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6月初6】中國傳統節日 |六月初六 |六月初六 |

【農曆6月初6】中國傳統節日 |六月初六 |六月初六 |

漢服復興,多年輕人推廣漢服同時,會接觸傳統文化,許多節日,如花朝節、上巳節,通過漢服另一種面貌重回世人生活中。

中國傳統節日有個特色,那「重日」,即月份與日期,像是一月初一春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夕、九月九重陽節。

而今日(7月15日)是一個傳統節日,是個「重日」,農曆六月初六。

現代大部分民眾過六月六了,但這天有什麼,會讓古人選擇這天舉行祭祀呢?關於六月六由來有許多種説法,其中一種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赴天竺(印度)取經有關。

補運需要準備紙人替身、紙錢、金紙、補運錢、面線、米糕(上頭要有顆龍眼乾),上香祭拜完後,將替身、紙錢、金紙燒掉,吃掉米糕上龍眼乾,象徵福氣圓滿。

農曆6月初6 Play

有一説是六月初六時值盛夏,是農忙空檔(麥收割,秋田方種),可家中衣料、書畫拿出來曬太陽。

六月初六北宋時是個節日,傳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遼交戰後簽訂了《澶淵盟》,宋真宗(968-1022年)為平息朝野情緒,當時宰相王欽若(962-1025年)託「天降詔書」於泰山,聲稱宋真宗得到「天書」,以此治理能天下太平、國富民強。

後定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為「天貺(音況)節」,「貺」即賜意,代表天賜詔書記念日。

宋廷擴建泰山岱廟,原來泰山神殿基礎上,建造了天貺殿。
農曆6月初6

天貺節後來演變成人民祭祀天帝日子。

天貺節、六月初六傳到閩南地區後,祭祀方式有了變化,從「上天降下恩賜」日子,變成這天玉帝會得露面,傾聽信徒心聲請求,信徒能一睹玉帝風采,六月初六、六月初七作「天門開」日子。

人們會六月初六半夜、子時(即六月初七凌晨),到廟裏上天公祈願、補運,期望下半年會有運。

補運需要準備紙人替身、紙錢、金紙、補運錢、面線、米糕(上頭要有顆龍眼乾),上香祭拜完後,將替身、紙錢、金紙燒掉,吃掉米糕上龍眼乾,象徵福氣圓滿。

2023年7月23日是農曆六月初六,傳統節日「天眖(讀音況)節」,這天俗稱六月六,道家用語中,「眖」是「賜」意思,上天降福於世人。

相傳天眖節大禹生日有關,有一説是玉帝打開天門,賜福於百姓日子,因此這天叫開天門、天門節。

宋時發現天書降臨於世間,宋真宗特地這天封為天眖節,這天眖節來。

古人認為這天陽氣,因此會將書籍、棉被、衣物日常用品拿出來曝曬,有「人曬衣裳龍曬袍」説法,相信這天曝曬後,物品可以,能避免長蟲,因此這天有人叫曬蟲節、曬黴日。
農曆6月初6

古代農耕社會,認為可以這天替犬馬洗澡,可以避免牠們得到皮膚病,現代人會這天愛犬、愛貓寵物洗澡。

古代出嫁女兒會這天帶著禮物,全家一起回孃家,孃家會派出晚輩,路上迎接「姑姑」。

天眖節求運,2023巧遇天赦日祈福運氣加倍!咱們中國傳統節日和民俗,大部分是農曆日期來定。

相傳,伏羊節始於堯舜時代,距離現在有4000多年歷史。

農曆6月初6 Play

延伸閱讀…

六月初六(中國傳統節日)

六月初六_百度百科

提到六月初六老傳統,我們這有句話是這麼説,“初六3做,人興家業”,你們知道,是哪3做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

話説,三伏。

古,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悶熱時間段,而三伏中中伏,上加熱。

六月六中伏期間,可以説,氣温會達到一個高度。
農曆6月初6

因此,古人醖釀出了一個“洗曬節”。

每逢六月六,家家户户會洗浴、曬物,大太陽,該曬東西曬透,避免因為受潮或損壞。

農曆六月初六,是一個吃羊肉息息相關節日,叫“伏羊節”。

相傳,伏羊節始於堯舜時代,距離現在有4000多年歷史。

延伸閱讀…

六月初六

六月初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伏天吃羊肉,民間有諸多諺語,如“伏羊一碗湯,一年並沾”,“六月六喝羊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這個傳統背後,是因為古人認為,伏天陽氣浮於表,可以通過傳統中“熱制熱、排汗排濕”方式,讓整個伏天過得一些。

時候,因為交通不便,嫁出去女兒要回孃家,並像現在這麼,人們只在一些節日,回孃家看望父母,這其中包括農曆六月六,稱作“回孃家節”。

相傳這個節日,源自春秋戰國時期。

晉國重臣狐偃將親家趙衰氣死,他女婿想趁六月六丈人祝壽時,父報仇。

結果狐偃的女兒得知此事後,回孃家報信,讓父親躲過了此劫。

狐偃後來痛改前非,承認了自己錯誤,後每年六月六,會接女兒、女婿回家中團聚,民間效仿,於是有了“六月六是回孃家節”説法。

農曆六月六,是傳統裏“洗曬節”,於是, 很多人會這個日子,洗洗曬曬。

曬衣被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文明行為,比如曬公共座椅或健身器材上、曬綠植上、曬別人車上。

傳統認為,要想人興家業,要做個有公德心人,如果只圖自己,而影響到他人,不是一件可以積累福報事情。

換個角度説,不分地點曬衣被,還可能因為人員流動,而出現感染污物、細菌情況,對自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