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柏村素有“中華宰相村”稱裴柏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出自這裏聲名顯赫、威震華夏,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著稱於世裴氏家族。
周秦綿延兩千餘年,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中外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現在裴柏村,裴氏家族建築、碑刻、墓葬歷史遺蹟很多。
現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眾多蹟。
發祥於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裴氏家族三晉望族,是中國歷史上聲名名門巨族。
裴氏家族歷史上後出過宰相59人,將軍59人,正史立傳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
據《裴氏世譜》歷史資料記載,裴氏家族“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隋唐而盛極,五代後,餘芳猶存”。
上下兩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前史,如林,世不乏人”。
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見! 天下裴氏祖地裴柏,魏晉時,裴氏家族三眷,即中眷、東眷、西眷,爾後開枝散葉,支分派別。
時今日,裴氏後裔遍佈國,人數170萬左右,其中,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學術方面有影響有建樹,不下千餘人,可謂是枝繁葉茂,各領風騷。
這裡是中華民族地之一,以來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堯、舜、禹、關羽、司馬光華夏文明史上留下一筆。


這些家規祖訓於敬宗尊祖,維護宗族內部秩序,保持宗族繁衍和發展,發揮了作用。
兩千年來,裴氏族人傳承家風,嚴守祖訓,躬身踐行,不僅以此律己,以此激勵和教育着裴氏家族一代一代後人修心正身、積極進取。
裴氏家族祖居地是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
裴氏先祖裴曄漢順帝時官居幷州刺史、度遼將軍。
漢永建初年,裴曄返回聞喜時途陽裏,見此處山水相依、古柏參天、良田千頃,於是全家搬遷於此,裴姓首,柏樹名,由此誕生了“裴柏村”。
追溯天下裴氏譜系源流,出於此,故有“天下無二裴”説,而裴柏村成了享譽華夏“宰相村”。
有這麼一個歷史上人口沒有超過千數人小山村,後出過59位宰相、59位將軍。
唐朝289年中,每隔17年這裡走出一位宰相。
這個村子創造了中華文明。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
正史立傳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3,000多名官員中,沒有出過什麼貪官污吏,這是令人想像。
此,人們這個村譽「中國名人第一村」、「中國宰相村」。
這,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
裴柏中華宰相村,英才豪傑滿乾坤。
東山紫黛飛凰鳳,西水清澄躍鯉鯤。
瑞氣千重來日月,吉星萬點照兒孫。
榮華富貴長,聖海神州。
「黃河水天上來,奔流到海復回。
」九曲黃河激流澎湃跌落壺口,穿越晉陜峽谷後開闊,它折頭東臂彎裡,環繞著稱河東晉南大地。
這裡是中華民族地之一,以來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堯、舜、禹、關羽、司馬光華夏文明史上留下一筆。
而聞喜縣裴柏村,「中華宰相第一村」美譽蜚聲中外,河東裴氏家規,千百年來廣世人津津樂道。
翻開「歷史」,裴氏家族「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隋唐而盛極,五代後,餘芳猶存。
」歐陽修感慨道:「宰相世系裴首,哉!」上下兩千餘年間,裴柏村後出過宰相59人,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計其數。
還多次與皇室聯姻,出過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
穿越歷史風雲,回眸名門賢達,人們要問:裴氏家族為何能你方唱罷我登場,於兩千年間冠裳不絕,名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其背後,隱藏著什麼樣奧秘?公元126年,裴家第25代裴曄,跑遍了整個河東,尋找家族居住地方,裴柏村成了他選擇。
天下,為何選中此處?裴柏村地處羣嶺環繞一個嶺內,涑水河,三面環山,坐北朝南,羣嶺巍峨,松柏,紫霞縈繞,荷香彌漫,而封閉,獨立而延伸。
村子九嶺圍繞,每一道土嶺處有一棵挺拔翠柏,合在一起有個聽名字「九鳳朝陽」。
國家旅遊地理山西運城6月26日訊(通訊員 鄧海霞 魯葉情)今天我要説“中國最牛村”,它既不是江陰華西村“天下第一村”,不是深圳這裏“中國第一村”南嶺村。
而是地處山西省運城市歷史上一個名人輩出的一個宰相村—裴柏村。
現在,讓您跟隨記者鏡頭,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宰相村有多牛吧!提起世家大族,很多人第一個想到便是孔子孔家。
於孔子儒學和教育事業上做出貢獻,歷代王朝他進行褒封。
而孔子後人,世襲衍聖公這一爵位,享受世世代代。
但衍聖公這一爵位並沒有實際權力,出入相家族無法相比。
而王朝,每一個朝代豪門貴族不相同。
但有一個家族,歷代王朝屹立倒,這個家族聞喜裴氏。
聞喜裴氏始祖乃是秦國始祖嬴非子後,周僖王時,非子六世孫陵封解邑君,解邑君去“邑”從“衣”,“裴”姓,從此有了裴氏一族。
後來裴氏家族開枝散葉,分居河東、燕京、西涼地,但溯其源流,是出自聞喜裴氏,因此民間有“天下無二裴”説法。
裴氏家族起於秦漢,東漢時期,裴茂官尚書令。
裴茂兒子裴潛,早年任曹操丞相府參謀,曹丕建立曹魏後,裴潛官大司農、尚書令職。
而政治上人物外,裴氏一族文史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裴氏祖訓,涉及到血緣宗族,那“子孫中秀才者,禁止進入宗祠大門”。


延伸閱讀…
因此,裴秀稱為“中國製圖學父。
”裴秀兒子裴頠,是西晉思想家和哲學家。
至於南北朝時期裴松之,大家熟悉了,他陳壽《三國志》做了注。
隋唐時期,裴氏一族得到鼎盛發展,不僅有供職於北周、隋朝、唐朝三朝元老裴矩,有唐朝開國功臣裴寂。
而一代賢相裴度,成為魏徵人物。
他歷仕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於唐朝危難之際力挽狂瀾,一次次削平藩鎮叛亂,韓愈、柳宗元、白居易人,寫詩稱讚他功德。
裴氏碑廊中,有韓愈撰寫《平淮西碑》。
何聞喜裴氏會成為中國出宰相村子呢?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注重走上層關係,將家族中女兒想方設法嫁入皇宮,或豪門望族。
或族中男子與其他豪門望族聯姻。
但根本原因於,裴氏一族千年來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
裴氏一族之所以能長盛不衰,主要原因於重視教育。
他們遵“崇文尚武、德業並舉、自律”家風家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處世哲學,每一代人這樣教育下拼搏奮鬥。
享有“華夏第一宰相村”美譽裴柏村,位於聞喜禮元鎮。
裴氏家族秦漢,歷魏晉,隋唐而,五代後,餘芳猶存。
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有。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歷史上後出過宰相59人,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裴柏村距聞喜縣城25公里。
是大名鼎鼎宰相之鄉。
山西歷史上諸多古代帝王所重視,其積累文化底藴非城市所能比擬,而身處山西宰相村,享受到了山西地理位置帶來文化優勢。
文化環境造就了氛圍底藴外,有一個核心原因,來於裴氏繼承多年祖訓。
裴氏祖訓,涉及到血緣宗族,那“子孫中秀才者,禁止進入宗祠大門”。
延伸閱讀…
古人於這一點重視,因為於古人來説,如果失去進入宗祠資格,於自己家族承認,自己家族拋棄。
因此面這一條鐵祖訓時,裴氏家族人時會全力地去考取功名,同時父輩會全力培養自己下一代。
這種於功名重視體現了裴氏於教育重視,三者作用才是宰相村之所以為宰相村綜合原因。
裴柏村位於山西聞喜縣禮元鎮南500米,大運高速公路和大運二級公路,由北向南通過。
村後九嶺似鳳,座西向東,又名九鳳朝陽,嶺上千年古柏,裴柏點綴煞是好看。
省級文物保護—-裴晉公祠坐落村東嶺上。
裴柏村可謂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素有“中華宰相村”稱裴柏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出自這裏聲名顯赫、威震華夏,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著稱於世裴氏家族。
周秦綿延兩千餘年,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中外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裴柏村子,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柏,而且此村柏林,故得名裴柏村,裴柏村東南方是層巒疊翠中條山,北方有綿綿延延紫金山,西方有蜿蜒起伏峨嵋嶺,村東是千曲百轉涑水河。
漢順帝劉保永建初年,幷州刺史、度遼將軍裴曄來到聞喜,看到這裏有一處依山傍水空地,見此地形:頭紫金山,峯巒突兀,蹬董澤湖,煙波,整個地勢坐西朝東,前後,前後;雞公嶺、南嶺9個山頭呈元寶形,拱衞着兩三千畝良田。
9座嶺上柏樹蒼天,葱葱,猶如展翅飛9個鳳凰,乃“九鳳朝陽”;而董澤湖是古董父豢龍處,是龍故鄉。
像這樣龍鳳呈祥、風雲際會地方,確為千載難逢風水寶地!於是裴曄全家搬遷於此。
他裴姓首,柏樹名,“裴柏村”由此誕生了。
現在裴柏村,裴氏家族建築、碑刻、墓葬歷史遺蹟很多。
現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眾多蹟。
裴氏家族三晉望族,是中國歷史上聲勢名門巨族。
“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隋唐而盛極,五代後,餘芳猶存,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前史,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
”一進綠樹掩映裴柏村一個廣場,有道數十米文化牆,一眼看見村口牆壁赫然寫着斗大3個字“宰相村”,另是大大的5個字:“天下無二裴”,字有1.5米見方,氣勢,這是書法家董壽平先生書寫,兩排字中間書寫着顧炎武《裴村記》。
裴柏村是有亮出這麼陣勢底氣,毛澤東主席1958年告訴時任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中國出宰相你治下聞喜縣。
村東頭處建有裴晉公祠,不是派頭府邸模樣,而濃濃地體現着古韻和香火傳承味道,公祠建高處,需經59階台階而上,顯拜謁先賢崇敬。
59階顯然是有説法,59階台階,59位宰相。
祠堂門前空蕩蕩,緊挨着大運公路上,車來車,不時帶來陣陣噪音,打破祠堂門前。
推開鐵柵門,院子裏寂靜,沒有風景名勝區四季花木,面照壁上刻裴氏先祖像,,端莊凝重,讓人感到了這裏有輝煌。
裴氏宗祠,現裴晉公祠,始建於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其規模,但遭兵燹,修毀。
現存前殿、後殿、狀元坊建築遺蹟。
晉公裴度,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入相,爵封晉國公,現在我們能看到裴氏宗祠是上世紀70年代,1999年修繕,去年進行第三次修繕。
展現裴氏文化,上世紀90年代以來,聞喜縣政府建立裴氏文化旅遊開發區,建設裴氏碑苑、裴晉公祠、裴氏宗祠、裴氏名人紀念館、中華裴氏文化城景觀。
1994年恢復了中斷70年裴晉公三月三古廟會,許多建設項目竣工。
裴氏碑苑、裴晉公生平業績展、裴氏文化旅遊區微縮景觀、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軍坡景點,開始接待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