱號。

此外,火車站、市公所附近商業機能。

近年來市公所致力於商圈營造,透過統一市招、強化公共設施推動計畫,希望能帶動商業[23]。

苗栗市市民多數客家人,土地伯公信仰多,宗教活動民間信仰狀況台灣閩南族羣異。

主要宗教為道教、佛教及民間信仰,登記有案寺廟宮觀共有23座,其相關廟會及祭典活動,融入市民生活當中,成為民俗文化觀光資產。

其中文昌祠位於中正路與文昌街路口,是該市唯一保留原有風貌傳統建築物,列入國家三級蹟[25]。

玉清宮位於玉清路,1906年興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三山國王廟客家人信仰,位於省道台13線苗栗國中旁。

天主教及基督新教是該市宗教信仰。

天主教苗栗縣總鐸區即設該市,另有耶穌瑪利亞聖心修女會苗栗市會院、苗栗市聖玫瑰堂、苗栗市聖亞納堂教堂或相關機構。

基督新教諸教派中,真耶穌教會、糧堂、信義會、神召會、錫安會、喜信會、教會、浸信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旌旗教會該市設有教堂或相關機構。

苗栗市位於台灣本島南來北往交通要道上,山多地形無法興建航空國際機場,鐵公路運輸方面稱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