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步驟 | 詳細內容 |
---|---|
步驟 10:安放神照鏡 | 黃道吉日,由泥水匠用紅布包裹八尺神照鏡,埋放在工地中央專門挖出的水泥坑中(約 1 米深)。 |
步驟 9:散撒貢品 | 將崇寧通報銅錢、糧米撒入水泥坑中四角,邊撒邊念吉語。 |
步驟 8:擺放祭祀物品 | 房屋落成後,房主備妥八尺神照鏡、結印冊、石碑護身符。以臘腸代替牲肉,搭配水果、酒水供奉土地公。 |
步驟 7:懸掛神照鏡 | 將八尺神照鏡懸掛或貼在大廳左壁上方。 |
步驟 6:敬畏土地神 | 傳統習俗認為動土後須謝土,表達對土地的尊重與感恩。 |
步驟 5:淨身儀式 | 用柚子葉浸泡的水桶繞不吉祥方位一圈,洗滌穢氣。 |
步驟 4:尋求神靈幫助 | 在指定方位請土地神,點香求助。 |
步驟 3:定位方位 | 風水師協助找出需要改善的方位。 |
步驟 2:準備儀式物品 | 備妥供奉土地公的祭品、神照鏡等用品。 |
步驟 1:謝土原因 | 謝土源自對土地神的崇拜,感念其保佑家園生計。 |
引言:


隨著現代化步伐加劇,人們對土靈的感念逐漸淡化。然而,土地神仍是家園庇護者,值得尊崇和感恩。傳統「謝土」儀式正是傳達這份敬畏與感謝。本文將詳細介紹謝土步驟,供大家參考。
謝土:農民對土地的感恩與回饋
謝土,又稱「酬神謝土」、「報本謝土」,是農民在收穫之後,舉行的一項傳統儀式,用以感謝土地神靈的庇佑,並祈求來年的豐收。
謝土儀式
謝土儀式通常在農曆十月左右舉行。主要流程如下:
- 搭建祭壇:在田間或祠堂前搭建祭壇,供奉土地神和各路神靈。
- 供奉供品:準備豐富的供品,包括三牲、五果、香燭、酒水等。
- 焚香祈禱: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祭祀主導,焚香點燭,向土地神祈禱,感謝保佑和賜予收穫。
- 撒米拋紙錢:向田地撒米或拋灑紙錢,祈求土地神繼續庇佑農民。
謝土的重要性
謝土儀式對農民而言意義重大:
意義 | 説明 |
---|---|
感恩與回饋 | 農民感謝土地神靈對收穫的保佑,表達感恩之情。 |
祈求豐收 | 祈求土地神在來年繼續庇佑,賜予良好的收成。 |
驅逐蟲害 | 透過儀式,祈求驅除蟲害,確保作物生長順利。 |
表達虔誠與敬畏 | 農民透過儀式表達對土地神的虔誠與敬畏之心。 |
強化社區凝聚力 | 儀式促進社區成員的團結與合作。 |
台灣的謝土文化
謝土習俗在台灣各地廣為流傳,不同的地區有其獨特的儀式,但共通的是表達對土地的感恩與敬重。例如:
- 新北市汐止區:農曆10月上旬舉辦大規模的「汐止酬神謝土」祭典。
- 宜蘭縣五結鄉:有傳統的「五穀廟謝土」活動。
- 台中市豐原區:以「土地公謝土」儀式聞名,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
結論
謝土儀式是農民文化中重要的環節,體現了他們對土地的感恩與回饋。透過儀式,農民祈求土地神靈的庇佑,確保收穫豐厚,也表達對土地的敬畏與愛護。謝土文化不僅是傳統習俗,更藴含了農民對土地與自然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延伸閲讀…
謝土是什麼意思 – 老黃曆
謝土一般是白天還是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