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這四位傳奇人物為明鄭帝國的奠基者,他們率領南明政權在中國東南沿海及台灣西南岸崛起,掌握著雄厚的軍政勢力。鄭芝龍作為東海及南海的海盜領袖,後來接受朝廷招安並成為海防遊擊將軍,靠著無敵的海上霸主地位和商業貿易的繁榮,建立起了強盛的國家。
在明代末年,有一股勢力名為「明鄭」,由鄭成功家族領導,他們自稱為「大明」,使用「永曆」年號。這股勢力統治著中國東南沿海以及台灣的西南岸地區。


鄭芝龍:從海盜到海上霸主
鄭芝龍起初是一位活躍在東海和南海海域的海盜,他在1628年被朝廷招安,並被授予海防遊擊的職位,號為「五虎遊擊將軍」。此後,他的海上貿易事業蓬勃發展,成為了當時的海洋霸主。據史料記載,他的勢力之大,使得沒有懸掛鄭氏旗幟的海船無法在海上通行,每艘船隻都需要向他繳納三千兩銀子的税金,這讓他每年都有極為可觀的收入,甚至可以用這些財富來收買朝廷高官,使自己的勢力更加顯赫。鄭氏的貿易網絡遍及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大員、平户、長崎、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馬六甲、柬埔寨和暹羅等地,就連荷蘭東印度公司也不得不屈服於他的勢力之下。
明末時期,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軍作亂,外有清軍對中原的覬覦。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佔了明朝的首都北京,明思宗自殺,明朝滅亡。不久後,清軍入關,擊敗了大順軍,但由於兵力不足,清軍暫時採取了「以漢制漢」的策略,並沒有立即進攻華南地區。明朝的舊臣在南京擁立了明宗室的朱由崧為帝,建立了南明政權,並聯合各地漢族勢力抗清。
1645年,清軍南下,俘獲了福王,弘光政權瓦解。在此期間,鄭芝龍被授予了南安伯、南安侯、平虜侯和平國公等爵位,並且兼任户部、兵部、工部三部尚書。然而,1646年12月,鄭芝龍被滿人以高官厚祿誘降,而他的兒子鄭成功則選擇了抵抗,繼續領導鄭家軍抗清。
鄭成功的抗清與東徵台灣
1659年,鄭成功北伐金陵失敗,被迫退守東南沿海。在清軍的圍剿之下,明鄭的勢力範圍逐漸縮小。為了尋找反清復明的根據地,鄭成功在1661年做出了東徵台灣的決定。經過一番苦戰,他最終在1662年2月1日攻陷了荷蘭的熱蘭遮城,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然而,不久後鄭成功因病去世。
“`
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這四個名字在台灣歷史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他們的奮鬥與犧牲,為台灣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鄭芝龍:明朝的忠臣
鄭芝龍是明朝的忠臣,他在反對清朝的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保衞祖國的領土,他帶領族人來到台灣,並在此建立了東寧王國。他的領導能力和軍事才能使他成為了鄭家族的中堅力量,為後人鑿下了堅實的基礎。
鄭成功:台灣的偉大將領
鄭成功是鄭芝龍的兒子,他承襲了父親的志業,成為了台灣歷史上的重要將領。他成功地驅逐了荷蘭人,並於1662年重新攻佔台南,將台灣重新納入中國的版圖。他的堅毅和智慧使他成為了台灣人民的偶像,他的事跡被世人稱頌。
鄭經和鄭克塽:守護台灣的軍事家
鄭經和鄭克塽是鄭成功的兩個兒子,他們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成為了守護台灣的重要軍事家。他們在國防建設和作戰指揮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保護著台灣的安全和主權。他們的奮鬥和堅持,為台灣的繁榮與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
「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這四個名字,代表著台灣歷史上的偉大先賢。他們的奮鬥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質,激勵著我們繼續努力,為台灣的未來做出更大的貢獻。
延伸閲讀…
明鄭時代
113 台灣歷史簡介- 鄭氏時期