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容納之窗】身心失衡難受?心理師帶你打開「身心容納之窗」

【身心容納之窗】身心失衡難受?心理師帶你打開「身心容納之窗」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走出爭吵牢籠

在親密關係中,吵架時溝通失靈的場景並不少見。我們時常感到挫敗,彷彿已經相愛,卻不知該如何延續這份愛。事實上,問題不在於爭吵本身,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ые爭吵反倒能為伴侶提供表達內心需求的機會。然而,若任由爭吵演變成人身攻擊,不僅無助於彼此理解,更會造成傷痕累累,逐漸消磨愛意。

要進行有效的溝通,關鍵在於「身心容納之窗」。

身心容納之窗 Play

身心容納之窗:情緒調節與溝通的關鍵

當我們身處「身心容納之窗」時,身心狀況穩定,調節情緒的能力良好,亦具備思考能力。然而,當能量過高時,我們會感到焦慮、憤怒,甚至不由自主地做出傷人的言行。相反地,當能量過低時,我們可能會變得無力、沮喪,難以表達。

身心容納之窗

疫情的肆虐,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將我們置於「身心容納之窗」之外。恐懼、焦慮、憤怒等情緒混雜交織,讓人們難以保持冷靜。針對不同的角色與身份,我們會遇到不同的情緒反應:

疫情下的不同角色與情緒狀態

倘若我們超出「身心容納之窗」,即處於「脱窗」狀態,情緒會過度激化。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重回平衡:

  • 認知自身狀態:瞭解情緒的緣由,接納自己的感受。
  • 保持與疫情的適當距離:獲取資訊,但避免過度關注。
  • 找回控制感:持續過正常生活,培養條理分明的習慣。

結語

「身心容納之窗」為我們在面對壓力與溝通時提供了指引。透過理解自身狀態,運用適當的調適方式,我們得以重拾建設性的溝通,走出爭吵牢籠,延續關係中的關愛。

身心容納之窗內 超出身心容納之窗
能夠調節情緒和行為 無法調節情緒和行為
適當的反應 不適當的反應
平靜和專注 過度奮發或麻痺
自我意識和反射 失控和衝動

身心容納之窗的大小

身心容納之窗的大小因人而異。對於一些人來説,他們可能有一個寬廣的容納之窗,能夠承受大量壓力而保持穩定。對於其他人來説,他們的容納之窗可能較窄,更容易被壓力觸發。

我們的容納之窗受以下因素影響:

  • 遺傳:有些人天生具有較大的容納之窗。
  • 童年經歷:創傷性的童年經歷會導致較窄的容納之窗。
  • 健康狀況:身心疾病會縮小容納之窗。
  • 應對技巧:良好的應對技巧有助於擴大容納之窗。

離開身心容納之窗

當我們遇到壓力時,我們的身心會進入戰鬥或逃跑反應。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旨在幫助我們應對威脅。然而,如果壓力持續存在或過於強烈,我們可能會離開容納之窗。

離開容納之窗有兩種方式:

  • 過度奮發:當我們的戰鬥或逃跑反應過於強烈時,我們可能會變得過度興奮。這可能會導致焦慮、恐慌、侵略或敵意。
  • 麻痺:當我們的戰鬥或逃跑反應被關閉時,我們可能會變得麻痺。這可能會導致抑鬱、脱離、麻木或無動於衷。

返回身心容納之窗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已經離開了容納之窗,有幾種策略可以幫助我們返回:

  • 深呼吸:深呼吸有助於減緩心率和降低壓力激素。
  • 正念練習:正念可以幫助我們專注於當下,並防止我們沉湎於消極的想法或情緒中。
  • 自我調節:自我調節讓我們能夠識別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我們無法自行返回容納之窗,心理治療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導。

擴展身心容納之窗

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擴展我們的容納之窗:

  • 培養良好應對技巧:學習健康的應對技巧,例如運動、冥想和認知行為療法。
  • 建立支持系統:建立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包括家人、朋友和治療師。
  • 練習自我照顧:練習自我照顧,確保我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例如充足的睡眠、營養食品和身體活動。
  • 設定現實目標:設定現實的目標,避免不必要的壓力。

結論

身心容納之窗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調節能力。通過瞭解我們的容納之窗,我們可以採取措施擴展它,從而更好地應對壓力並提高我們的整體健康狀況。

延伸閲讀…

學習自我照顧

有建設的伴侶吵架,先回到「身心容納之窗」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