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工業大學東門白樺路向東200米,路南有一個衚衕,隔着高高的白色圍牆,隱隱約約能看到幾排低低的灰瓦磚房。
四周樓林立、車水馬龍,這座古色古香四合院靜靜隱匿鬧市之中,講述刻歲月裏滄桑。
這位於鄭州市區東史馬村鄭州天祥博物館,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任家古宅,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七代傳承,任家大院鄭州天祥博物館負責人、館長任金嶺女任瑩介紹,任家古宅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於建築考究緻,雕刻巧奪天工,建造起來費時費力,所以直至傳到任德潤(當時朝為官,任佈政史司理問一職)這一代竣工,共耗時63年。
那任家大院什麼會叫天祥博物館呢?説此地以前叫天祥寨,當時戰亂不休,保護一方百姓,任家先祖四周建起了寨牆,並這塊天祥寨石匾懸掛於北寨門上。


“這兩位,歷朝歷代,任家不乏為百姓做實事先祖。
祖上出過許多清官、教書先生,這座院子學堂、麪粉廠使用。
”任瑩説。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
2009年,任家古宅列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看着周邊老宅子一座座拆除、萬丈樓如雨後春筍一座座聳立,地保護古宅,2017年,任家第七代傳承人任金嶺,找到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將家中文物捐獻出來。
經河南省文物局審核,任家古宅正式成為鄭州天祥博物館,任金嶺現任館長。
該博物館免費面向公眾開放,開館時間是週二到週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週一和雨雪天氣會閉館。
那任家大院什麼會叫天祥博物館呢?説此地以前叫天祥寨,當時戰亂不休,保護一方百姓,任家先祖四周建起了寨牆,並這塊天祥寨石匾懸掛於北寨門上。
紀念祖先偉績,博物館命名天祥博物館。
多方力量支持下,任家古宅“天祥私人博物館”起來,到今天,保護得。
百年古宅,建築考究任金嶺夫人介紹,原本宅院是七進七出,連房帶院佔地達三十多畝。
歷史和歲月洗禮,保存到今天屬。
如今只留下來兩進院,宅院外拴馬樁地方,剩下十多畝地。
古宅分為前院後院,前院待客,後院生活。
現在任家前院是開放狀態,供遊客參觀,後院是他們私人生活場所。
任家七代人,祖輩用過東西有很多保留着,從清代到民國,到今天21世紀,雖然歲月輪換,但是宅子裏面保留着清代豪宅原始風貌,踏進這座宅子,時間彷彿凝滯。
站院子裏,房間是客廳,左右各有兩座配房,是西客廳和東客廳。


延伸閱讀…
門檻,需得抬腳步才能跨過;門板老榆木所制,黑漆斑駁、百年;門後四道門栓,散發着無聲。
這些細節,説瞭這座宅院。
二重門門楣上是“望重幹城”,意思是指身上揹負期望,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代表任家祖先後世子孫期許。
房檐下面,是木雕圖案,木雕上部,雕刻着“皇恩浩蕩門閣”七個梅花篆字,這七個字同時是清代朝拜口號。
古代皇帝臣子下達聖旨後,臣子接住聖旨並皇上下跪表感激,口中呼喊“皇恩浩蕩”,表臣子對皇帝感激情,這便是“皇恩浩蕩門閣”含義所在。
二門是一扇木雕屏風,擋住了外人看向裏面視線,這是古代大家族講究,不可外人一眼看到家室內景。
二門屏風前面左側下來,任家古宅前院整體佈局呈現眼前。
站院子裏,房間是客廳,左右各有兩座配房,是西客廳和東客廳。
延伸閱讀…
客廳是主人會見客人地方,處有一塊面積跪拜石,屋裏及兩側擺放着八仙桌及帶扶手座椅。
西客廳門楣上有“佈德施恩”四個字,包括東客廳上“詩禮傳家”,這八個大字便是任家家訓。
想確定古宅年代,看院子裏樹一清二楚。
任家大院客廳前種植着一顆石榴樹,密密麻麻樹瘤説這棵樹一百多年了。
而且這棵樹特點是結果到石榴皮是青色,石榴籽是白色,寓意任家先人當年作官追求清清白白。
小徑裏走,便是第二道院。
這是一座二層小樓,台階,窗户,古代應作繡樓閨房使用,可能是用作書房。
整體佈局前院類似,但更具生活氣息,為起居生活所用。
一摸,牆身磚瓦古董,遊客悄無聲息完成了和古人對話。
“我們每年修繕古宅,主要是使用古法保養屋頂,然後古人技藝瓦片一片片安回去。
這些牆體磚石是清朝流傳下來,沒有後人加工痕跡。
” 任瑩介紹。
移步換景,言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