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時鐘】每天24小時,瞭解身體時鐘的獨特養生之道!

【身體時鐘】每天24小時,瞭解身體時鐘的獨特養生之道!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無形的「生理時鐘」在一天24小時中不間斷地運行,影響著我們的身體時鐘、體温、血壓、脈搏、情緒、精力、記憶力等,產生週期性的循環變化。當身體時鐘穩定時,人體也會因此變得健康、充滿活力。反之,則會讓人感到疲憊不適。

揭秘人體生理時鐘的秘密

隨著晨曦的到來,太陽緩緩升起,我們的身體內也有一個隱形的「生理時鐘」開始了它們的日常操縱。這個時鐘不僅影響著我們的體温、血壓、脈搏,還牽動著我們的情緒、精力,甚至記憶力。當這個時鐘運行順暢時,我們會感受到身體的健康與活力;而當它出現紊亂,我們則可能會感到疲憊不適。

身體時鐘 Play

許多醫生和學者共同編輯審訂的《24節氣健康養生法》一書中揭示了人體經脈的活動與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之間的微妙聯繫。書中指出,如果我們能夠順應這個時間的節律,按照一定的規律生活,就能夠提高效率,維持身心健康。

清晨的啟程

每天清晨7點,太陽升起,光線提醒著我們是時候從睡夢中醒來。這時,喝一杯温開水,輕柔地按摩腹部,能夠促進腸道的蠕動,因為這個時間是大腸排毒的黃金時段。而在7:30前享用一份早餐,不需過量,但一定要營養均衡,這有助於胃臟更好地吸收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

身體時鐘

養脾與護心

早上的9:00到11:00,脾臟開始忙碌,此時宜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劇烈的運動或過度勞累,以使脾胃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而在11:00到13:00,心臟的活動變得尤為活躍,陽氣達到頂峯,這時不適合進行劇烈運動,建議閉目養神,甚至小憩一會兒。這個短暫的午間休息被證實對心臟健康大有益處。

小腸與膀胱的節奏

中午13:00到15:00,是午餐的最佳時段,已經有研究表明,午餐在這個時間進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小腸對營養的吸收效率。而15:00到17:00,則是膀胱排毒的時間,這個時候多喝水有助於排毒。事實上,每天有兩次最佳的喝水時段,一次是清晨空腹時,另一次就是這個時候。

腎臟的寧靜時光

當太陽下山,工作告一段落,17:00到19:00這個時段屬於腎臟的排毒時間。這個時候,避免過度的疲勞和情緒起伏對保持腎臟的健康非常關鍵。腎臟負責調節全身水分代謝,這時做一些深呼吸練習,可以幫助腎臟保持清新狀態。

放鬆的黃昏

19:00到21:00,這個時候人體血液循環旺盛,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因此不適合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這段時間,不妨通過觀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來放鬆心情,讓煩惱隨風而逝。

亥時的安眠

夜晚21:00到23:00,是一天中最後一個時辰。這時,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已經逐漸平靜下來,適合閲讀、聽輕柔音樂,或者洗個熱水澡來幫助情緒的穩定。這個時候的簡單的放鬆技巧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進入夢鄉。

最後,提供一個小貼士:晚上睡前進行足浴能夠有效幫助睡眠。由於腳掌布滿血管,熱水的刺激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放鬆身心、促進睡眠的效果。

<圖片取自《24節氣健康養生法》>

身體時鐘是指人體根據生理條件和環境因素而產生的一種生物節律。它控制著我們的睡眠、飲食、體温、免疫力和其他許多生理和心理運作。身體時鐘的運作機制非常複雜,涉及到多個腦部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調節。

身體時鐘分為主要的兩種類型:內在時鐘(內源性時鐘)和外在時鐘(外源性時鐘)。內在時鐘由大腦中的腦下核和松果體控制,它們合作調節著我們的生物節律。而外在時鐘則受到光照、温度、食物攝取和社交規律等外在因素的影響。這兩種時鐘緊密合作,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與環境保持同步。

影響身體時鐘的因素

一些重要的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時鐘,例如光照和睡眠。在白天,腦下核會受到光照的刺激而產生警覺信號,讓我們保持清醒和活躍。而在夜晚,腦下核感知到光暗的變化,促使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使我們感到睏倦並入睡。

另外,人們的作息和飲食習慣也會影響身體時鐘。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和飲食過量或不足都可能幹擾到正常的生物節律。例如,經常熬夜或飛行時差可能導致時差反應綜合症,使我們感到疲憊和注意力不集中。

維護身體時鐘的方法

為了維護良好的身體時鐘,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包括定時上牀睡覺和起牀。
  • 適應早晨的光線,讓身體接收到足夠的自然光。
  • 適當控制日常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不要過度暴飲暴食。
  •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螢光屏幕或手機等電子設備的藍光照射下。
  • 以上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時鐘,保持生物節律的平衡。如果我們能夠優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習慣,使之符合身體時鐘的運作規律,則能更好地保持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質。

    延伸閲讀…

    人體的生理時鐘,睡眠才是養生護體之道!

    你瞭解人體的生理時鐘嗎?什麼時間做什麼最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