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倡議十週年 |

【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倡議十週年 |

在人生的旅途上,「路」幾乎是一個永恆的關鍵詞。我們常説「不走回頭路」、「路遙知馬力」,這些都意味著「路」不僅是實體上的通道,更是比喻中的方向、選擇和考驗。本研究旨在探討「路」在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在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

「道路」,這個詞語在日常使用中,通常指的是連接兩個或多個地方的實體通道。它們可以是寬闊的馬路,也可以是狹窄的小徑,功能是供人們或車輛通行。道路的設計、建設和維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考慮到地理環境、交通流量、安全性和經濟性等因素。在現代社會,道路網絡的完善程度被視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指標。

新絲綢之路的起點與展望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以來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這項旨在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戰略舉措,源自他當年對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訪問。當時,習近平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隨後又提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同年,「一帶一路」被確立為中國的國家戰略,成為中國「大國外交」的核心之一。當時,人們很難預料這個計劃會對全球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其後引發的各種爭議。

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的開展初期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但是隨着全球經濟在疫情後的衰退以及中美關係的惡化,該項目正面臨著嚴重的負面影響。

路 Play

時間 事件
2013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2018年 中國宣佈向「一帶一路」國家投資600億美元
2019年 中國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
2020年 受疫情影響,「一帶一路」項目推進受阻
2021年 中國表示將繼續

一帶一路:挑戰與機遇

1. 一帶一路的增長與挑戰

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6月,已有152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此期間,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從2013年的1萬億美元增長到了2萬億美元。中國對這些國家投資了大量項目,非金融類投資總計達到7859億元。這些投資主要用於當地的港口、鐵路、橋樑和工業園區建設。

路

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的開展初期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但是隨着全球經濟在疫情後的衰退以及中美關係的惡化,該項目正面臨著嚴重的負面影響。

2. 老撾的鐵路奇蹟

2021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完成了昆明至老撾首都萬象的鐵路線,全長超過1000公里。這條鐵路的建成使得萬象到中老邊境的行程縮短到3小時,到昆明則可實現當天往返。中國還計劃將鐵路延伸至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對於老撾,這條鐵路不僅僅是連接世界的通道,還為沿線的土地帶來了城市化的機會,特別是在與中國或其他國家接壤的邊境地區。這對於貧困的老撾來説,是振興國內經濟的重要契機。

路

儘管”一帶一路”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但由於債務陷阱的擔憂和美國等國的批評,該倡議在一些國家遇到了阻力,意大利成為最近一個宣佈退出的國家。

路 Play

延伸閲讀…

一帶一路

歐美國家批評”一帶一路”是中國設置的”債務陷阱”,擔心投資項目成為巨大的負債。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債主,面臨壞賬風險和內部對債務減免的不滿。

意大利退出”一帶一路”

國際對”一帶一路”的態度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的政府通知中國,意大利將在年底截止日期前停止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意大利是唯一一個在2019年簽署該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該倡議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發起,旨在連接中國與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投資額預計達到1萬億美元。

路

儘管”一帶一路”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但由於債務陷阱的擔憂和美國等國的批評,該倡議在一些國家遇到了阻力,意大利成為最近一個宣佈退出的國家。

延伸閲讀…

“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 改變世界的成敗與未來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的挑戰:債務重組、財政壓力與國際批評。

沿著“一帶一路”,中國正在進行第二次開放,被視為當代馬歇爾計劃的延續。意大利,作為18個歐盟國家中簽署“一帶一路”倡議最多的國家,其項目集中分佈在歐洲大陸的東南部。除非意大利在年底前通知中國退出,否則其成員資格將於明年3月自動延續。梅洛尼曾指責前政府加入“一帶一路”是“嚴重錯誤”,但新政府強調,意大利仍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習近平曾承諾於2019年在意大利投資200億歐元,但目前僅實現了計劃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